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全文需連結至索引數位平台或閱讀器上使用,版權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遠在七八千年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從掘土、伐木等生活歷練中,認識了「玉」是「美而不朽」的石頭。它散發出春陽般的光澤,令先民相信美玉含有豐富的「精氣」,也就是「能量」。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陰二氣運行的模式,琢磨出圓璧與方琮,甚至雕刻出神祉、祖先的模樣,刻畫上「密碼」式的符號,希望經由「制器尚象」發揮「同類感通」的法力。
遠在七八千年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從掘土、伐木等生活歷練中,認識了「玉」是「美而不朽」的石頭。它散發出春陽般的光澤,令先民相信美玉含有豐富的「精氣」,也就是「能量」。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陰二氣運行的模式,琢磨出圓璧與方琮,甚至雕刻出神祉、祖先的模樣,刻畫上「密碼」式的符號,希望經由「制器尚象」發揮「同類感通」的法力。
- 第一章 總論
-
第二章 玉的定義及種類
-
二之一、廣義與狹義定義下的「真玉」
-
二之二、什麼是「閃玉」與「輝玉」?它們又蘊藏在哪兒?
-
二之三、中國歷史上所用的玉料是什麼?
-
-
第三章 玉不琢,不成器
-
三之一、琢磨玉器的基本原理
-
三之二、「玉作圖」所呈現之完整公序
-
三之三、玉器製作遺留痕跡舉例
-
-
第四章 玉之靈
-
四之一、為什麼稱西元前6000至2000年約四千年為「玉之靈」的時期?
-
四之二、出土玉器較多之考古學文化分佈區域及其年代
-
四之三、從工具到禮器
-
四之四、從「天圓地方」到「圓璧方琮」
-
四之五、從「萬物有靈」到「龍鳳文化」的萌芽
-
-
第五章 玉之德
-
五之一、為什麼稱西元前2000至西元581年約二千六百年為「玉之德」的時期?
-
五之二、從「璧琮組配」到「圭璧制度」的確立
-
五之三、追求「再生」與「不朽」的喪葬用玉
-
五之四、本土的「神主」「鳩杖」、外來的「辟邪」「角杯」等
-
五之五、周、漢貴族儀式生活中的玉器
-
五之六、紋飾的魔術
-
-
第六章 玉之華
-
六之一、為什麼稱西元581至1368年約八百年為「玉之華」的時期?
-
六之二、崇尚自然的寫實風
-
六之三、象徵法統的「封禪」大典
-
六之四、追慕三代的「仿古」玉器
-
六之五、文化的競逐與融合
-
-
第七章 玉之巧
-
七之一、為什麼稱西元1368至1945年約六百年為「玉之巧」的時代?
-
七之二、良材集京師,工巧推蘇郡
-
七之三、皇家盛世風華
-
七之四、復古與時新
-
七之五、新品味的建立
-
- 中國歷代年表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