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知非文集:马振犊论文选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1081184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積三十年來生活的體驗,深感人生之意義即在於不斷努力前行。歷史長河之中,百年人生誠如白駒過隙,時光稍縱即逝,故餘不必臨川亦感歎曰:逝者如斯夫!子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此言道出人生之真諦。五十歲,恰是個尷尬的年齡,站在人生之途的中間點,瞻前顧後,進退失據,不免心生無限感慨:一為去日苦多,成功有限;二為來日雖長,卻不免是人生的光亮已過正午,即將步入夕陽西下之途,雖日“老驥伏櫪”,然又有幾人能夠“志在千里”?故此,五十歲乃人生高速路上的驛站,理應於此梳理過去,盤算未來,以使自己今後寶貴的十年工作時間,不再碌而無為,不再拘於苟且,而是要活出真我,活出價值,這樣,才能在耳順之時,心懷滿意地退出崗位,開始新的生活。為此,一年之前,萌生出編輯一本論文集的設想,以為前三十年的學術努力做一階段性的保留,不是為了顯示,更非以為總結,而只是一次中途的回顧。
  • 自序
  • 一 习作篇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胡汉民曾出任主席质疑
    • 邵元冲与张默君
  • 二 抗战篇
    • “八一三”淞沪战役起因辨正
    • 1936~1937年国民党政府国防作战计划剖析
    • 蒋汪关系与华北危局
    • 华北地方实力派抗日态度之比较研究
    • 开辟淞沪战场有无“引敌南下”战略意图?
    • 关于台儿庄战役背景的几点考察
    • 再论抗战后期周佛海思想之变化
    • 略论抗战中后期正面战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平心静论“八一三”
    • 笔谈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中国的抗日战略
  • 三 德意篇
    • 德国军事总顾问与中国抗日战争
    • 抗战爆发前德国军火输华述评
    • 抗战爆发后德国军火输华述评
    • 附文:深切怀念费路教授
    • 1938年德国特使佛德秘密访华述评
    • 1920年代国民党人的联德思想与实践
    • 斯坦法尼访华与中意关系
  • 四 特务篇
    • 南京沦陷后国民党地下市党部的重建及活动
    • 抗战初期中苏情报合作内幕初探
    • 抗战期间军统组织南洋地区活动述评
    •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统特工的对英合作
    • 试论戴笠在国民党内的人际关系
    • 1946:蒋介石与戴笠关系异变初探
    • 1949: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应变与结局
    • 二战时期中国情报系统的重大贡献—以猎获“珍珠港事件”及“德军攻苏”情报为例
  • 五 暴行篇
    • 日本军队对被害国妇女实施性暴行及原因探析
    • 侵华日军暴行与纳粹暴行原因比较研究初探
    • 日军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反抗问题研究
    • 侵华日军暴行与纳粹暴行比较研究初探
  • 六 其他篇
    • 有关陈立夫档案与其回忆录比较之几个问题
    • 吴佩孚盖棺不能论定
    • “偶然”之中的“必然”—1926年“中山舰事件”性质论
    • 民国档案中的谬误及其鉴别处理
    • 金陵一代地方文献学家陈作霖
    • 辛亥革命前后的林森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
    • 宋子文、陈嘉庚与新马华侨战时捐款
    • 宋子文与“西部开发”
    • 从六个事件看民国外交突发事件应对的成与败
    • 《蒋介石日记》原本与毛思诚作类抄、年谱比较初探—以1926年7月为例
    • 辛亥革命与南京
  • 马振犊1985-2011年作品总目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