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物联网基础与应用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226410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物聯網基礎及應用》是一本全面系統地論述物聯網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實戰的著作。作者以前瞻性思維和跨學科的獨特視角,闡明了國內外物聯網的發展情況;論述了物聯網的技術基礎、價值鏈構建的原則、安全風險防范的方法,及與互聯網、傳感網、泛在網的關系;提出了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性戰略資源開發問題;介紹了物聯網在工業、農業、城市管理、民生、安防、交通、軍事,以及外貿出口等40個領域的應用前景;總結了物聯網在國內外成功應用的新鮮經驗。
  為滿足各地物聯網人才培養的急需,《物聯網基礎及應用》還配有《物聯網基礎知識認證考試100道試題》以供參考。因此,《物聯網基礎及應用》將成為物聯網研發人員、大學生和實際應用人員極好的培訓教材。
  • 第1章 物联网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
    • 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
      • 1.1.1 物联网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扩展
      • 1.1.2 物联网应用的主要特征
      • 1.1.3 发展物联网必须弄清的几个关系
    • 1.2 物联网在欧美各国的快速发展
      • 1.2.1 《布莱德宣言》和《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 1.2.2 德国:物联网应用全面开花
      • 1.2.3 法国:物联网应用独具特色
      • 1.2.4 美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 1.3 物联网在亚洲各国的快速发展
      • 1.3.1 物联网在日本的迅速发展
      • 1.3.2 物联网在韩国的迅速发展
    • 1.4 中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的特点和态势
      • 1.4.1 中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特点
      • 1.4.2 中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态势
      • 1.4.3 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组建智囊团队
  • 第2章 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 2.1 物联网系统概述
      • 2.1.1 物联网系统的技术框架
      • 2.1.2 物联网系统的构成
      • 2.1.3 物联网系统的工作流程
      • 2.1.4 物联网系统的主要特点
    • 2.2 射频识别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 2.2.1 射频识别技术的含义
      • 2.2.2 RFID 的基本原理
      • 2.2.3 RFID 的快速发展
    • 2.3 物联网编码
      • 2.3.1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介绍
      • 2.3.2 常用物联网编码规则及转换
      • 2.3.3 民航应用中的RFID 编码规则
      • 2.3.4 邮政系统应用中的RFID 编码规则
    • 2.4 识别和防碰撞
      • 2.4.1 多标签防碰撞
      • 2.4.2 多读写器防碰撞
    • 2.5 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
      • 2.5.1 ONS 简述
      • 2.5.2 ONS 系统架构
      • 2.5.3 ONS 工作过程
      • 2.5.4 特殊要求
    • 2.6 实物标记语言
      • 2.6.1 PML 概念及组成
      • 2.6.2 PML 设计策略
    • 2.7 EPC 信息服务
      • 2.7.1 EPC 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
      • 2.7.2 EPCIS 在EPC 网络中的位置
      • 2.7.3 EPCIS 框架
  • 第3章 物联网传感器和电子标签
    • 3.1 传感器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 3.1.1 35 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 3.1.2 国内外特殊传感器和新功能传感器
      • 3.1.3 传感器的作用
      • 3.1.4 传感器命名和标注需注意的问题
    • 3.2 电子标签的11 种类型
      • 3.2.1 按照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
      • 3.2.2 按照读取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分类
      • 3.2.3 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 3.2.4 按照标签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方式分类
      • 3.2.5 按照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方式分类
      • 3.2.6 按照系统的特征分类
      • 3.2.7 按照识别材质的特征分类
      • 3.2.8 按照识别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
      • 3.2.9 按照可否编程写入数据分类
      • 3.2.10 按照识别的功能分类
      • 3.2.11 按照电子标签的特异功能分类
    • 3.3 电子标签的主要作用及与条形码的区别
      • 3.3.1 电子标签的主要作用
      • 3.3.2 电子标签与条形码的区别
  • 第4章 物联网中间件
    • 4.1 物联网中间件的特点和分类
      • 4.1.1 什么是物联网中间件
      • 4.1.2 物联网中间件的特点
      • 4.1.3 物联网中间件的分类
    • 4.2 RFID 中间件的组成及关键技术
      • 4.2.1 RFID 中间件的组成
      • 4.2.2 物联网中间件的关键技术
    • 4.3 RFID 中间件的作用
    • 4.4 物联网中间件的最新发展趋势
      • 4.4.1 物联网中间件的微型化
      • 4.4.2 物联网远传中间件的“异感报警”
      • 4.4.3 物联网远传中间件的发展和作用
  • 第5章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 5.1 物 联网安全问题特点
      • 5.1.1 物联网安全的复杂性:安全威胁的四大扩展
      • 5.1.2 物联网安全的严重性:形成了四大交互性安全威胁
      • 5.1.3 物联网安全的急迫性:对严重的安全威胁缺乏认知和防范
    • 5.2 物联网安全问题的6 种表现
      • 5.2.1 病毒威胁和常规恶意入侵的安全问题
      • 5.2.2 黑客截取节点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
      • 5.2.3 黑客截取通信链路数据的安全问题
      • 5.2.4 阅读器接口存在的安全风险
      • 5.2.5 个人私密信息被盗引发的隐私威胁
      • 5.2.6 “非恶意信息伤害”形成的安全问题
    • 5.3 传感器辐射引发的安全问题
      • 5.3.1 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5.3.2 电子标签对回收和再处理产品的影响
      • 5.3.3 电子标签回收再处理的路径选择
    • 5.4 RFID 攻击方式与形态
    • 5.5 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应对和防范
      • 5.5.1 主动提升电子标签安全性能
      • 5.5.2 采用物联网通用安全防范技术
      • 5.5.3 采用物联网创新安全防范技术——和址认证技术
      • 5.5.4 防范信息被截获的四种方法
      • 5.5.5 要加快物联网立法进度
  • 第6章 物联网标准的体系化建设
    • 6.1 物联网标准建设的重要性
      • 6.1.1 物联网标准的重要性
      • 6.1.2 物联网标准建设的共享性
      • 6.1.3 物联网标准建设的层次性
    • 6.2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分类
      • 6.2.1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内涵
      • 6.2.2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分类
      • 6.2.3 当前主要的物联网标准化国际机构和组织
    • 6.3 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进展
      • 6.3.1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前期情况
      • 6.3.2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 6.3.3 当前中国物联网标准化建设的重点
  • 第7章 物联网与IPV6 网络
    • 7.1 丰富的码址资源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资源
      • 7.1.1 IP地址的概念和作用
      • 7.1.2 IPv4 地址耗尽面临向IPv6 过渡趋势
      • 7.1.3 IPv6 和RFID 的关系
    • 7.2 国际上 IPV6 发展的情况和态势
      • 7.2.1 IPv6 的特点
      • 7.2.2 欧盟IPv6 发展的情况
      • 7.2.3 美国IPv6 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 7.2.4 亚洲和非洲IPv6 地址近两年快速增长
      • 7.2.5 15 年前就提出了IPv6 为什么迟迟没有商用
    • 7.3 中国 IPV4 向IPV6 过渡的战略选择
      • 7.3.1 IPv4 向IPv6 过渡的关键技术
      • 7.3.2 IPv4 向IPv6 过渡的路径选择
      • 7.3.3 中国IPv4 向IPv6 过渡的网络建设布局
      • 7.3.4 中国IPv4 向IPv6 过渡的试点应用
    • 7.4 物联网连接IPV6 必须考虑的五个安全问题
      • 7.4.1 选择稳定适宜的过渡技术
      • 7.4.2 安全工具需要升级
      • 7.4.3 现有的设备需要额外设置
      • 7.4.4 隧道协议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 7.4.5 IPv6 自动设置可造成寻址的复杂性
  • 第8章 基于十进制网络的“DPC-物联网”
    • 8.1 码址资源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 8.1.1 发展物联网急需的IP 地址资源面临枯竭
      • 8.1.2 开启网址新库源中国处在什么态势
      • 8.1.3 IPv4 应用中欧盟的觉醒
    • 8.2 美国关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和进展
      • 8.2.1 美国关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研究
      • 8.2.2 产品电子代码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 8.2.3 EPC RFID 物品识别模型的技术实现
      • 8.2.4 EPC 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
    • 8.3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创新研究及重大进展
      • 8.3.1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创新发展进程
      • 8.3.2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技术构成
      • 8.3.3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独特优势
      • 8.3.4 中国十进制网络的产业化前景
    • 8.4 基于十进制“DPC-物联网”的创新发展
      • 8.4.1 什么是基于十进制网络的“DPC-物联网”
      • 8.4.2 十进制网络“DPC-物联网”的特点和优势
      • 8.4.3 基于十进制“DPC-物联网”的成功应用
  • 第9章 物联网在八大工业领域的应用
    • 9.1 RFID 和条码整合标识技术在离散制造上的应用
    • 9.2 物联网在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上的应用
      • 9.2.1 推动上下游协作实现物流与制造联动
      • 9.2.2 自动监测和跟踪货物装卸过程
    • 9.3 物联网在汽车生产管理上的应用
      • 9.3.1 RFID 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 9.3.2 用RFID 技术进行生产和营销中的调车管理
      • 9.3.3 中国汽车物联网的出现
    • 9.4 物联网在电力调度管理上的应用
      • 9.4.1 在智能电网上的应用
      • 9.4.2 进行电力安全监控
      • 9.4.3 在智能电表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 9.5 物联网在石化设备智能管控上的应用
      • 9.5.1 利用RFID 标签跟踪石油管道
      • 9.5.2 利用RFID 技术确保钻井工人安全
      • 9.5.3 利用RFID 监视有害物质的存储
      • 9.5.4 采用RFID 进行智能巡检
      • 9.5.5 利用RFID 进行石化设备等重资产管理
    • 9.6 物联网在地源热泵调控管理上的应用
      • 9.6.1 世界各国地源热泵发展的简况
      • 9.6.2 RFID 将推进中国地源热泵的快速发展
      • 9.6.3 南宁地源热泵应用初见成效
    • 9.7 物联网在服装行业上的应用
      • 9.7.1 RFID 在世界各国服装行业应用的简况
      • 9.7.2 RFID 在服装行业的应用的主要领域
      • 9.7.3 RFID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 9.8 物联网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 9.8.1 物联网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上的应用
      • 9.8.2 物联网在食品和宠物标识管理上的应用
      • 9.8.3 改变消费观念的“碳足迹RFID 食品标签”
  • 第10章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八大应用
    • 10.1 物联网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 10.2 物联网在滴灌农业上的应用
    • 10.3 物联网在生态农业上的应用
    • 10.4 韩国越南等用RFID 监控“珍稀海产品养殖”
    • 10.5 西班牙用RFID 监控跨国物流中的草莓温度
    • 10.6 荷兰用RFID 进行自动化温室花卉栽培管理
    • 10.7 中国台湾用RFID 管理蝴蝶兰生产
    • 10.8 物联网在白蚁治理上的应用
  • 第11章 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 11.1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
      • 11.1.1 智能交通在国外的发展
      • 11.1.2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特点和进展
    • 11.2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 11.2.1 什么是智能家居
      • 11.2.2 智能家居的主要内涵
    • 11.3 物联网在医药卫生管理上的应用
      • 11.3.1 用RFID 进行婴儿防盗管理
      • 11.3.2 RFID 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11.3.3 RFID 在心脏手术器械管理上的应用
      • 11.3.4 RFID 在血液管理中的应用
      • 11.3.5 RFID 用于医院大幅降低洗衣成本
    • 11.4 物 联网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 11.4.1 RFID 在门票管理中的应用
      • 11.4.2 RFID 技术在足球比赛中的应用
      • 11.4.3 RFID 在田径比赛成绩测定中的应用
      • 11.4.4 RFID 在马拉松比赛中的应用
      • 11.4.5 RFID 在山地自行车比赛中的应用
      • 11.4.6 RFID 在信鸽比赛中的应用
    • 11.5 物联网在产品防伪打假上的应用
      • 11.5.1 中美名酒推出防伪“智能酒瓶”
      • 11.5.2 RFID 在酒桶管理上的应用
      • 11.5.3 物联网在玉器饰品防伪上的应用
    • 11.6 物联网公共图书馆自动借阅管理上的应用
      • 11.6.1 世界上第一个RFID 自动借阅管理的公共图书馆
      • 11.6.2 RFID 在美国自动借阅图书馆的应用
      • 11.6.3 世界数字图书馆
      • 11.6.4 中国RFID 自动借阅图书馆的发展
      • 11.6.5 国际图书标准书号和出版物编码原则
    • 11.7 物联网在市政设施管理上的应用
      • 11.7.1 物联网在城市道路井盖防盗管理中的应用
      • 11.7.2 物联网在路灯智能控制上的应用
    • 11.8 物联网在应急联动管理上的应用
      • 11.8.1 物联网应急联动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 11.8.2 物联网在应急联动系统上的应用
  • 第12章 物联网在公安消防及军事上的应用
    • 12.1 物联网在电子围栏上的应用
    • 12.2 物联网在燃气热力等管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12.2.1 RFID 在地上管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12.2.2 RFID 在地下管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12.3 物联网在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 12.4 物联网在消防防火中的应用
    • 12.5 物联网在危险气瓶管理中的应用
    • 12.6 物联网在监狱安保管理中的应用
    • 12.7 物联网在汽车防盗中的应用
    • 12.8 物联网在军事上的应用
  • 第13章 物联网在民生及家庭中的应用
    • 13.1 物联网在智能家电上的应用
    • 13.2 物联网在煤气泄漏管理中的应用
    • 13.3 物联网在人员和财产定位上的应用
    • 13.4 物联网在家庭防盗管理中的应用
    • 13.5 物联网如何给老年人带来科技关怀
    • 13.6 物联网在个人健康上的应用
    • 13.7 神奇的物联网智能花盆和咖啡壶
    • 13.8 物联网“宝宝在线”应用平台
    • 13.9 动感音乐的钥匙和RFID“故事商店”
    • 13.10 用“家居智能感应器”管理家电和设施
  • 第14章 物联网在外贸出口中的应用
    • 14.1 RFID 电子封条
    • 14.2 RFID 在出口蔬菜管理中的应用
    • 14.3 RFID 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
    • 14.4 RFID 在海关物流监控中的应用
    • 14.5 RFID 在快件快速通关中的应用
    • 14.6 RFID 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
    • 14.7 RFID 在海关监管中的应用
    • 14.8 应用电子封条的两岸快速通关系统
  • 第15章 物联网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 15.1 物联网发展中亟待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 15.2 物联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
    • 15.3 物联网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 15.3.1 世界物联网发展的态势
      • 15.3.2 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喜人商机无限
      • 15.3.3 物联网发展的主要趋势
  • 附录1 物联网基础知识认证考试的100 道试题
  • 附录2 《商务领域射频识别标签数据格式》
  • 附录3 欧盟的《布莱德宣言》(Bled Declaration)
  • 附录4 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