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梁漱溟先生對佛學的理解與定位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64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李慶餘,香港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研究興趣涉及當代新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儒道哲學、宗教比較等,曾於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公開大開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志蓮淨苑,浸信會神學院信徒神學教育部,浸會大學宗哲系任教,現為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高級講師暨中文科主任。學術著作有:《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牟宗三先生藉佛家義理開出科學知識的四個不同進路〉、〈熊十力與唐君毅先生的承傳關係〉、〈死之困惑與死之超脫──試論儒釋道三家對死亡的凝視〉、〈梁漱溟及熊十力兩位先生之佛緣及對佛教的看法〉、〈約伯記剪影──從約伯記看人間苦難〉、〈從少女的祈禱到祈禱的少女〉、〈為死亡添上意義的本色神學──談倪柝聲對《聖經》所說死亡的闡釋〉等。散文著作有:《徘徊在港大與城大之間》、〈為父的心〉、〈三代情〉、〈蕭條異代不同時〉、〈我在大草原遇上你們〉等。
  • 許序/許振興
  • 陳序/陳萬成
  • 楊序/楊永安
  • 自序
  • 導論 
  • 第一章 梁漱溟的學思背景及早年習佛經過 
  • 第二章 從《究元決疑論》看梁漱溟早年佛學思想 
    • 一、《究元決疑論》的寫作原因 
    • 二、《究元決疑論》的「究元」論 
    • 三、《究元決疑論》的「決疑」論 
    • 四、《究元決疑論》所反映的梁漱溟早期思想 
  • 第三章 從西方哲學觀念看佛教的特色-《印度哲學概論》的探討 
    • 一、成書經過及架構 
    • 二、佛法與宗教 
    • 三、佛法與哲學 
    • 四、佛教的本體論 
      • (一)佛教與一元二元論 
      • (二)佛法與唯心唯物論 
      • (三)佛教的神觀 
  • 第四章 《唯識述義》對唯識學的詮釋 
    • 一、寫作背景 
    • 二、對唯識學的剖析 
      • (一)唯識學的開創者 
      • (二)唯識宗在佛教內部的地位 
      • (三)唯識學與西方哲學 
      • (四)對「唯識」的詮釋 
  • 第五章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對佛教的理解與判釋
    • 一、寫作背景及意義 
    • 二、梁漱溟由佛轉儒之因 
    • 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與佛家義理 
    • 四、對唯識宗三量說的修訂 
    • 五、對以佛教為代表的印度文化路向的說明 
  • 第六章 鄉村建設背後的儒家情懷與佛家精神 
    • 一、梁漱溟從事鄉建之因 
    • 二、梁漱溟投身鄉建之經過 
    • 三、梁漱溟對中國社會的分析 
    • 四、鄉建背後的出家精神 
  • 第七章 從《人心與人生》分析晚年梁漱溟對佛教的肯認
    • 一、《人心與人生》遲遲未能動筆之因 
    • 二、寫作原因及重點所在 
    • 三、大乘佛教為最圓滿的出世法 
  • 第八章 梁漱溟晚年對儒、佛二家的論述與比較-疏解《儒佛異同論》 
    • 一、寫作背景 
    • 二、儒佛二家對生命看法之異同 
    • 三、儒佛二家對苦樂看法及修養工夫之異同 
    • 四、儒佛二家的世間法 
  • 第九章 《東方學術概觀》談佛教和東方學術 
    • 一、東方學術的特點 
    • 二、佛教學說的特質和對性相二宗的評價 
    • 三、從人生三大問題到佛道的異同 
  • 第十章 梁漱溟思想歸宗何處 
    • 一、第一期實用主義思想 
    • 二、第二期歸入佛家思想 
    • 三、第三期轉入儒家思想 
    • 四、梁漱溟後半生與第四期思想 
  • 總結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