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主要用亨廷頓的“政治衰退”理論來看臺灣政治現代化進程及其得失,認為2000年以來的臺灣政治發展出現了嚴重的政治衰退。民進黨上臺以后,臺灣雖然基本實現了包括傳統政治發展理論和民主化理論所設定的民主制度目標,如競爭性的選舉、制衡的制度安排、言論自由、全面的政治參與等。但是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內出現了嚴重的政治衰退,政治操守淪喪,政治道德失范、政治無力感擴大、社會失序問題嚴重、經濟發展放緩等現象紛紛出現。比較系統地檢討臺灣政治變遷和民主化過程中出現的政治衰退所呈現出來的理論意涵,對于理解臺灣政治未來發展方向有一定的價值。
- 导言:问题的提出
-
第1章 基本理论框架
-
1.1 文献综述
-
1.1.1 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脉络
-
1.1.2 政治衰退理论的流变
-
1.1.3 学界对台湾民主化与政治发展的研究概况
-
-
1.2 政治衰退概念性解析
-
1.2.1 基本理论预设
-
1.2.2 政治衰退的基本涵义
-
1.2.3 政治衰退的基本面向
-
1.2.4 政治衰退的测量
-
-
-
第2章 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的政洽衰退
-
2.1 “总统”权力的集中与制衡弱化
-
2.1.1 “总统”权力集中的制度基础
-
2.1.2 党国体制与“总统”权力集中
-
2.1.3 对“总统”权力制衡的失灵
-
-
2.2 “政治无能”
-
2.3 族群撕裂与政治对立
-
2.4 社会共识的缺失
-
2.5 政治变迁与经济发展
-
2.5.1 政治民主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2.5.2 台湾政治民主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
2.6 政治腐败及其控制
-
2.6.1 政治腐败:功能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
2.6.2 民主化过程中的台湾政治腐败现象
-
2.6.3 台湾民主化与政治腐败的关联
-
-
-
第3章 政洽变迁与政洽衰退:过程、机制和行为模式化成
-
3.1 台湾民主化与政治资源[3]分配格局的重构
-
3.1.1 社会异质性的显性化
-
3.1.2 政治资源分配格局的重构
-
3.1.3 政治动员成为政治对立的动力源
-
-
3.2 民主化与价值分配:“台湾主体意识”建构[29]
-
3.2.1“台湾主体意识”概念的流变
-
3.2.2“台湾主体意识”的基本层面
-
3.2.3 观念建构与“台湾主体意识”的意识形态化[54]
-
3.2.4“台湾主体意识”的身份认定功能
-
3.2.5 意识形态重构与政治衰退
-
-
3.3 统合机制变化与政治衰退
-
3.3.1 统合机制由刚性向柔性转变
-
3.3.2 政治精英内部关系的变迁
-
-
3.4 政治行为模式化成与政治衰退
-
3.4.1 台湾政党政治与政治行为模式
-
3.4.2 政党之政治行为模式的历史习得过程
-
3.4.3 对立性政治结构和敌我矛盾的建构
-
3.4.4 政党之政治行为模式与政治衰退
-
-
3.5 余论
-
-
第4章 比较视角下台湾政洽衰退的理论意涵
-
4.1 东亚视域中的政治衰退问题
-
4.1.1 政治腐败
-
4.1.2 权力集中
-
4.1.3 族群冲突
-
4.1.4 “恩庇—侍从”体制以及“金权政治”
-
4.1.5 “政治无能”与信任危机
-
-
4.2 政治衰退的发生学解释
-
4.2.1 东亚文化传统对政治衰退的影响
-
4.2.2 制度移植、文化重构与政治衰退
-
4.2.3 民主化与政治衰退的制度化
-
-
4.3 政治衰退与社会治理
-
4.3.1 政治衰退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坐标
-
4.3.2 政治衰退与民主化过程中的社会治理
-
4.3.3 台湾的政治衰退与社会治理
-
-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
-
(一)专著
-
(二)论文
-
-
二、外文
-
(一)专著
-
(二)论文
-
-
- 后记
- 版权页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