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李慶餘,香港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研究興趣涉及當代新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儒道哲學、宗教比較等,曾於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公開大開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志蓮淨苑,浸信會神學院信徒神學教育部,浸會大學宗哲系任教,現為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高級講師暨中文科主任。學術著作有:《大乘佛學的發展與圓滿》、〈牟宗三先生藉佛家義理開出科學知識的四個不同進路〉、〈熊十力與唐君毅先生的承傳關係〉、〈死之困惑與死之超脫──試論儒釋道三家對死亡的凝視〉、〈梁漱溟及熊十力兩位先生之佛緣及對佛教的看法〉、〈約伯記剪影──從約伯記看人間苦難〉、〈從少女的祈禱到祈禱的少女〉、〈為死亡添上意義的本色神學──談倪柝聲對《聖經》所說死亡的闡釋〉等。散文著作有:《徘徊在港大與城大之間》、〈為父的心〉、〈三代情〉、〈蕭條異代不同時〉、〈我在大草原遇上你們〉等。
- 許序/許振興
- 陳序/陳萬成
- 楊序/楊永安
- 自序
- 導論
- 第一章 梁漱溟的學思背景及早年習佛經過
-
第二章 從《究元決疑論》看梁漱溟早年佛學思想
-
一、《究元決疑論》的寫作原因
-
二、《究元決疑論》的「究元」論
-
三、《究元決疑論》的「決疑」論
-
四、《究元決疑論》所反映的梁漱溟早期思想
-
-
第三章 從西方哲學觀念看佛教的特色-《印度哲學概論》的探討
-
一、成書經過及架構
-
二、佛法與宗教
-
三、佛法與哲學
-
四、佛教的本體論
-
(一)佛教與一元二元論
-
(二)佛法與唯心唯物論
-
(三)佛教的神觀
-
-
-
第四章 《唯識述義》對唯識學的詮釋
-
一、寫作背景
-
二、對唯識學的剖析
-
(一)唯識學的開創者
-
(二)唯識宗在佛教內部的地位
-
(三)唯識學與西方哲學
-
(四)對「唯識」的詮釋
-
-
-
第五章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對佛教的理解與判釋
-
一、寫作背景及意義
-
二、梁漱溟由佛轉儒之因
-
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與佛家義理
-
四、對唯識宗三量說的修訂
-
五、對以佛教為代表的印度文化路向的說明
-
-
第六章 鄉村建設背後的儒家情懷與佛家精神
-
一、梁漱溟從事鄉建之因
-
二、梁漱溟投身鄉建之經過
-
三、梁漱溟對中國社會的分析
-
四、鄉建背後的出家精神
-
-
第七章 從《人心與人生》分析晚年梁漱溟對佛教的肯認
-
一、《人心與人生》遲遲未能動筆之因
-
二、寫作原因及重點所在
-
三、大乘佛教為最圓滿的出世法
-
-
第八章 梁漱溟晚年對儒、佛二家的論述與比較-疏解《儒佛異同論》
-
一、寫作背景
-
二、儒佛二家對生命看法之異同
-
三、儒佛二家對苦樂看法及修養工夫之異同
-
四、儒佛二家的世間法
-
-
第九章 《東方學術概觀》談佛教和東方學術
-
一、東方學術的特點
-
二、佛教學說的特質和對性相二宗的評價
-
三、從人生三大問題到佛道的異同
-
-
第十章 梁漱溟思想歸宗何處
-
一、第一期實用主義思想
-
二、第二期歸入佛家思想
-
三、第三期轉入儒家思想
-
四、梁漱溟後半生與第四期思想
-
- 總結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