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诗歌语言为核心,以诗歌空间为外围,在揭示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和诗歌语言模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闻一多为新诗形体建设所做的探索,并结合闻一多诗歌语言与中外诗歌语言传统的关系,特别探讨了闻一多对律诗和商籁体的吸收与转化。
- 版权信息
- 目录
-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 自序 赋形期大匠
-
引论 闻一多诗歌语言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回到闻一多”:意义和难度
-
第二节 闻一多的诗歌成就及其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框架
-
-
第一章 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及其模式
-
第一节 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
-
一 闻一多的诗歌道路
-
二 语言变革时代的形式焦虑与个体抉择
-
三 闻一多诗歌语言观念的演变轨迹
-
-
第二节 诗歌空间与诗歌语言
-
一 诗歌空间问题的提出
-
二 从现实空间到诗歌空间
-
三 诗歌语言在诗歌空间中的两重性
-
四 闻一多诗中的时空体
-
-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主要模式
-
一 闻一多诗中的再现语言:《春光》
-
二 闻一多诗中的抒情语言:《大鼓师》
-
三 闻一多诗中的象征语言:《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
四 闻一多诗中的智性语言:《奇迹》
-
-
-
第二章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弹性与限度
-
第一节 视觉空间中的廓线与色彩:绘画美
-
一 闻一多的美术成就
-
二 闻一多诗中的绘画语言
-
三 东方文化的画廊:《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
-
第二节 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
-
一 听觉空间中的诗歌合流
-
二 闻一多诗中的音乐美
-
三 可歌可泣的悼亡之作:《也许——葬歌》
-
-
第三节 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
-
一 建筑美的可行性与自由度
-
二 诗歌的雕塑美问题
-
三 双层建筑的卓越尝试:《心跳》
-
-
第四节 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
-
一 闻一多的“脚镣”之舞
-
二 演讲者的自由舞
-
三 激情的爆发与节制:《发现》
-
-
第五节 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
-
一 闻一多的叙事欲望与戏剧活动
-
二 口语叙事及其戏剧性的范例:《天安门》
-
-
第六节 文本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
-
一 闻一多的诗性批评及其语言风格
-
二 激情与沉思融合的奇迹:《唐诗杂论》
-
-
-
第三章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来源及其转化
-
第一节 闻一多的翻译实践与文化观念
-
一 闻一多的翻译实践
-
二 闻一多的文化观念
-
-
第二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中国血脉
-
一 “赋比兴”语言及其现代转化
-
二 从律诗到新格律诗
-
三 意象采集和故事新编
-
-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外来营养
-
一 唯美语言、象征语言及其汉化尝试
-
二 商籁体的翻译与创作
-
-
第四节 中西合璧的典范:《死水》
-
一 《死水》的创作时间
-
二 《死水》研究述评
-
三 《死水》的美与丑
-
-
-
结论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当代意义
-
第一节 诗歌形式:在格律与自由之间
-
第二节 诗歌语言:在文本与现实之间
-
第三节 诗体演进:在诗歌与非诗之间
-
-
附录
-
一 闻一多年谱简编
-
二 闻一多诗集
-
三 闻一多诗学文集
-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凝聚词语的力量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