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电影的最基本元素入手,结合中外电影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光、色彩、构图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艺术特性,进而深入讨论镜头处理、场面调度、镜头组接和蒙太奇、长镜头、节奏、声音等视听语言各个重要环节的表现力及相互关系。
- 版权信息
- 序
-
绪论 电影创作流程
-
一、前期筹备阶段
-
二、实拍阶段:让门敞开着
-
三、后期制作阶段
-
-
第一章 影像
-
一、影像的美学特征
-
二、影像的基本功能
-
三、人是视觉元素的中心
-
-
第二章 场景
-
一、如何选择场景
-
二、内景拍摄需注意的问题
-
三、外景拍摄需注意的问题
-
-
第三章 光的运用
-
一、光线是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
-
二、光的性质和光的方向
-
三、用光观念
-
四、光的处理方法
-
-
第四章 色彩的运用
-
一、把色彩设计纳入总体造型设计
-
二、用色彩帮助导演体现创作意图
-
三、用色彩感染观众的情绪
-
四、处理好色彩间的关系
-
-
第五章 构图
-
一、景框
-
二、构图
-
三、一般构图规律
-
-
第六章 镜头处理
-
一、景别与画框
-
二、角度与构图
-
三、焦距与构图
-
四、摄影机的运动方式
-
-
第七章 场面调度
-
一、什么是场面调度
-
二、场面调度的依据
-
三、场面调度的具体形式
-
四、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
五、场面调度的特例
-
-
第八章 镜头组接
-
一、镜头组接的依据
-
二、创造独特的时间流
-
三、不同场面的镜头组接
-
-
第九章 蒙太奇
-
一、蒙太奇思维:一种结构影片的方法
-
二、蒙太奇思想:一种承载思想的工具
-
三、蒙太奇手法:一种增强效果的手段
-
-
第十章 长镜头
-
一、长镜头的功能
-
二、拍摄长镜头要解决的问题
-
-
第十一章 节奏
-
一、什么是节奏
-
二、创造美的节奏
-
三、失败的节奏
-
-
第十二章 声音
-
一、声音的表现力
-
二、用音响创造视听效果
-
三、音乐的作用
-
-
附录1 《死亡诗社》的视觉表达
-
一、什么是一部好作品的视听语言构成
-
二、为什么要以《死亡诗社》为研究样本
-
三、《死亡诗社》的内容
-
四、《死亡诗社》镜头处理上的特点
-
五、前后镜头处理上的变化
-
-
附录2 《东京物语》的视觉表达
-
一、小津安二郎其人
-
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
三、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
-
四、小津安二郎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
-
-
附录3 《寻枪》的声音分析
-
一、山里的乡音
-
二、悠然的摇荡
-
三、简约的主观
-
-
附录4 《敦刻尔克》的沉浸式声音效果分析
-
一、《敦刻尔克》的背景解析
-
二、《敦刻尔克》的音乐解析
-
三、《敦刻尔克》的艺术赏析
-
- 附录5 参考书目
- 附录6 视听语言课程分析的电影篇目
- 后记
- 第二版后记
- 第三版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