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結構實境:整合實作的結構教學與研究方法論

出版日期
2019/05/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33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是一本結構老師寫的結構教學書,但是它應該不是你想像的那種結構教科書。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通過建築師考試的結構科目,看這本書大概沒什麼用,它也不會教你作結構分析或耐震評估,但是你可能會從這裡面發現另外一種看待結構的方式,有機會激發你對學習結構的興趣,或者一個不小心燃起對結構研究的熱情,這是本書作者的衷心期望,以及身為一位結構老師的努力目標。

「如果數字和公式不是學習結構的唯一方式,那麼還能夠是什麼?」

本書作者在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負責教授建築結構課程,傳統結構課的進行方式,不外乎老師抄黑板、放PPT,學生抄筆記、背公式,考試的時候寫寫計算題。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於大多數建築系學生而言,好像總是興趣缺缺。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從2010年開始,為了提高學生對結構的學習興趣,所進行一系列跳脫傳統的結構教學與研究活動。她選擇以建築系學生習慣的實作方式,帶領學生從親身體驗的角度領略結構,開啟對這門學科的好奇和理解,並創造出結合力與美的豐碩成果。
  • 推薦序一
  • 推薦序二
  • 作者序
  • 第一章 緒論:結構,其實沒有那麼無聊
  • 第二章 作模型,學結構:所有年齡層適用
    • 以模型驗證結構合理性
    • 拉力結構的找形問題
    • 以模型探討構法設計
    • 模型載重試驗的有效性
    • 透過模型「臨摹」實際結構的案例分析
  • 第三章 微構築:模型尺度之結構體現
    • AND 建築模型展
    • SDG「跨越」結構工作營
  • 第四章 藝術的結構實踐:SSS 結構構築工作營
    • 轉型的開始
    • 從頭構築一個工作營
    • 整合性的結構與設計教學
    • 試論結構藝術
    • 聚積與變化的六種可能性——SSS 2013 至 2018 獲獎作品介紹
      • 2013 年——Triangular/折疊薄版互鎖結構
      • 2014 年——Extendable T&C Structure/交錯組合式開槽曲面薄版系統
      • 2015 年——M,Compound/切槽薄版主動撓曲結構
      • 2016 年——1*3/細長桿之預壓結構
      • 2017 年——75 to 1500/杯與薄膜的富勒圓頂
      • 2018 年——RECIPLATE/盤與竹籤的富勒圓頂
  • 第五章 形成結構研究室:Shaping Structure Studio
    • 無痕結構——既有木構材再利用於自立式二次結構之研究——簡子婕
    • 彎曲的薄版——輕量曲面木薄板結構之構築研究——李嘉嘉
    • 竹煙火——竹材應用於薄膜式完全張力體之研究——林家荷
    • 把紙箱包起來——真空預力應用於紙結構之研究——張雅智
    • 交織的薄版——開槽薄版曲面系統應用於空間結構之研究|郭亭勻
  • 第六章 結語:用實作為結構課調味
  • 附錄1
  • 附錄2
  • 附錄3
  • 附錄4
  • 附錄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