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62745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全文需連結至索引數位平台或閱讀器上使用,版權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亞洲文化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在東傳進入清宮後,清高宗以為雕有花葉紋玉器都來自南亞名為「痕都斯坦」處,故統稱自新疆貢入宮中帶花紋葉的玉器為「痕都斯坦玉」,國立故宮博物院前研究員鄧淑蘋經過研究後,院藏品也有來自西亞至東歐鄂圖曼帝國雕花葉紋玉器,及來自中亞的樸素玉器,在96年及本次南院開幕首展中,考量收藏品分布地域,因此正式定名為「伊斯蘭玉器」。

國際知名器玉研究學者,國立故宮博物院前研究員鄧淑蘋,以其三十多年的研究,深入田野綜整各方究其理後,鉅細靡遺為觀眾剖析伊斯蘭玉器的巧妙之處,圖錄呈現本院典藏精品,更精心的將玉器上雕刻紋飾以拓片的型式做對照,讓東傳入清宮珍寶之匠心一覽無遺。

伊斯蘭文化分布廣泛,研究指出受玉料分布及東亞華夏文化的影響,在十四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早期,中亞、南亞、西亞及東歐形成的四個伊斯蘭王朝:帖木兒帝國(1370-1506)、鄂圖曼帝國(1299-1922)、薩非王朝(1501-1736)及蒙兀兒帝國(1526-1857),出現不同程度之玉雕工藝,薄透輕盈嘆為觀止。

本圖錄由鄧淑蘋前研究員主編、主撰,同時收錄南院處劉祐竹助理研究員及登錄保存處主掌科學檢測之陳東和副研究員專文,全方位探究伊斯蘭玉器藝術風格與工藝技巧,激盪出東西方交會的燦爛火花,開創玉器工藝的百家爭鳴時代,精彩可期。
  • 總說明
  • 第一單元 東傳—帝王的開疆功業
    • 一、初來的中亞玉器
    • 二、帝王的考證
  • 第二單元 驚豔—帝王的激賞
  • 第三單元 遠域—風格與特色
    • 一、中亞玉器
    • 二、南亞:典型蒙兀兒帝國玉器
    • 三、南亞:非典型蒙兀兒風格的印度玉器
    • 四、西亞至東歐:鄂圖曼帝國玉器
  • 第四單元 美學—用之賞之
    • 一、精雅器用
    • 二、層花疊葉
    • 三、鑲金釘寶
  • 第五單元 影響—文明碰撞的火花
    • 一、幾可亂真—仿贗
    • 二、擷取精華—新風尚
  • 專論
    • 一、傳承與創新—院藏伊斯蘭玉器研究的回顧與前瞻(鄧淑蘋)
    • 二、繽紛花葉翻—蒙兀兒玉雕美感淺析(劉祐竹)
    • 三、十七至十九世紀印度玉器鑲嵌寶石探討(陳東和)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