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导论
-
0.1 计量经济史的内涵
-
0.2 计量经济史与传统经济史的主要区别
-
0.3 计量经济史学科开创与传入中国
-
0.4 计量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学术价值
-
-
上编:研究方法
-
1 前提假设
-
1.1 上位前提假设———宏观经济态势
-
1.2 下位前提假设———制度安排和其他市场条件
-
1.3 技术性假设———分析过程中的简化手段
-
-
2 逻辑推理
-
2.1 逻辑思路的形成———分析工具的选择与修正
-
2.2 常用的逻辑推理方式
-
-
3 实证检验
-
3.1 计量经济史与计量经济学
-
3.2 计量经济史研究中的数量模型
-
3.3 数量分析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
4 计量经济史文献范式简介
-
4.1 正标题与副标题
-
4.2 作者姓名和所属机构名称
-
4.3 内容提要
-
4.4 关键词
-
4.5 正文
-
4.6 注释
-
4.7 参考文献
-
4.8 英文题目、内容提要和关键词
-
4.9 作者简介
-
-
5 计量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定位———“研究链”刍议
-
5.1 经济史“研究链”上游环节———数据和故事的发掘整理
-
5.2 经济史“研究链”中游环节———解释经济现象和探讨逻辑关系
-
5.3 经济史“研究链”下游环节———补充、修正或发现经济学理论
-
5.4 总结
-
-
-
下编:研究案例
-
6 文献评介与学术商榷
-
6.1 1996年以来中国近代计量经济史研究评述
-
6.2 供给约束下中国的汇率、贸易收支与复本位制(1870~1900年)
-
6.3 近代中国GDP估算理念、方法与功用
-
-
7 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
-
7.1 近代化起步以来中国经济态势初探
-
7.2 资本品短缺、货币紧缩与中国总产出下降
-
7.3 1979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波动
-
-
8 外国经济史专题研究
-
8.1 美国经济波动中的进口贸易研究———近百年历史经验分析
-
8.2 美国大萧条的逻辑起点:收入分配不公(1919~1929年)
-
-
9 经济学理论探索
-
9.1 对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学说的质疑———基于美国大萧条的经验
-
9.2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供给约束与国家虚无
-
9.3 IS⁃LM模型的必备前提:有效需求小于潜在需求———对“有效需求不足”的逻辑分析
-
-
- 主要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078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