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328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通过对清同治、光绪两朝地方督抚群体结构和人事嬗递状况之梳理,着重分析了同光督抚的特性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和镇压捻军起义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湘淮集团趁势崛起,而清廷通过“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确立了“湘淮分立”的调控路径。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导致湘淮集团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时期进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全面衰落的态势,地方实力集团呈现出从湘淮集团向北洋集团转换(1862~1900)的政治格局。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丛书编委会
  • 文前辅文
  • 前言
  • 目录
  • 版权页
  • 第一章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群体的结构和人事嬗递
    • 第一节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群体的结构考析
    • 第二节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的特性对政局变化的影响
  • 第二章 从“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
    • 第一节 清廷实施“扶淮抑湘”策略的背景
    • 第二节 清廷在湘军集团腹地和财赋之区重布权力格局
  • 第三章 清廷操控下的“湘淮互制”
    • 第一节 李鸿章和淮系集团权势变迁
    • 第二节 清廷确立和巩固“湘淮互制”的局面
    • 第三节 清廷“湘淮互制”策略在中枢权力斗争中继续演化
  • 第四章 清廷的天津教案对策与曾国藩之死
    • 第一节 天津教案发生后中外的认识分歧和清政府初步的处置原则
    • 第二节 清廷处置津案原则的游移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
    • 第三节 清廷为不开战端和权力斗争双重目的给曾国藩制造政治难题
    • 第四节 慈禧利用清议力量同时打击奕訢、曾国藩
    • 第五节 曾国藩的两难困境和陷阱式“解脱”
  • 第五章 清廷重建经制军的努力
    • 第一节 变或不变:同治年间围绕重建经制水师的斗争
    • 第二节 长江水师制度的经制特征
  • 第六章 中法战争时期的清廷与湘淮派系权力控制
    • 第一节 中法战争前夕派系对清廷越事决策的影响力
    • 第二节 中法战争中的军队控制权问题
  • 第七章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军队控制权
    • 第一节 平壤战役中清军军储与叶志超的逃跑
    • 第二节 从依克唐阿军看清军的武器装备与怯战问题
    • 第三节 清军将领徐邦道的“近代军事才能”和底气问题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1862~1900年各省区总督履历情况
  • 附录二 1862~1900年各省巡抚履历情况
  • 后折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