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概念界定
-
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二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与新经济政策的关系
-
三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
四 新经济政策的持续时间
-
-
研究方法
-
创新之处
-
本书结构
-
-
第1章 起始:新经济政策对商业的改造
-
1.1 实施背景
-
1.2 政策目标
-
1.2.1 实现工农经济的结合
-
1.2.2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1.3 具体措施
-
1.3.1 改征农业税并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
1.3.2 经济核算制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
1.3.3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扩大商品生产
-
1.3.4 改革财政金融体系,稳定通货币值
-
1.3.5 发展国营和合作社营等商业机构
-
1.3.6 重视政治教育和文化的引导作用
-
-
1.4 经济后果
-
1.4.1 国民经济的恢复
-
1.4.2 工业品销售危机
-
-
1.5 本章小结
-
-
第2章 进退:坚持还是改变新经济政策
-
2.1 党内外反对派在新经济政策后的转变
-
2.1.1 党外反对派的演变
-
2.1.2 党内反对派的指责批评
-
2.1.3 俄共(布)禁止党内派别活动
-
-
2.2 1923年销售危机与托洛茨基反对派
-
2.2.1 托洛茨基反对派的形成历史
-
2.2.2 托洛茨基对销售危机的认识
-
2.2.3 俄共(布)中央对销售危机的看法
-
-
2.3 反对派与党的工业化路线之争
-
2.3.1 党内关于列宁主义问题的论战
-
2.3.2 工业专政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
-
2.3.3 国家工业化与工农业经济结合
-
-
2.4 新反对派与党的农村政策之争
-
2.4.1 党的农村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
2.4.2 党内关于农村政策的严重分歧
-
2.4.3 农村政策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
2.5 本章小结
-
-
第3章 调整:新经济政策对工业的改造
-
3.1 实施背景
-
3.2 政策目标
-
3.2.1 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
3.2.2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3.3 具体措施
-
3.3.1 社会主义积累和国家预算制度
-
3.3.2 建立统一计划并改组工业管理
-
3.3.3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快速工业化
-
3.3.4 采用缩减成本等办法降低价格
-
3.3.5 手工业从流通到生产的合作化
-
3.3.6 通过生产会议提高劳动积极性
-
-
3.4 经济后果
-
3.4.1 国民经济的改造
-
3.4.2 农产品收购危机
-
-
3.5 本章小结
-
-
第4章 攻守:发展还是固守新经济政策
-
4.1 新经济政策是否能建成社会主义?
-
4.1.1 反对派联盟的形成和活动
-
4.1.2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
-
4.1.3 用内部力量解决工农矛盾
-
-
4.2 新经济政策是否会复辟资本主义?
-
4.2.1 反对派联盟的声明及活动
-
4.2.2 “分期付款的资本主义复辟计划”
-
4.2.3 用经济上的办法战胜富农
-
-
4.3 1928年收购危机和布哈林集团
-
4.3.1 布哈林集团形成的理论基础
-
4.3.2 由收购危机引起的党内争论
-
4.3.3 对解决粮食困难的意见分歧
-
-
4.4 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路线之争
-
4.4.1 “贡税论”和农业公共积累方式
-
4.4.2 “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
4.4.3 “非常措施”和对富农展开进攻
-
-
4.5 本章小结
-
-
第5章 终结: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改造
-
5.1 实施背景
-
5.2 政策目标
-
5.2.1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
5.2.2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5.3 具体措施
-
5.3.1 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示范作用
-
5.3.2 从流通合作社发展到生产合作社
-
5.3.3 实现生产性质上的工农经济结合
-
5.3.4 从限制富农剥削到消灭富农剥削
-
5.3.5 开展全盘集体化和集体农庄运动
-
5.3.6 用社会主义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
-
-
5.4 经济后果
-
5.4.1 国民经济的转变
-
5.4.2 “三大差别”的遗留
-
-
5.5 本章小结
-
-
结论
-
新经济政策的双重战略目标
-
新经济政策的世界历史意义
-
-
启示
-
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
-
-
附录 相关争论
-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权宜之计还是社会主义实践模式?
-
退却到新经济政策还是在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前进?
-
新经济政策是只适合于落后国家还是具有普遍适用性?
-
新经济政策是发展商品市场关系还是对其限制和斗争?
-
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还是含有直接过渡的迂回过渡?
-
新经济政策是被强制中止的还是在历史上自行消亡的?
-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667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