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醫四季養生隨身查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045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春季養生自調隨身查
春天在冬天之後到來,冬天屬陰,春天屬陽,也可以說,春天是從陰到陽的過渡階段,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到了春天,萬物復甦,百花齊放,謂之發陳,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節。此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因此,春天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生」。春季,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此外,春季養生還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

1.《黃帝內經》中的春季養生常識速查
從立春開始,就進入了春季。春三月是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春天在冬天之後到來,是從陰到陽的過渡階段,陽氣開始發動。春季養生,除需要瞭解季節對人體的影響、重點調養的臟器外,還需關注生活起居、運動、精神等方面。
春季氣候特點對人體的影響
春天,人的活動量日漸增加,血液循環因而相應增強,人體的皮膚腠理由緻密開始變得疏鬆,體內的陽氣開始向外宣發,氣血漸漸趨向於體表,脈象也由冬天的沉脈漸漸變成浮或弦。但春季氣候多變,氣溫時高時低,暖和時,人體氣血趨於體表;寒冷時,又流回內臟,因此,氣血運行的波動較大,人體要適應這種寒暖的變化,需要陰陽經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如果調適不當,是很容易生病的。
春季養生重點護肝
春天萬物復甦、萬象更新,是大自然推陳出新的時期,人體生理功能新陳代謝也是最活躍的時期。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而過於補肝又會導致肝火過旺。春季養肝應該多吃涼性食品,像粥類、茶類、水果等都很不錯。
春季生活起居調養
立春時節,順應陽氣生發的特點,在起居方面也要相應改變。做到適當的早睡早起,早晨起床後做一些輕柔舒緩的運動項目。
俗語有云:「春捂秋凍」、「春季不可薄衣」,此時做好「春捂」是順應春天陽氣升發的養生需要,也是一種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由於冬天怕冷,穿戴衣帽較多,人們對外界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下降,尤其是老人、嬰幼兒及體弱多病者更難以適應,因此在早春時節要保暖,衣服不可頓減,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老人、嬰幼兒及體弱多病者尤其應注意腳部、背部保暖。
春季精神調養
立春時節,大地回春,萬物更新,人們的精神調攝也要順應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機,做到心胸開闊,情緒樂觀,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廣施博愛,善濟仁慈,戒怒戒躁,保持精神愉悅,順應春季肝氣升發的特性,使氣血和暢。
春季運動調養
在運動調養方面,也要順應春天「升發」的特點,多做一些伸展的運動。宜在柔和的晨光下,在庭院、公園、林蔭道等地方運動,可選擇騎自行車、散步、慢跑、快步走等,也可多做一些如體操等的伸展運動,或練習五行拳、八段錦、太極拳等,既可舒緩形體、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又可調理氣血,同時,在優美的環境中運動還可達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的效果。

2.春季飲食養生原則速查
春季,是人體生理功能和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早春氣候變化大,人體為了能適應春季的特點,需要攝入更多的營養食物。同時,飲食作為人們健康、長壽的重要元素,所以一定要重視春季飲食養生原則。
攝取足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春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復發,活力加強,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如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所以,在飲食上應適當增加果蔬比重。
小白菜、油菜、蕃茄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蘿蔔、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芝麻富含維生素E,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飲食上可適量少甘增酸
春季裡,肝的疏泄功能正處於一個最旺盛的時節,所以我們就要吃一些能抑制肝氣生發的食物,比如一些酸味食品,它有著收斂收攝的作用,對抑制肝氣有著很好的作用。但如果是肝陰虛的人群,就要少食酸味類的食品,預防肝氣過盛。
春季還宜吃性味平和的食物,如紅棗,不僅可以健脾和胃,還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山藥也是春季飲食養生佳品,它有著健脾益氣、補腎固精之作用。
多食溫補陽氣的食物以養肝
中醫認為,保持身心健康,要順應四季的特點,遵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養生原則。四季之中,春季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木」,春氣通於肝,因此,春季要特別注重養肝。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春天飲食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性溫的韭菜、蔥、蒜、生薑、黃豆、蠶豆、胡蘿蔔、油菜、菠菜、香菜、牛肉、羊肉、雞肉、蝦肉等,既能補充人體陽氣,又能增強肝臟和脾胃的功能。在口味上,宜多甜少酸,大棗、山藥最宜在春季食用。
飲食宜清淡少鹽
春季是肝火最旺的時期,因為整個冬天人們缺少運動,在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很多人都相對吃得比較多,所以到了春季,養生要特別注重養肝、護肝。肝火旺的話會影響脾,也會導致脾胃虛弱病症的出現,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性溫之品,少食酸澀食品,宜選用清淡可口、少鹽的食物。
多吃蔬菜和水果
春季是口腔炎和皮膚病高發的季節,這些都是因為B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攝取不足而導致營養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因此,在春季要多吃一些當季、無污染的蔬菜水果,反季節的食物儘量少食或者不吃。含豐富維生素的水果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春季又是屬於梅雨季節,天氣多變,易誘發感冒,多吃些水果可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如香蕉、草莓、蘋果、櫻桃、奇異果等。

3.春季養生明星食物速查
▓韭菜⸺⸺溫腎養肝、益脾健胃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歸肝、腎經
產季:春、夏、秋三季
每日適用量:80 ~100克
韭菜具有溫腎助陽、益脾健胃、行氣理血的功效。春季食用韭菜可養肝,同時韭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降血脂,擴張血脈,適合心腦血管和高血壓患者食用。韭菜不宜與牛奶同食,否則會影響鈣的吸收。
春季養生搭配
韭菜+青椒 清炒食用
能補充多種維生素,增強體質,適合春季體虛多汗、倦怠患者食用。
韭菜+雞蛋 清炒食用
二者搭配能溫陽補氣、滋補肝腎,增強免疫力,對春季感冒有預防作用。
▓胡蘿蔔⸺⸺清肝明目、健脾和胃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心、脾經
產季:秋季
每日適用量:200~300克
胡蘿蔔有健脾和胃、補肝明目、清熱解毒、降氣止咳的功效。適合春季食用,胡蘿蔔中的木質素能提高機體免疫機制,增強身體抵抗力,還有強心降壓的作用。胡蘿蔔不宜與柑橘、紅棗、桃子同食,會降低營養。
春季養生搭配
胡蘿蔔+豆芽 清炒食用
能補充多種維生素,增強體質,補肝明目,能預防春困,緩解眼睛不適。
胡蘿蔔+香菜 涼拌食用
二者搭配食用能通便,增強免疫力,對春季發汗、便秘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4.春季養生花草茶速查
▓紅花綠茶飲
材料:紅花3克,綠茶3克
做法:將紅花、綠茶用清水洗淨,放入乾淨的玻璃杯中,加入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泡好後過濾即可飲用。
功效: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養肝明目、降低血脂的功效。
▓柴胡疏肝茶
材料:柴胡6克,綠茶3克
做法:將柴胡和綠茶洗淨,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後加蓋燜泡10分鐘,等茶水稍溫後即可飲用;可反復沖泡至茶味漸淡。
功效:本品具有疏肝除煩、清熱解表、排毒瘦身的功效。

5.春季易患病對症調養速查
▓哮喘
哮喘病多因患者接觸香水、油漆、灰塵、寵物、花粉等刺激性氣體之後發作,發作前有鼻咽癢、打噴嚏、咳嗽、胸悶等先兆症狀。
對症藥材:射干、麻黃、半夏、蘇子、款冬花、栝樓、桑白皮
對症食材:黑芝麻、花生、核桃、絲瓜、冬瓜、柿餅、大蒜、白果、梨、銀耳
對症食療
◎款冬花豬肺湯
豬肺 瘦肉 桑白皮
材料:豬肺750克,瘦肉300克,桑白皮15克,款冬花、茯苓、南杏仁、北杏仁各10克,紅棗3顆,薑2片,鹽5克
做法:藥材洗淨;豬肺洗淨,燒熱油鍋放薑片,將豬肺爆炒5分鐘,加水煮沸後加入所有材料,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葛根麻黃飲
麻黃 甘草 薑片
材料:麻黃、甘草各8克,薑片、白芍、桂枝、葛根、紅棗各5克,白糖3克
做法:鍋中注水燒熱,倒入備好的麻黃、甘草、白芍、桂枝、葛根、紅棗、薑片,燒開後用小火煮約45分鐘,加入白糖,攪拌至白糖溶化即可。

6.春季養生穴位調養速查
▓按摩內關穴
取穴方法:前臂掌側,腕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用拇指垂直掐按穴位,有特別酸、脹、微痛的感覺,先左後右各掐按1~3分鐘。
功效:寧心安神,主治心痛,心悸,胸痛等症。
▓按摩極泉穴
取穴方法:上臂外展,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按摩方法:以中指之間按壓穴位,有特別酸痛的感覺,先左後右,各按揉1~3分鐘。
功效:有通絡強心,清瀉心火作用。主治心痛,咽乾、煩渴,脅肋疼痛,肩臂疼痛等病症。
  • 前言
  • 第一篇 春季養生自調隨身查
    • 《黃帝內經》中的春季養生常識速查
      • 春季氣候特點對人體的影響
      • 春季養生重點在護肝
      • 春季生活起居調養
      • 春季精神調養
      • 春季運動調養
    • 春季飲食養生原則速查
      • 攝取足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 飲食上可適量少甘增酸
      • 多食溫補陽氣的食物能養肝
      • 飲食宜清淡少鹽
      • 多吃蔬菜和水果
    • 春季養生明星食物速查
      • 韭菜
      • 胡蘿蔔
      • 薺菜
      • 芹菜
      • 生菜
      • 扁豆
      • 豆腐
      • 蕃茄
      • 莧菜
      • 竹筍
      • 山藥
      • 馬蹄
      • 蘋果
      • 枇杷
      • 鱔魚
      • 豬肝
      • 小米
      • 桂圓
      • 紫米
      • 紅棗
      • 枸杞
      • 決明子
      • 柴胡
      • 當歸
      • 黨參
      • 茯苓
      • 砂仁
      • 白果
    • 春季養生花草茶速查
      • 紅花綠茶飲
      • 柴胡疏肝茶
      • 玫瑰杞棗茶
      • 藿香菊花茶
      • 蒲公英金銀花飲
      • 馬蹄茅根茶
      • 陳皮薑茶
      • 麥芽茶
    • 春季易患病對症調養速查
      • 哮喘
      • 春困
      • 流行性感冒
      • 流行性腮腺炎
      • 失眠多夢
      • 冠心病
      • 咽炎
      • 肩周炎
    • 春季養生穴位調養速查
      • 按摩內關穴
      • 按摩極泉穴
      • 按摩風池穴
      • 按摩曲池穴
      • 按摩睛明穴
      • 按摩迎香穴
      • 按摩太陽穴
      • 刮痧肺俞穴
      • 刮痧大椎穴
      • 艾灸膻中穴
      • 艾灸足三里穴
      • 艾灸神門穴
  • 第二篇 夏季養生自調隨身查
    • 《黃帝內經》中的夏季養生常識速查
      • 夏季氣候特點對人體的影響
      • 夏季養生重點在養心
      • 夏季生活起居調養
      • 夏季運動調養
      • 夏季防暑注意事項
    • 夏季飲食養生原則速查
      • 宜以素淡為主
      • 宜適當吃酸味食物
      • 夏季食用水果宜分寒熱體質
      • 忌多吃寒涼、熱性食物和調料
      • 慎用溫裡和補陽之藥材
      • 夏季忌飲冷牛奶,忌選紅黃色苦瓜
    • 夏季養生明星食物速查
      • 麥冬
      • 百合
      • 柏子仁
      • 淡竹葉
      • 黃芪
      • 白芍
      • 車前子
      • 金銀花
      • 葛根
      • 藿香
      • 薄荷
      • 蓮子
      • 薏米
      • 小麥
      • 豬心
      • 鯽魚
      • 蛤蜊
      • 綠豆
      • 蠶豆
      • 苦瓜
      • 冬瓜
      • 絲瓜
      • 西瓜
      • 蕃茄
      • 洋蔥
    • 夏季養生花草茶速查
      • 荷葉甘草茶
      • 山楂五味子茶
      • 桑葉清新茶
      • 雙花飲
      • 魚腥草茶
      • 枸杞菊花茶
      • 天冬茶
      • 薄荷茶
    • 夏季易患病對症調養速查
      • 中暑
      • 小兒夏熱
      • 長痱子
      • 腹瀉
      • 痢疾
      • 痔瘡
      • 流行性結膜炎
      • 尿路結石
    • 夏季養生穴位調養速查
      • 按摩百會穴
      • 按摩太陽穴
      • 艾灸足三里穴
      • 按摩內庭穴
      • 按摩關沖穴
      • 按摩魚際穴
      • 按摩厲兌穴
      • 按摩少沖穴
      • 按摩至陰穴
      • 按摩隱白穴
      • 按摩風池穴
      • 按摩勞宮穴
  • 第三篇 秋季養生自調隨身查
    • 《黃帝內經》中的秋季養生常識速查
      • 合理膳食,防燥護陰
      • 積極參與運動
      • 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 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 適度飲水
    • 秋季飲食養生原則速查
      • 秋季飲食宜講究涼潤
      • 秋季飲食宜「多酸少辛」
      • 秋季養肺宜注意飲食
      • 秋季預防中毒忌食生蜂蜜
      • 秋季進補忌與鞣酸類水果同食
    • 秋季養生明星食物速查
      • 板栗
      • 豬肉
      • 豬肺
      • 豬腰
      • 鴨肉
      • 甲魚
      • 鱸魚
      • 銀耳
      • 金針菇
      • 香菇
      • 胡蘿蔔
      • 核桃
      • 蜂蜜
      • 桔梗
      • 玉竹
      • 菊花
      • 橄欖
      • 旋覆花
      • 五味子
      • 桂枝
      • 天冬
      • 麻黃
      • 佛手
      • 人參
      • 靈芝
      • 枳實
      • 芡實
    • 秋季養生花草茶速查
      • 羅漢三寶茶
      • 玉竹西洋參茶
      • 北沙參保健茶
      • 靈芝麥冬茶
      • 靈芝蜂蜜茶
      • 桑白杏仁茶
      • 淡竹葉麥冬茶
      • 麻黃飲
    • 秋季易患病對症調養速查
      • 秋燥肺炎
      • 咽炎
      • 口腔潰瘍
      • 便秘
      •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 神經衰弱
      • 乳腺炎
      • 前列腺炎
    • 秋季養生穴位調養速查
      • 按摩中府穴
      • 按摩雲門穴
      • 按摩尺澤穴
      • 按摩天容穴
      • 按摩神門穴
      • 按摩陰郤穴
      • 按摩手三里穴
      • 按摩液門穴
      • 按摩大都穴
      • 按摩太白穴
      • 按摩三陰交穴
      • 按摩肓俞穴
  • 第四篇 冬季養生自調隨身查
    • 《黃帝內經》中的冬季養生常識速查
      • 冬季氣候特點對人體的影響
      • 冬季養生重點在養腎
      • 冬季生活起居調養
      • 冬季運動調養
      • 冬季精神調養
    • 冬季飲食養生原則速查
      • 攝取高熱量食物養腎防寒
      • 宜食清淡以養神
      • 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
      • 陰虛者、熱淋患者忌食溫熱食物
      • 肉類忌與茶水同用
    • 冬季養生明星食物速查
      • 黑豆
      • 羊肉
      • 香菜
      • 蝦仁
      • 核桃仁
      • 雞肉
      • 杏仁
      • 烏雞
      • 杜仲
      • 肉蓯蓉
      • 鵪鶉
      • 燕麥
      • 菟絲子
      • 海參
      • 熟地
      • 龜板
      • 淡豆豉
      • 薺菜
      • 韭菜
      • 胡椒
      • 白蘿蔔
      • 阿膠
    • 冬季養生花草茶速查
      • 石斛熟地茶
      • 桂圓山藥紅棗茶
      • 川芎茶
      • 何首烏黃精茶
      • 人參枸杞茶
      • 甘草茶
      • 雙藤紅棗茶
      • 丹參牛膝茶
    • 冬季易患病對症調養速查
      • 凍瘡
      • 耳鳴耳聾
      • 鼻炎
      • 風寒感冒
      • 低血壓
      • 痛風
      • 坐骨神經痛
      • 急性腎炎
    • 冬季養生穴位調養速查
      • 按摩聽宮穴
      • 按摩百會穴
      • 按摩印堂穴
      • 按摩迎香穴
      • 按摩腎俞穴
      • 按摩京門穴
      • 刮痧複溜穴
      • 刮痧風門穴
      • 刮痧十七椎穴
      • 刮痧膽俞穴
      • 艾灸湧泉穴
      • 艾灸足三里穴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