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农民工进城后未能实现社会身份和生活状态的“市民化升格”,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民工市民化遭遇了怎样的制度藩篱和经济屏障?在此约束下的中国农民工城市化过程呈现怎样独特的面貌?城市住房及其运作机制如何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在城安居及市民化的路径为何?本书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解开了农民工市民化之殇的谜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学术探索与思考。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序言
- 目录
-
第一章 农民工乡城迁移、城市住房和市民化概述
-
第一节 “城市候鸟”和“人地脱节”的城市化
-
第二节 重要概念与研究问题界定
-
第三节 篇章结构及内容逻辑
-
-
第二章 农民工乡城迁移及其城市住房问题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农民进城及其城市住房问题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到21世纪初的农民工进城及其城市住房形态
-
第三节 21世纪初至今:农民工进城大潮和凸显的城市住房难题
-
第四节 小结
-
-
第三章 农民工乡城迁移的“新常态”:家庭化迁移及其动力机制
-
第一节 农民工家庭化迁移与传统迁移理论的张力
-
第二节 理论建构:农民工家庭化迁移中的社会理性
-
第三节 数据来源和描述分析
-
第四节 实证模型和估计结果分析
-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
-
-
第四章 不同理论视野下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属性结构和面向特征
-
第一节 城市化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第二节 市民化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第三节 居住隔离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第四节 公共产品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第五节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第六节 住房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第七节 社会公平理论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
-
第五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的现状及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
第一节 武汉市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调查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武汉市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的统计分析
-
第三节 武汉市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四节 小结
-
-
第六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与其市民化的事实联结:基于武汉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及其估计方法
-
第二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市民化决策的影响:基于SEM模型的实证估计
-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对其留城意愿的影响: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估计
-
第四节 实证模型的主要结论及启示
-
-
第七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的流动性约束及其理性选择
-
第一节 引言和文献回顾
-
第二节 基本假设和模型
-
第三节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
第四节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
-
-
第八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的支付能力和有效需求不足
-
第二节 户籍制度及依附于其上的城乡二元保障壁垒
-
第三节 住房体制改革的过度市场化
-
第四节 农民工住房保障缺失
-
第五节 城乡土地制度的挤压
-
第六节 城市住房供应结构失衡
-
-
第九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和市民化困境突围的关键要件
-
第一节 探究化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三个前提性议题
-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结构性要件分析
-
-
第十章 外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与住房问题治理的经验镜鉴
-
第一节 国外人口城市化与住房问题的治理实践
-
第二节 国外人口城市化与住房问题治理的经验和启示
-
-
第十一章 农民工城市住房和市民化困境突围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对农民工城市住房和市民化困境突围路径的总体思考
-
第二节 化解进城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住房及其市民化困境突围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构想
-
第四节 余论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948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