0人評分過此書

邁向第二代本土研究:社會科學本土化的轉機與危機

作者
出版日期
2014/10/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296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關鍵特色
★在反思本土學術的同時,也挑戰西方典範的有效性。
★書中檢討與評論的目的不在否定或抹煞,而是對話與討論。
★以一種較「本土化」視野更為寬廣的思維,來推展本土學術可長可久的發展。
多年來,華人學界對於本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反省與批評始終不斷;「理論上盲目追隨西方」、與「實務上疏離本土需求」是兩個經常被提出來的缺失。許多人認為「本土化程度不足」是問題的關鍵。然而就像是慶典的煙火,「本土化」議題雖然不時出現、卻也不曾帶來根本的改變。截至目前為止,本土化的終極目標為與途徑為何?甚至何謂「本土化」都仍然沒有定論。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過去討論本土化,大多限制在研究過程本身,例如研究主題、觀察與分析角度是否貼近本土、文獻探討是否涵蓋本土論述等。然而本土化所牽涉的並不僅只是研究執行層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隱藏在執行面背後的、思考方式與歷史文化所造成的典範衝突。
本書因此採取更宏觀的角度,在典範衝突之下找尋可能兼顧「立足本土」與「國際對話」的方案。論述由解析「本土化」概念的意涵開始,進而深入歷史文化脈絡,由社會科學的特質、西學引入中國的時代背景、以及華人治學與歐洲思辯傳統等三方面,分析影響今天本土學術表現的關鍵因素。在剖析各種本土化取徑的優劣之後,並提出以達成「共通性」來取代社會科學所追求的「共同性」為目標的學術發展策略。
  • 導讀
  • 第一章 「本土化」:錯誤的答案
    • 一「在地化」與一片迷霧中的「本土化」
    • 二本土研究的陷阱
    • 三在「本土」談學術:問題在哪裡?
  • 第二章 自己的敵人:「西方主義」
    • 一遭遇西方
    • 二「西方主義」與「東方主義」論述
    • 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 四「西用」擴張
    • 五對於「中體」信心的崩潰:自我與他者衝突的高潮
    • 六二十一世紀的「西方主義」
    • 七全盤接收主流西方所發展的方法與理論
    • 八跟著西方貶抑自己
  • 第三章 「治學」與「思辯」(dialectic):道不同,可相為謀?
    • 一文獻性質:「學問」與「知識」
    • 二研究取徑:「治學」與「求知」
    • 三春秋戰國論述典範與西方的「不可共量」與「可共量」特質
  • 第四章 找路
    • 一回歸本土的兩種取徑與目的
    • 二關鍵與弔詭:普世性與「一」「多」的論爭
  • 第五章 學術的巴貝爾高塔倒塌之後
    • 一理解、詮釋與翻譯
    • 二對於詮釋的挑戰
    • 三「不可共量性」的種類
    • 四共同性、相容性與可共量性(Commonality,Compatibility and Commensurality)
    • 五「 可共量性」與「不可共量性」
    • 六由「普世」到「不可共量性」
    • 七「不可共量性」到「可共量性」
    • 八超越「歐洲中心主義」與「普世性」:可共量性/共通性
  • 第六章 實戰手冊:找回主體性、面對異質文化
    • 一典範錯置與主體性
    • 二超越「西方主義」,面對異質文化的挑戰
    • 三代結論
  • 人名索引
  • 概念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