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1222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著述有助于我们对一切文学的欣赏,有益于心理的纯净和精神升华。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 第一讲 什么是诗学
    • 一 诗学在西方的起源和变迁
    • 二 中国古代对诗学的理解
    • 三 学习诗学和文艺欣赏的关系
  • 第二讲 体物与尽己
    • 一 体验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的地位
    • 二 体道和体物
    • 三 尽己
  • 第三讲 神思
    • 一 文学家的思
    • 二 神思的基本涵义
    • 三 神思的几个特点
  • 第四讲 顿悟与渐悟
    • 一 悟在诗学中的提出
    • 二 悟的达成的两种方式
    • 三 顿悟与渐悟的互相依存
  • 第五讲 发愤抒情与悲音为美
    • 一 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及其根据
    • 二 悲音为美
  • 第六讲 虚静与静穆
    • 一 创作主体的虚壹而静
    • 二 文本的静穆境界
    • 三 文艺欣赏给接受者“疏秽镇浮”
  • 第七讲 物色移情
    • 一 情由景生,辞以情发
    • 二 比德于物,物移我情
    • 三 我情注物,照之则美
  • 第八讲 意境
    • 一 象之意和境之味
    • 二 情之境和意之象
    • 三 创作思维中的意与境
  • 第九讲 辞达与意在言外
    • 一 文学家怎样才算做到了辞达
    • 二 言意之辩与言外之意
  • 第十讲 兴、观、群、怨
    • 一 历来对兴、观、群、怨的不同阐释
    • 二 兴、观、群、怨作为诗学概念的内涵
  • 第十一讲 赋、比、兴
    • 一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赋与作为文体的赋
    • 二 比的特色及其分类
    • 三 兴的产生及其特色
  • 第十二讲 才性与风骨
    • 一 才性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 二 文气说与才性论
    • 三 才性与风格类型
    • 四 风骨与阳刚之气
    • 五 阳刚阴柔与中和之美
  • 第十三讲 本色当行
    • 一 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的是非功过
    • 二 对叙事文学风格的认识
    • 三 戏曲文学的本色与藻丽之争
    • 四 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
  • 第十四讲 写儿女之真情
    • 一 对民歌的阐释与“儿女真情”说
    • 二 小说戏剧创作与“儿女真情”说
    • 三 对于淫秽小说的辩护和批判
  • 第十五讲 知言、知人、知音
    • 一 同嗜与异趣
    • 二 孟子的“以意逆志”论和“知人论世”论
    • 三 刘勰的“知音”论和“六观”论
  • 参考书目
  • 后记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已有选目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