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487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遺民情懷」作為重詮《紅樓夢》的密碼
從文字迷宮中發掘「隱微書寫」的政治意義
將當代理論導入紅學研究,重審「反清悼明」或「排滿興漢」的議題

學者廖咸浩新作《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
將紅樓夢中「心學」與「理學」的對抗現象,
還原為遺民情懷與清代籠絡政策的抗衡,展開關於本書題旨的鉤沉。

這個重詮的過程主要以後設小說、國族寓言及精神分析理論貫穿。從紅樓夢以兩種神話二度開展的現象,勾勒出其後設小說架構,並以「不看正面,應看反面」的寓言閱讀,窺看其對明清易代之巨變下國族命運的省思,再由精神分析理論剖析遺民之「另我」(寶玉)如何在以《大義覺迷錄》為高潮的清廷籠絡政策壓力下,經由重履崇禎殉國至南明覆滅的歷史,以堅其不仕二主之志。最後,《紅樓夢的補天之恨》更經由此一易代的悲劇,探索紅樓夢如何轉化興起於明清之際的本土現代性因滿人入關所遭致的挫敗。

文學研究中的寓言式閱讀在中西文學傳統中都源遠流長,而當代的「國族寓言」式的閱讀,更可謂結合了傳統寓言式閱讀、當代後結構主義理論及後殖民理論,對文學作品中被忽略的國族宰制關係給予了全新的關注。《紅樓夢的補天之恨》的寫作即是從這樣一個視角出發,對遺民情懷應成為一種「具正當性」的紅學研究議題,提供一點淺見。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C.Henderson講座教授):
廖咸浩《紅樓夢的補天之恨》開宗明義,點出目前「紅學」研究的局限在於執著文本內部(人物、文字、象徵)研究,以致見樹不見林,忽略《紅樓》真正宗旨:這是一本反清復明的國族寓言,是一本政治小說。我們任何對木石前緣的矜惜,對補天遺恨的喟嘆,都必須以作者的遺民情懷為前提。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延續了蔡元培、潘重規的「紅學」論述,力圖「正本清源」,為《紅樓》民族大義再做解說。廖咸浩秉持《紅樓夢》作為寓言小說的信念,將全書視為一龐大細膩的遺民密碼結構,不僅自己抽絲剝繭,也號召讀者有志一同,參與解密工作。在以往蔡元培、潘重規式的解讀方法外,他又能操作西學理論,從拉岡(Lacan)到布希亞(Baudrillard)、紀傑克(Žižek),從創傷論到國族論、後殖民論,發展出個人的詮釋體系。作者一方面是解密,但另一方面因為援引、發揮繁複理論資源,其實又成為「加密」的嘗試。由此形成微妙的論述張力,最是可觀。
廖咸浩將《紅樓夢》再還原至歷史情境,認為《紅樓夢》成書背景雖然已是雍乾盛世,卻也是文字獄的高峰期。根據小說種種蛛絲馬跡,作者認為上述三重世界觀和遺民論述息息相關。太虛論依違程朱理學,其實投射清廷懷柔漢人的一套思想邏輯;大荒論指向明室正統覆亡後,天崩地裂的絕對荒涼情境;而大觀論則暗示遺民一往情深,追懷前朝而不可得的烏托邦結晶。

延伸閱讀:
周汝昌,《寫給所有人的45堂紅樓夢》
張小虹,《時尚現代性》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合山究,《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
合山究,《《紅樓夢》新解:一部「性別認同障礙者」的烏托邦小說》
興膳宏,《中國的文學理論》
《一日紅夢一年夢》
  • 大義與微言 王德威
  • 第一章 緒論:絳樹兩歌─《紅樓夢》研究的新方向
  • 第二章 青埂與幻境─《紅樓夢》的兩種起源
    • 一、警幻仙子何事「亦腐矣」?
    • 二、程朱八股與新舊大義
    • 三、不從正面看,要從反面看
    • 四、《紅樓夢》的兩種神話起源論
    • 五、補天遺民與游離秀氣
    • 六、塵緣偶結與前緣天定
    • 七、化石為玉,大觀獨上紅樓
    • 八、三層架構與三種人生
  • 第三章 少年與成人─《紅樓夢》的兩種世界
    • 一、西方成長小說與現代性矛盾
    • 二、理學分化與心一元論
    • 三、情的再生與少年的誕生
    • 四、才子佳人與紅樓迷情
    • 五、程朱杜撰與王門後學
    • 六、赤子之心是否不忍天倫
    • 七、寶珠不明與寶珠已死
  • 第四章 天命與意外─《紅樓夢》的兩種記憶
    • 一、血淚辛酸與二手記憶
    • 二、紅樓殘夢與國族寓言
    • 三、警幻收編與遺民不移
    • 四、自傳他作與人生藝想
    • 五、個人獨創或追求本源?
    • 六、搜奇檢怪,不離本來面目
    • 七、以「詩樂園」重建「失樂園」?
  • 第五章 可親與應憐─《紅樓夢》的兩種中國
    • 一、英蓮迷失與「山崩地陷」
    • 二、可卿猝死與甲申之變
    • 三、「英蓮書寫」與「可卿書寫」
    • 四、遺民心之所繫:女性世界
    • 五、迤邐迷宮與攀天金字塔
    • 六、尋國族救贖於庶民智慧
  • 第六章 意淫與肉淫─《紅樓夢》的兩種耽溺
    • 一、肉淫的欲與意淫的情
    • 二、淫的治療:不可能的任務
    • 三、父之名背後:淫穢與至情
    • 四、意淫至極,「除明明德外無書」
    • 五、「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
    • 六、雙美兼具或男女平衡?
  • 第七章 兼美與警幻─《紅樓夢》的兩種平衡
    • 一、兼美退位,寶釵崛起
    • 二、神祕繡春囊與朗朗會真記
    • 三、主陽奴陰「方是人的規矩」
    • 四、仙子警幻,雍正覺迷
    • 五、清之大義破明之至情
    • 六、以天命呼之,以倫理範之
  • 第八章 真情與假義─《紅樓夢》的兩種本體
    • 一、假如何作真,無如何變有?
    • 二、大觀真情與太虛假義
    • 三、南邊之情與北邊之清
    • 四、「水國」台灣的「漢南」情緣
    • 五、「保今王」者終究「白雪紅梅」
    • 六、更高層次的真與假
  • 第九章 逃禪與日常─《紅樓夢》的兩種禪宗
    • 一、佛家思想與紅樓幻夢
    • 二、禪宗勘破與入世人生
    • 三、清初遺民與逃禪策略
    • 四、精神逃禪與週轉空間
    • 五、遺民主體最後的依託
    • 六、「現代創傷」與中國現代性
    • 七、禪宗與儒家一衣帶水
  • 第十章 覺迷與致命─《紅樓夢》的兩種誘惑
    • 一、誘惑赴死的祕密命運
    • 二、飛升太虛或回歸大荒
    • 三、保守的夢與激進的玉
    • 四、困頓於木石與金玉之間
    • 五、拋棄富貴路,重回傷心地
    • 六、遺民的末世與順民的聖世
  • 第十一章 今聖與後王─《紅樓夢》的雙重視野
    • 一、婚與不婚的遺民困境
    • 二、以出家為名的身分交換
    • 三、「事二主否」誠千古艱難
    • 四、始於「保國」,終於「保天下」
    • 五、「期待後王」與遺民思想普世化
    • 七、興亡有迭代,中華無不復
  • 第十二章 結論:黃華二牘─《紅樓夢》與身分認同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