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倡導東亞視角之必要性
這個視角超越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框架
《橫觀東亞》是白永瑞回顧多年來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
在朝鮮半島、台灣、沖繩等核心現場
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省察成果
白永瑞長期以來與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知識分子建立連帶,引領東亞論述,這是他向華文世界推出的第二本史論集。
白永瑞所說的共生社會是朝向能更充分體現人性尊嚴的區域共生社會的「作為過程的東亞共同體」,並且從這個視角對當代中國思想界、中韓關係史及台灣人認同進行梳理。突破既有的分科學術的界限,繼而探索新的學術理念和制度。
白永瑞長久以來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和編輯者,這三種角色形成的自我認同,讓他遊走於作為制度的學術和作為運動的學術之間,構思革新學術體系的學術論。並且試圖透過「社會人文學(Socialhumanitie)」這個新思路對歷史學、韓國學和中國學進行重構。
延伸閱讀:
《現代主義及其不滿》
《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
《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
《美與殉美》
《空間╱文本╱政治》
這個視角超越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框架
《橫觀東亞》是白永瑞回顧多年來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
在朝鮮半島、台灣、沖繩等核心現場
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省察成果
白永瑞長期以來與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知識分子建立連帶,引領東亞論述,這是他向華文世界推出的第二本史論集。
白永瑞所說的共生社會是朝向能更充分體現人性尊嚴的區域共生社會的「作為過程的東亞共同體」,並且從這個視角對當代中國思想界、中韓關係史及台灣人認同進行梳理。突破既有的分科學術的界限,繼而探索新的學術理念和制度。
白永瑞長久以來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和編輯者,這三種角色形成的自我認同,讓他遊走於作為制度的學術和作為運動的學術之間,構思革新學術體系的學術論。並且試圖透過「社會人文學(Socialhumanitie)」這個新思路對歷史學、韓國學和中國學進行重構。
延伸閱讀:
《現代主義及其不滿》
《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
《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
《美與殉美》
《空間╱文本╱政治》
- 封面
- 書名頁
- 《台灣與東亞》叢刊發行旨趣
- 我們追求怎樣的東亞
- 導論
-
第一輯 韓國的東亞論
-
第一章 從「核心現場」探索東亞共生之路
-
註釋
-
-
第二章 連動的東亞,問題的朝鮮半島
-
註釋
-
-
第三章 東亞中產階層的成長與民間社會的形成
-
註釋
-
-
第四章 複合國家與「近代的雙重課題」
-
註釋
-
-
-
第二輯 韓國的中台論
-
第一章 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
-
註釋
-
-
第二章 變與不變
-
註釋
-
-
第三章 對韓國人而言台灣為何
-
註釋
-
-
第四章 從核心現場重思「新的普遍」
-
註釋
-
-
-
第三輯 社會人文學與批判性學術運動
-
第一章 開啟社會人文學的新地平
-
註釋
-
-
第二章 作為全球地域學的韓國學之(不)可能性
-
註釋
-
-
第三章 共感與批評的歷史學
-
註釋
-
-
第四章 中國學的軌跡和批判性中國研究
-
註釋
-
-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