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6260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全文需連結至索引數位平台或閱讀器上使用,版權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遠在七八千年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從掘土、伐木等生活歷練中,認識了「玉」是「美而不朽」的石頭。它散發出春陽般的光澤,令先民相信美玉含有豐富的「精氣」,也就是「能量」。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陰二氣運行的模式,琢磨出圓璧與方琮,甚至雕刻出神祉、祖先的模樣,刻畫上「密碼」式的符號,希望經由「制器尚象」發揮「同類感通」的法力。
  • 第一章 總論
  • 第二章 玉的定義及種類
    • 二之一、廣義與狹義定義下的「真玉」
    • 二之二、什麼是「閃玉」與「輝玉」?它們又蘊藏在哪兒?
    • 二之三、中國歷史上所用的玉料是什麼?
  • 第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
    • 三之一、琢磨玉器的基本原理
    • 三之二、「玉作圖」所呈現之完整公序
    • 三之三、玉器製作遺留痕跡舉例
  • 第四章 玉之靈
    • 四之一、為什麼稱西元前6000至2000年約四千年為「玉之靈」的時期?
    • 四之二、出土玉器較多之考古學文化分佈區域及其年代
    • 四之三、從工具到禮器
    • 四之四、從「天圓地方」到「圓璧方琮」
    • 四之五、從「萬物有靈」到「龍鳳文化」的萌芽
  • 第五章 玉之德
    • 五之一、為什麼稱西元前2000至西元581年約二千六百年為「玉之德」的時期?
    • 五之二、從「璧琮組配」到「圭璧制度」的確立
    • 五之三、追求「再生」與「不朽」的喪葬用玉
    • 五之四、本土的「神主」「鳩杖」、外來的「辟邪」「角杯」等
    • 五之五、周、漢貴族儀式生活中的玉器
    • 五之六、紋飾的魔術
  • 第六章 玉之華
    • 六之一、為什麼稱西元581至1368年約八百年為「玉之華」的時期?
    • 六之二、崇尚自然的寫實風
    • 六之三、象徵法統的「封禪」大典
    • 六之四、追慕三代的「仿古」玉器
    • 六之五、文化的競逐與融合
  • 第七章 玉之巧
    • 七之一、為什麼稱西元1368至1945年約六百年為「玉之巧」的時代?
    • 七之二、良材集京師,工巧推蘇郡
    • 七之三、皇家盛世風華
    • 七之四、復古與時新
    • 七之五、新品味的建立
  • 中國歷代年表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