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北宋诗歌与政治关系研究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523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该书以北宋政治诗为研究对象,探讨诗歌和政治的相互关系,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为北宋政治诗的发展原因、发展过程、政治内涵和艺术特点提出全新的看法,使北宋诗歌的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的进展。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六章主要就北宋诗歌和政治的重要问题展开探讨,侧重宏观论述;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分别就各时期主要诗人群的政治诗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考察其个性特色;第十二章总述结论。每一章既是相互关连的一个侧面,又具相对独立性,照顾整体又重点突出北宋政治诗相关的学术问题。
  • 版权信息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回顾与前瞻
    • 三、北宋诗歌和政教
    • 四、研究方法和范围
  • 第二章 北宋科举罢考诗赋与诗歌转变
    • 一、引言
    • 二、政治上的右文国策
    • 三、科考内容的重大转变
    • 四、科举改革的政治本质
    • 五、对熙宁后诗歌的影响
    • 六、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北宋诗歌分期和政治关系
    • 一、引言
    • 二、宋诗发展的各家之见
    • 三、宋诗各期的政治特色
    • 四、群体关系的政治纽带
    • 五、各个时期的诗人群体
    • 六、本章小结
  • 第四章朋党之争与台谏势力的关系
    • 一、引言
    • 二、党同伐异的党争本质
    • 三、异论相搅的台谏品格
    • 四、对中后期诗歌的影响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北宋重要诗案事件和诗歌发展
    • 一、引言
    • 二、乌台诗案
    • 三、车盖亭诗案
    • 四、崇宁全面文禁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北宋政治诗的内容类型和艺术特点
    • 一、引言
    • 二、北宋政治诗的发展历程
    • 三、政治内容类型
    • 四、整体艺术特点
    • 五、本章小结
  • 第七章沿袭期前后的政治诗
    • 一、王禹偁的诗风革新
    • 二、杨亿及西昆诗风评议
    • 三、范仲淹的恢复风雅
  • 第八章嘉祐诗人群的政治诗
    • 一、引言
    • 二、务道致用的政治观
    • 三、欧阳修
    • 四、梅尧臣
    • 五、苏舜钦
    • 六、本章小结
  • 第九章新党诗人群的政治诗
    • 一、引言
    • 二、王安石
    • 三、舒亶
    • 四、沈括
    • 五、本章小结
    • 附表:新党诗人群重要成员行履
  • 第十章 苏门诗人群的政治诗
    • 一、引言
    • 二、苏轼
    • 三、张耒
    • 四、秦观
    • 五、苏辙
    • 六、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江西诗人群的政治诗
    • 一、引言
    • 二、黄庭坚
    • 三、陈师道
    • 四、其他成员
    • 五、本章小结
  • 第十二章结论
    • 一、罢考诗赋与诗歌重大转变
    • 二、北宋诗歌分期与诗人群体
    • 三、诗案事件和诗歌发展转向
    • 四、北宋政治诗的内容类型
    • 五、北宋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 六、各诗人群及其政治诗特色
    • 七、北宋政治诗的定量统计
    • 八、北宋政治诗的定性分析
  • 参考文献(按笔画/英文字母序)
  • 后记
  • Abstract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