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高效规制资本市场内幕交易行为,必须根据内幕交易的违法犯罪行为规律构建与完善制度性防控体系,这正是本书的研究价值之所在。首先,通过研究现行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剖析有关内幕信息、内幕交易行为、内幕人员等重点问题,能够为定性提供理论支持,丰富和完善对本罪的系统性研究,从而准确指导司法实践。其次,通过研究发现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立法建议和司法举措,完善相关刑事立法和司法程序,强化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惩治和预防。最后,构建实时监控主动性执法与责任追究被动性执法并重的监督格局。立足于反内幕交易实体规范与程序的双重优化,形成针对内幕交易行刑高效衔接的监管模式。既能够促进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也将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证券期货市场监管和上市公司证券犯罪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双向互动研究方法。结合实践中的司法认定难题将其转化为刑法上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立法提供修改和完善建议,进而指导司法实践的双向路径并行的研究方法。二是研究视角的突破。对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和惩防采用跨学科的、全视域的视角,而非仅仅局限于刑法规制。三是对内幕交易行为产生的刑事与行政责任竞合开展系统性研究,从刑民交叉角度构建行刑衔接的模式,更为有效地解决内幕交易认定、处置、执行等诸环节的障碍。
本书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双向互动研究方法。结合实践中的司法认定难题将其转化为刑法上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为立法提供修改和完善建议,进而指导司法实践的双向路径并行的研究方法。二是研究视角的突破。对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和惩防采用跨学科的、全视域的视角,而非仅仅局限于刑法规制。三是对内幕交易行为产生的刑事与行政责任竞合开展系统性研究,从刑民交叉角度构建行刑衔接的模式,更为有效地解决内幕交易认定、处置、执行等诸环节的障碍。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崛起、奋进与辉煌——华东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文丛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内幕交易基础论
-
第一节 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辨析
-
一、支持内幕交易的观点
-
二、反对内幕交易的观点
-
-
第二节 我国规制内幕交易的立法构架
-
一、内幕交易立法的基础规定——前置性规定的初设阶段
-
二、内幕交易的刑法规制
-
三、1997年之后前置性规范的完善
-
-
第三节 内幕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
一、内幕交易罪的客体
-
二、内幕交易罪的客观要件
-
三、内幕交易罪的主体特征
-
四、内幕交易罪的主观特征
-
-
第四节 内幕交易罪疑难问题综述
-
一、关于本罪客体认定的疑难问题
-
二、关于本罪客观方面认定的疑难问题
-
三、关于本罪主体认定的疑难问题
-
四、关于本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疑难问题
-
-
-
第二章 比较法视域下各国或地区规制内幕交易罪的对比分析与域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各国或地区规制内幕交易罪的立法与司法概况
-
一、美国内幕交易规制体系的基本架构
-
二、欧盟禁止内幕交易的法律体系
-
三、日本禁止内幕交易法律规定概述
-
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制内幕交易的法律框架
-
五、我国台湾地区禁止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定
-
-
第二节 比较法视域下的中外对比分析与域外经验借鉴
-
一、立法模式的比较研究
-
二、司法制度的比较研究
-
三、整体规制模式的评析
-
-
-
第三章 内幕信息的认定研究
-
第一节 内幕信息的概念与特征
-
一、内幕信息的概念
-
二、内幕信息的特征
-
-
第二节 内幕信息认定标准之“未公开性”研究
-
一、内幕信息的“未公开性”认定——形式公开模式与实质公开模式
-
二、“内幕信息敏感期”和“内幕信息形成之时”的认定研究
-
-
第三节 内幕信息认定标准之“重要性”研究
-
第四节 内幕信息认定相关问题研究
-
一、内幕信息的“相关性”和“确定性”问题研究
-
二、内幕信息的行政性判断与(刑事)司法性判断
-
-
-
第四章 内幕交易行为认定
-
第一节 内幕交易行为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
第二节 内幕交易基础行为样态分析
-
一、“建议”行为的认定
-
二、“利用”内幕消息行为的认定
-
三、“不作为”行为方式定性研究
-
四、“短线交易”行为定性研究
-
五、“再泄密”行为定性研究
-
六、“情节严重”的认定
-
-
第三节 内幕交易行为边界研究
-
一、内幕交易行为界限厘定
-
二、本罪基本行为与相关个罪行为的界限认定
-
-
-
第五章 内幕交易行为主体研究
-
第一节 内幕交易主体理论梳理
-
一、美国信义关系理论——信义义务为基础的身份论
-
结语
-
二、欧盟市场基础理论——市场秩序视野下的信息平等获取行为论
-
三、对美国信义义务理论和欧盟市场基础理论的评析
-
-
第二节 我国内幕交易主体的法律规制及反思
-
一、现有内幕交易主体法律规范的梳理与评析
-
二、主体认定的司法现状——知悉标准的实然确立
-
三、内幕交易犯罪主体的应然认定标准——市场基础理论立场及缩限适用
-
-
-
第六章 内幕交易刑事、行政责任的竞合与衔接
-
第一节 内幕交易行政处罚的现状
-
(一)内幕信息重点集中在资产重组领域
-
(二)内幕交易主体以知情人员为核心,不断向外围扩散,确立“知悉”为主体认定标准
-
(三)内幕交易行政处罚相对较轻、力度有限
-
-
第二节 内幕交易行刑衔接问题研究
-
一、内幕交易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竞合原因探析
-
二、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衔接机制之理论厘清
-
三、完善衔接机制之思考和路径选择
-
-
-
第七章 内幕交易监管模式研究
-
第一节 主要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
-
一、美国证券监管模式——SEC行政与司法并济
-
二、英国金融监管模式——自律监管转向集中监管
-
三、德国证券监管模式——三重监管架构
-
四、日本证券监管模式——护送船队监管模式
-
-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基础考察
-
一、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体制的演进路径
-
二、内幕交易监管的现状与反思
-
-
第三节 金融检察介入金融监管的考察
-
一、金融检察模式简述
-
二、金融检察职能定位
-
三、我国金融检察的现状
-
四、金融检察介入金融监管的原则与路径
-
-
第四节 完善我国内幕交易罪刑法规制的立法建议与司法对策
-
一、我国内幕交易罪的立法缺陷与司法困境分析
-
二、立法建议与司法应对
-
-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