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4231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恨旅行。而我熱愛衝破我們和他們的邊界線,從東亞各國回望台灣。」
――阿潑

新聞科班出身並受過人類學訓練的作者阿潑,
以記者的廣度和人類學的深度走讀東南亞各國,
讓我們第一次對這些似曾相識的鄰國一窺堂奧。
======================

為何文明與文明、國家與國家之間竟拉扯出如此具毀滅性的仇恨?
從肯認到存疑,乃至迷茫困惑,
身分是一種建構,是一項浮動的、擺盪在不同光譜之間的識別。

為什麼我們能如數家珍地說出西方的文化點滴,卻不熟悉時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東亞文化? 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離台灣這麼靠近的國家,我們為什麼卻感到陌生?我們有多少成見,使得我們不願意甚至迴避於認識這些地方?而只把他們歸為「外籍」或「陌生」的一類,這些邊界是誰畫出來的?

從事媒體工作,具有人類學背景的阿潑,效法人類學家的精神,到東亞各國旅行時不忘田野調查,尋找邊界如何具體而微地作用在不同國族的人群之中;而阿潑也以與當地人同桌吃飯為目標,在深刻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了東亞並非想像中陌生,台灣和他們也同樣有著因邊界而造成的憂鬱情景,而他們和台灣之間有各式各樣的關係。

她沿著邊界行走,一路追索著每條國界上那些難分難解的認同與曖昧的身分:她在越南古芝地道體驗越戰的烙印,也前往南北韓三十八度線理解韓戰的寒冷;她到澳門不住豪華酒店,而住進木板隔間的破舊旅館,看見城市嫖賭不分的難堪過去;她從中國與北朝鮮邊境乘坐廉價巴士前往北京,體驗底層中國的生活;她進入泰緬邊境小鎮探訪,甚至在越南火車上被警察誤以為是中國偷渡客……一般旅客不敢做的事情,她都勇於嘗試,原因在於,她想要更深入當地,重新越過憂鬱的邊界,找出認同為何困惑的答案。

阿潑站在東亞各國的邊界上,對每一個性鮮明但又揹負著跟台灣類似殖民歷史的國家,作出關於邊緣、身分、認同這幾個主題深刻且生動的描述,而她也點出了新一代人關於認同的想法。透過一次次邊界的旅行,阿潑勇往直前,她讓我們理解:「在邊界之外,還有更多的邊界。」而這些邊界,在當今的社會與人心之中,始終曖昧地作用著。
  • 推薦序
    • 穿越邊界的憂鬱——讀《憂鬱的邊界》
    • 在跨界與回望中尋找自我
    • 徜徉在族群邊界的旅人
    • 憂鬱的背後是一股綿綿的勁道
    • 邊界時空中的記憶與真實
  • 新版序——在路上
  • 第一部 曖昧的邊界
    • 越南:邊界的誤會
    • 柬埔寨:沒落的古國
    • 寮國:湄公河的故事
    • 印尼:模糊的他者
    • 泰緬邊境:失去身分的異鄉人
    • 新加坡:馬來之海中的華人島嶼
  • 第二部 歷史的迷途
    • 沖繩:是不是日本人?
    • 韓國:北緯三十八度線的悲劇
    • 中國:我是朝鮮族
    • 越南:他人的戰爭
    • 婆羅洲與馬來西亞:雨林裡的戰士
  • 第三部 身分的岔路
    • 香港:成為香港人
    • 澳門:三本護照的身分認同
    • 馬來西亞:別叫我華僑
    • 緬甸:哪裡是我的國家?
    • 越南:日久他鄉是故鄉
  • 後記
  • 延伸書單與片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