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全文需連結至索引數位平台或閱讀器上使用,版權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蒙古、回部與西藏位在亞洲內陸,多為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緯度高、地勢高,氣候寒冷,雨量不穩定,除了河谷、綠洲之外,以游牧經濟為主,其住民多元,蒙古族、維吾爾族及藏族佔多數,在地理、宗教與歷史上,均與以農業經濟為生的漢人有很大的差異,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與藝術。 十七世紀起於中國東北的滿人逐步向西及向南擴張,建立大清王朝。作為王朝的統治者,滿人從未改變成為北方草原民族共同盟主的企圖,並積極掌控西南方康藏高原的藏族。除了軍隊戍守和行政治理之外,清王朝並透過婚姻、宗教和年班等手法,深入統治,維繫人心,鞏固政權。 本展覽以清朝皇權與蒙古、回部、西藏諸藩部之間往來互動的相關文物為中心,分為四單元:尊貴的飲食器用、藏傳佛教的浸潤、珊瑚與松石的對話以及超越國界的珍寶,從人類學與物質文化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闡釋蒙回藏游牧文化的特質,同時解析文物本身的藝術特色及其所傳達的文化內涵。
蒙古、回部與西藏位在亞洲內陸,多為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緯度高、地勢高,氣候寒冷,雨量不穩定,除了河谷、綠洲之外,以游牧經濟為主,其住民多元,蒙古族、維吾爾族及藏族佔多數,在地理、宗教與歷史上,均與以農業經濟為生的漢人有很大的差異,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與藝術。 十七世紀起於中國東北的滿人逐步向西及向南擴張,建立大清王朝。作為王朝的統治者,滿人從未改變成為北方草原民族共同盟主的企圖,並積極掌控西南方康藏高原的藏族。除了軍隊戍守和行政治理之外,清王朝並透過婚姻、宗教和年班等手法,深入統治,維繫人心,鞏固政權。 本展覽以清朝皇權與蒙古、回部、西藏諸藩部之間往來互動的相關文物為中心,分為四單元:尊貴的飲食器用、藏傳佛教的浸潤、珊瑚與松石的對話以及超越國界的珍寶,從人類學與物質文化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闡釋蒙回藏游牧文化的特質,同時解析文物本身的藝術特色及其所傳達的文化內涵。
- 序 Preface
- 總說明 Introduction
-
壹、尊貴的飲食器用 Esteemed Vessels of Food and Drink
-
壹-1 樺樹皮的故事 The Story of Birch Bark
-
壹-2 木碗的故事 The Story of Wood Bowls
-
壹-3 來自土爾扈特部的刀叉 Eating Utensils of the Torghut People
-
-
貳、藏傳佛教的浸潤 Immersed in Tibetan Buddhism
-
貳-1 念珠的故事 The Story of Prayer Beads
-
貳-2 殊勝的佛教法器 Buddhist Implements Most Excellent
-
-
叁、珊瑚與松石的對話 Conversing in Coral and Turquoise
-
叁-1 藏族配戴的寶石 Gem Ornaments of the Tibetans
-
叁-2 蒙古族的辮飾 Hair Adornments of the Mongols
-
-
肆、超越國界的珍寶 Treasures Transcending Borders
-
肆-1 來自回部的面紗與金碗 Veils and Gold Bowls of the Muslim Regions
-
肆-2 伊斯蘭文化的珍品 Treasures of Islamic Culture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