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你所不了解的印度,你從來不知道的印度,你以為的印度……
被誤解的文明,被錯寫的歷史,被冤枉的真相……
就在這個新世紀,重新獲得平反!
印度文明的起源比任何古老文明還要早,其實它是從西元前5000年就開始了……
歷史記載,印度曾經被雅利安人入侵,然而經證實根本沒有這回事……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曾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其實他根本沒成功過,最後甚至以慘敗收場……
自古以來,印度教徒把河流當作女神崇敬,並形容河流是極優秀的母親,
然而,孕育大自然與印度文明的河流竟然不是恆河,也不是印度河,
而是象徵工作完成及圓滿女神的薩拉斯瓦蒂河,
但是,它又為什麼消失了?
佛陀在印度被當作是神的化身,是神派他來向眾生男女開示真理。
佛陀誕生是印度的一大歷史事件,但你知道佛陀原來是一位印度王子嗎?
出身貴族的他,如何放下榮華富貴、衣食無缺的生活,成為一名苦行僧,
甚至在最後改變了印度與全世界?!
印度阿育王的真實面貌,完全顛覆他給人知書達禮、文質彬彬的賢君形象,
他不但篡奪王位、凶殘冷血,甚至連殺了九十九個同父異母的兄弟,
即位初期以殘暴手法治國,不得民心,
阿育王雖然在羯陵伽大開殺戒的前兩年就已經皈依佛教了,但是動機並不單純,
他還導致印度史上疆域最廣的帝國走上分裂一途……
印度的酷熱與疾病往往讓當地居民受不了,
有句俗話形容得很貼切:「一個人的壽命在印度只夠度過兩次季風。」
印度的孟買甚至在英國人眼裡被認為是「墓園」……
然而,十八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爭先恐後移居印度?
聖雄甘地曾在1937年寫信給希特勒「先生」,
他在信裡認為獨裁者希特勒的目標是「有價值的」,
並自稱是希特勒「誠摯的朋友」……
一生致力與非暴力運動的甘地為什麼這麼做 ?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人們對印度的刻板印象來自於印度國內資源的匱乏,
還有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書籍裡所充斥的陳腔濫調。
只要一提到「印度」,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影像就是貧瘠髒亂或治安很差……
現在有一位法國學者引用各界最新的研究結果,
巧妙融合了地質學、地理學、基因學、社會學和哲學等,
顛覆一般大眾對印度歷史的認知,他所提出有力的證據足以使讀者信服。
這本書不只要讓讀者們了解印度豐富而深遠的歷史,
更要讓大家知道印度經濟以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正在超越中國……
印度史需要被重寫,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不論在科學、
語言學或基因學上大量的研究發現,
都有助於重新追溯與紀錄印度的歷史。
這本書旨於打破成見、釐清爭議,
同時也盡可能追蹤印度史上被忽略的時代,
因為印度的源起比我們從前所認知的還要更為古老悠遠。
拜現代科技所賜,作者藉理性的科學結果,加上自己對印度多年的社會研究寫成此書。使用淺白文字的用意,就是希望這類書籍能更加普遍地觸及大眾。本書不僅僅是適合研究歷史的參考書,在現今國際情勢混亂的情況下,作者也傳達出「對不理解的事物保持好奇心追根究柢」的訊息,唯有探究事情的根本,自源頭去理解各國文化的不同,才能消弭種族之間的分歧。
被誤解的文明,被錯寫的歷史,被冤枉的真相……
就在這個新世紀,重新獲得平反!
印度文明的起源比任何古老文明還要早,其實它是從西元前5000年就開始了……
歷史記載,印度曾經被雅利安人入侵,然而經證實根本沒有這回事……
據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曾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其實他根本沒成功過,最後甚至以慘敗收場……
自古以來,印度教徒把河流當作女神崇敬,並形容河流是極優秀的母親,
然而,孕育大自然與印度文明的河流竟然不是恆河,也不是印度河,
而是象徵工作完成及圓滿女神的薩拉斯瓦蒂河,
但是,它又為什麼消失了?
佛陀在印度被當作是神的化身,是神派他來向眾生男女開示真理。
佛陀誕生是印度的一大歷史事件,但你知道佛陀原來是一位印度王子嗎?
出身貴族的他,如何放下榮華富貴、衣食無缺的生活,成為一名苦行僧,
甚至在最後改變了印度與全世界?!
印度阿育王的真實面貌,完全顛覆他給人知書達禮、文質彬彬的賢君形象,
他不但篡奪王位、凶殘冷血,甚至連殺了九十九個同父異母的兄弟,
即位初期以殘暴手法治國,不得民心,
阿育王雖然在羯陵伽大開殺戒的前兩年就已經皈依佛教了,但是動機並不單純,
他還導致印度史上疆域最廣的帝國走上分裂一途……
印度的酷熱與疾病往往讓當地居民受不了,
有句俗話形容得很貼切:「一個人的壽命在印度只夠度過兩次季風。」
印度的孟買甚至在英國人眼裡被認為是「墓園」……
然而,十八世紀的英國人為什麼爭先恐後移居印度?
聖雄甘地曾在1937年寫信給希特勒「先生」,
他在信裡認為獨裁者希特勒的目標是「有價值的」,
並自稱是希特勒「誠摯的朋友」……
一生致力與非暴力運動的甘地為什麼這麼做 ?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人們對印度的刻板印象來自於印度國內資源的匱乏,
還有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書籍裡所充斥的陳腔濫調。
只要一提到「印度」,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影像就是貧瘠髒亂或治安很差……
現在有一位法國學者引用各界最新的研究結果,
巧妙融合了地質學、地理學、基因學、社會學和哲學等,
顛覆一般大眾對印度歷史的認知,他所提出有力的證據足以使讀者信服。
這本書不只要讓讀者們了解印度豐富而深遠的歷史,
更要讓大家知道印度經濟以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正在超越中國……
印度史需要被重寫,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不論在科學、
語言學或基因學上大量的研究發現,
都有助於重新追溯與紀錄印度的歷史。
這本書旨於打破成見、釐清爭議,
同時也盡可能追蹤印度史上被忽略的時代,
因為印度的源起比我們從前所認知的還要更為古老悠遠。
拜現代科技所賜,作者藉理性的科學結果,加上自己對印度多年的社會研究寫成此書。使用淺白文字的用意,就是希望這類書籍能更加普遍地觸及大眾。本書不僅僅是適合研究歷史的參考書,在現今國際情勢混亂的情況下,作者也傳達出「對不理解的事物保持好奇心追根究柢」的訊息,唯有探究事情的根本,自源頭去理解各國文化的不同,才能消弭種族之間的分歧。
法國《費加羅報》駐印度及亞洲調查記者,曾撰寫許多關於印度的作品,也是《印度評論》(La Nouvelle Revue de l’ Inde)主編。他現在與印度籍妻子住在印度。
- 緒論 印度,不是你以為的國度
- 第1章 人類文明搖籃:印度史前時代與原史時期
- 第2章 消失的薩拉斯瓦蒂河
- 第3章 薩拉斯瓦蒂河與印度河流域文明
- 第4章 雅利安人入侵迷思
- 第5章 鐵器時代
- 第6章 吠陀時代
- 第7章 印度教在遠古西方社會中的地位及影響
- 第8章 佛陀誕生
- 第9章 亞歷山大大帝首次入侵
- 第10章 摩揭陀國、孔雀王朝和旃陀羅笈多
- 第11章 阿育王:傳說與史實
- 第12章 南印度大帝國
- 第13章 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 第14章 穆斯林第一次入侵
- 第15章 蒙兀兒帝國
- 第16章 歐洲殖民:葡萄牙人到來
- 第17章 法屬印度
- 第18章 英屬印度
- 第19章 印度民族起義
- 第20章 為獨立而戰
- 第21章 聖雄甘地
- 第22章 印巴分治
- 第23章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首任總理
- 第24章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巴基斯坦國父
- 第25章 英迪拉.甘地:印度兩任總理
- 第26章 拉吉夫.甘地:印度的唐吉訶德
- 第27章 桑妮雅.甘地:印度政治的幕後主使者
- 第28章 印度人民黨
- 第29章 阿約提亞事件與古吉拉特邦反穆斯林活動
- 第30章 納倫德拉.莫迪:印度現任總理
- 第31章 印度的未來
- 名詞解釋
- 參考資料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