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惠風和暢:摺扇集粹特展
【本書全文需連結至索引數位平台或閱讀器上使用,版權來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清摺扇盛行,一改宋元流行紈扇風氣。明初日本朝貢使節進貢日本扇,太祖朱元璋將摺扇賜予群臣。成祖朱棣喜愛摺扇卷舒之便,命工仿之。宣宗朱瞻基時沿襲宮廷端午賜扇傳統,更於扇面親灑宸翰。 明代中葉起摺扇漸受書畫家青睞,成為獨特藝術表現形式,文人揮灑酬贈蔚然成風。職業畫家亦妙筆丹青,時見技藝精湛佳作。清代自聖祖愛新覺羅‧玄曄雅好揮毫,書法摺扇遂為賜贈群臣的朝廷雅物。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在位期間,除君臣翰墨作品豐富,更積極整理宮中舊扇。有清一朝,摺扇作為士民共賞的藝術文化,繪寫吉祥寓意的扇面深受歡迎,碑學興起後,在摺扇書寫殘碑識語的表現手法,亦令人耳目一新。
明清摺扇盛行,一改宋元流行紈扇風氣。明初日本朝貢使節進貢日本扇,太祖朱元璋將摺扇賜予群臣。成祖朱棣喜愛摺扇卷舒之便,命工仿之。宣宗朱瞻基時沿襲宮廷端午賜扇傳統,更於扇面親灑宸翰。 明代中葉起摺扇漸受書畫家青睞,成為獨特藝術表現形式,文人揮灑酬贈蔚然成風。職業畫家亦妙筆丹青,時見技藝精湛佳作。清代自聖祖愛新覺羅‧玄曄雅好揮毫,書法摺扇遂為賜贈群臣的朝廷雅物。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在位期間,除君臣翰墨作品豐富,更積極整理宮中舊扇。有清一朝,摺扇作為士民共賞的藝術文化,繪寫吉祥寓意的扇面深受歡迎,碑學興起後,在摺扇書寫殘碑識語的表現手法,亦令人耳目一新。
- 展覽概述
-
單元說明及圖版
-
I. 摺扇與宮廷的交會
-
1. 明 宣宗 御筆花鳥
-
-
II. 揮灑酬贈
-
2. 明 吳寬 行楷書七言律詩
-
3. 明 沈周 樹陰垂釣
-
4. 明 祝允明 草書五言詩
-
5. 明 文徵明 七言律詩
-
6. 明 文徵明 山水
-
7. 明 唐寅 畫秋山行旅
-
8. 明 陸治 畫秋林
-
9. 明 陳淳 丹花奇石
-
-
III. 懷袖悅目
-
10. 明 丁雲鵬 畫前赤壁 姜貞吉 書前赤壁賦
-
11. 明 丁雲鵬 畫後赤壁 姜貞吉 書後赤壁賦
-
12. 明 吳彬 畫萬木秋山
-
13. 明 鄭重 畫秋樹高關
-
14. 明 陳洪綬 撲蝶圖 清 乾隆 御臨米芾陳攬帖
-
15. 明 劉度 仿趙幹畫山水 清 乾隆 御臨米芾秋深帖
-
-
IV. 君臣翰墨
-
16. 清 康熙 行書七言律詩
-
17. 清 康熙 行書七言絕句
-
18. 清 王原祁 山水
-
19. 清 赫奕 山水
-
20. 清 蔣廷錫 花卉
-
21. 清 張照 臨蘇軾九歌 乾隆 御筆山水
-
22. 清 于敏中 書乾隆御製題新儀象法要等四庫全書詩七首
-
23. 清 董邦達 畫山水 乾隆 御臨董其昌仿蘇軾帖
-
24. 清 張若澄 畫山水 乾隆 御臨王羲之帖
-
25. 清 楊大章 仿仇英筆意樓閣 乾隆 御筆賦得蓬瀛不可望
-
26. 明 陳煥 山水 清 乾隆 御臨蘇軾尺牘
-
-
V. 雅俗共賞
-
27. 清 惲壽平 花卉
-
28. 清 張熊 絲瓜螽斯 陳綱 桂花板栗
-
29. 清 八家 書畫合璧
-
30. 清 任薰 趕鵝圖 王藻墀 行書金丹四百字真言
-
31. 清 吳穀祥 松榭清論
-
32. 清 蒲華 叢翠 陳鈞 楷書七言詩
-
33. 民國 林紓 掬水圖 沈曾植 行楷書黃庭堅詩讚
-
34. 民國 曾熙 畫古松 曾熙 行書錄大雲无想經殘本
-
35. 民國 趙雲壑 隸書漢碑二則 趙雲壑 山水
-
36. 民國 趙叔孺 柳蔭玄馬 趙淑孺 行書臨米芾書
-
37. 民國 王禔 篆書毛公鼎文 顏伯龍 柳蔭清趣
-
38. 民國 溥伒 獵雁圖 陳年 行書陸遊詩
-
-
-
專論
-
明清摺扇藝術的發展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