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全文需連結至索引數位平台或閱讀器上使用,版權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華夏文字起源甚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零星陶文出現,公元前二千年的夏商之交,文字的使用愈趨頻繁,發展到商代晚期,甲骨金文已蔚然成風氣,「方塊字」體系儼然成立。當埃及與巴比倫等古文明文字相繼為拼音文字取代而滅絕時,「漢字」卻歷經三千多年,一脈承遞,不僅保有鮮活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並與時俱進,至今仍為十多億人所使用,是全世界古老文字體系中唯一巍然獨存的碩果。漢字發展的同時,通過圓錐形毛筆的使轉變化,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字體書風,將漢字從實用的載體提升到藝術層面,吸引著多少人醉心其中。配合「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與「商王武丁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的推出,游國慶先生在甲骨與金文中選取至今仍常用且饒富趣味的三百四十餘字,分類羅列其歷代形體書跡,並簡述其構字源由與意義之演繹變化,讓讀者從豐富的書法名蹟裡,自然感受漢字從甲骨「契文」與銅器「 銘」等多元形貌演變為線條空間的書法 藝術,漢字的趣味與意境盡在其中。
華夏文字起源甚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零星陶文出現,公元前二千年的夏商之交,文字的使用愈趨頻繁,發展到商代晚期,甲骨金文已蔚然成風氣,「方塊字」體系儼然成立。當埃及與巴比倫等古文明文字相繼為拼音文字取代而滅絕時,「漢字」卻歷經三千多年,一脈承遞,不僅保有鮮活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並與時俱進,至今仍為十多億人所使用,是全世界古老文字體系中唯一巍然獨存的碩果。漢字發展的同時,通過圓錐形毛筆的使轉變化,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字體書風,將漢字從實用的載體提升到藝術層面,吸引著多少人醉心其中。配合「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與「商王武丁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的推出,游國慶先生在甲骨與金文中選取至今仍常用且饒富趣味的三百四十餘字,分類羅列其歷代形體書跡,並簡述其構字源由與意義之演繹變化,讓讀者從豐富的書法名蹟裡,自然感受漢字從甲骨「契文」與銅器「 銘」等多元形貌演變為線條空間的書法 藝術,漢字的趣味與意境盡在其中。
- 序言 院長序 馮明珠
- 前言 漢字古今 趣味無窮 游國慶
- 一、數字類
- 二、干支類
- 三、人體類
- 四、生物類
- 五、自然現象類
- 六、人造物類
- 七、人體與物體相組類
- 八、物體與物體相組類
- 九、其他類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