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民国十万分之一地形图、县域人口调查资料及1953年人口普查乡镇级档案为基本核心资料,以史料考证、GIS、统计估算等为基本研究方法,运用“城镇化”相关的理论概念对江南进行实证研究,既强调对所谓“城镇化水平”的实质要有清醒认识,又以之管窥江南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状况。本书充分重视行政区划因素的影响;将地图作为一种研究资料;强调资料基础才是估算的根本,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要有风险控制的意识。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 目录
- 序一
- 序二
-
绪论
-
一 江南城镇化水平研究现状
-
二 江南城镇化水平研究的困境所在
-
三 走出困境的可能性
-
四 本书的框架结构
-
-
第一章 江南传统中小城市的性质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籍图及其评估
-
一 国民政府时期的地籍测量
-
二 地籍图分析:以1948年补测句容县城地籍原图为例
-
-
第二节 句容县城形态及其所见传统中小城市的实质
-
一 方法及相关说明
-
二 句容县城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分析
-
三 句容县城内部空间结构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民国江南县域尺度的城镇化水平
-
第一节 民国江南县域人口调查资料及其评估
-
一 《试办句容县人口农业总调查》
-
二 《江宁自治实验县二十二年户口调查报告》
-
三 《平湖之土地经济》
-
四 《桐乡年鉴(民国三十五年)》
-
-
第二节 “政区化”城镇化水平与“去政区化”的尝试
-
一 句容县
-
二 平湖县
-
三 吴江县
-
四 江宁县
-
五 桐乡县
-
-
第三节 基于乡镇区划调整的江南县域城镇化水平
-
一 平湖县以下行政区划复原
-
二 乡镇区划调整影响的校正:1928~1937年平湖县的城镇化水平
-
三 乡镇区划调整下吴江、桐乡两县的城镇化水平
-
四 1934年句容乡镇区划变动对其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民国江南城镇化水平的新视角
-
第一节 民国十万分之一地形图评估及其所见的江南市镇
-
一 民国五万分之一及十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来源及选择
-
二 “近史所档案馆馆藏中外地图查询系统”中江南十万分之一地形图概况
-
三 居住地信息提取与误差评估
-
四 民国十万分之一地形图所见江南市镇
-
-
第二节 民国江南地区的总人口与大城市人口
-
一 民国江南各县人口资料的选用
-
二 民国上海市的城市人口
-
三 民国南京市的城市人口
-
四 民国杭州市的城市人口
-
五 民国无锡市与苏州市的城市人口
-
六 民国其他大城市的城市人口
-
-
第三节 民国江南地区普通城镇的人口
-
一 估算方法
-
二 各城镇面积误差评估
-
三 民国江南城市、城郊及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
-
四 筑有城墙的城镇人口估算
-
五 未筑城墙的城镇人口估算
-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1950年代初期江南的城镇化水平
-
第一节 1950年代初期苏南地区的城镇及其人口
-
一 资料来源
-
二 “建区设镇”:1952年苏南的市镇甄别
-
三 县属镇与区属镇:1953年苏南人口普查资料中的“镇”
-
四 1953年苏南各专区的城镇:县属镇与区属镇
-
五 1953年苏南各专区的城镇:其他小镇
-
六 1953年苏南各县的城镇化水平
-
-
第二节 1950年代初期嘉兴专区的城镇及其人口
-
一 资料来源
-
二 嘉兴专区的城镇:县属镇与区属镇
-
三 嘉兴专区的城镇:其他小镇
-
四 嘉兴专区各县的城镇化水平
-
-
第三节 1950年代初期江南的大城市及其城市人口
-
一 上海市郊区的城市性区域
-
二 杭州市郊区的城市性区域
-
三 南京市郊区的城市性区域
-
四 其他城市的城市人口
-
-
本章小结
-
-
结论
-
一 城镇化水平研究的基础性问题
-
二 民国普通城镇人口估算的误差
-
三 大城市人口的决定性作用
-
四 19世纪中期江南城镇化水平的粗略估计
-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 后记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书目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稿约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391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