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現今所面對的「風險社會」,包含了許多生活中的人為而且現代性的風險,以及受人為影響的自然環境災難。這些風險幾乎已全面性地籠罩在台灣人民的居住環境與日常生活之中。
全書十章內容主題環繞著農地破壞與污染所影響的糧食安全風險、弱勢族群的居住安全風險,以及核廢料風險等三項具體風險課題,並深入解析台灣民眾和學者風險認知之異與同。
本書清楚鋪陳了當前台灣「風險社會」的各個重要面貌。此外,也探訪學界與民間團體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風險之出路。換言之,本書期望能提供系統的「避凶」政策之途,更盼能讓全民建構「趨吉」之道。
全書十章內容主題環繞著農地破壞與污染所影響的糧食安全風險、弱勢族群的居住安全風險,以及核廢料風險等三項具體風險課題,並深入解析台灣民眾和學者風險認知之異與同。
本書清楚鋪陳了當前台灣「風險社會」的各個重要面貌。此外,也探訪學界與民間團體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風險之出路。換言之,本書期望能提供系統的「避凶」政策之途,更盼能讓全民建構「趨吉」之道。
-
總 論 面對台灣三大風險與因應風險策略/蕭新煌、徐世榮、杜文苓
-
一、前言
-
二、本書論述架構
-
三、剖析台灣風險及衝擊和對策:糧食安全風險、居住核廢料風險
-
四、因應風險與社會共識:民意與行動
-
五、面對風險台灣社會的策略芻議
-
-
第一章 農地受難記:溫水煮青蛙的糧食安全/徐世榮、廖麗敏、蔡宜錚
-
一、前言
-
二、嚴重的農地流失問題──到底還有多少優良農地?
-
三、農地流失所產生的糧食安全風險
-
四、農地流失的問題根源
-
五、農地流失問題的解決
-
六、結論
-
-
第二章 農地變形記:蔓爬於農地的違章工廠/吳沅諭、蔡宜錚、徐世榮
-
一、前言
-
二、風險理論與文獻回顧
-
三、違章工廠圖像
-
四、農村現場,農民不能與不願面對的風險
-
五、風險資訊的系統性隱蔽
-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
-
第三章 農地違章工廠的農地環境風險/林耀東、徐世榮、林正錺
-
一、前言
-
二、農地與灌溉渠道污染
-
三、農地污染潛勢及風險
-
四、預防及減輕農地污染風險方案
-
-
第四章 原住民居住風險與韌性:屏東與台東三個部落的探討/紀駿傑 、李佩純
-
一、前言
-
二、文獻探討
-
三、來義部落的遷村困境
-
四、紅葉部落的異地重建共識
-
五、好茶部落的文化韌性
-
六、結論
-
-
第五章 環境不正義的省思:民間核廢論壇的諍言/杜文苓
-
一、前言
-
二、文獻回顧
-
三、核廢政策中的公民審議
-
四、重返社會的核廢政策辯證
-
五、總結
-
-
第六章 核廢何從:遷不出的蘭嶼惡靈/杜文苓
-
一、前言
-
二、停滯不前的核廢處置政策
-
三、風險溝通失焦與信任喪失
-
四、回饋制度的衝擊與蘭嶼社會發展的挑戰
-
五、在地反核的難題
-
六、結語:後核廢時代的蘭嶼想像
-
-
第七章 環境風險到社會實踐:氣候變遷下的風險知覺與公民參與環境行動/蕭新煌、林宗弘、許耿銘
-
一、前言
-
二、從風險知覺到集體行動
-
三、研究方法
-
四、迴歸分析結果
-
五、結論與建議
-
-
第八章 社會資本,且慢?天災、食安、全球風險與民眾感知/林宗弘、許耿銘、蕭新煌
-
一、前言
-
二、風險社會與社會資本
-
三、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
四、分析結果
-
五、結論
-
-
第九章 知道了,行不行?低碳社會轉型的民意基礎/許耿銘、蕭新煌、林宗弘、周桂田
-
一、前言
-
二、文獻檢閱
-
三、研究設計
-
四、研究分析
-
五、結論:研究發現與建議
-
-
第十章 最遙遠的距離?民眾與中研院學者的風險感知與減災政策偏好/蕭新煌、許耿銘、林宗弘
-
一、前言
-
二、風險社會裡的科學社群
-
三、研究設計與資料來源
-
四、統計結果與分析
-
五、結論與討論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