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主要研究唐前儒家文化语境下的“乐象”问题。“乐象”在先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建立在周代广泛的礼乐实践之中,是诗、乐、舞合一的大型综合艺术形象。“乐象”它借助乐诗、乐歌、乐舞来表达抽象的礼义与乐义。“乐象”的构成为:富有文化意味的和声、作为乐段的诗歌,以及盛大的舞容。象征性是“乐象”最根本的属性。“乐象”的功能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宗教、政教、道德伦理功能,另一方面是内在的,即对个人心性的塑造功能、审美功能。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前言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乐象”释义
-
第一节 文字学考辨
-
第二节 “乐象”的观念之源
-
第三节 “易象”与“乐象”
-
第四节 相关文本梳理
-
小结
-
-
第二章 “乐象”的构成
-
第一节 和——“声”的层面
-
第二节 《诗经》中的乐诗、乐舞
-
第三节 “乐语”之教
-
小结
-
-
第三章 “乐象”的功能
-
第一节 “乐象”的道德伦理诉求
-
第二节 “乐象”对心性的塑造功能
-
小结
-
-
第四章 “乐象”功能的转变及其文教、美学价值
-
第一节 “乐象”的功能转变
-
第二节 “乐象”的双重价值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945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