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定位为:学生本位,读者视角,实务工具。以学生为本位,摈弃以往教科书中大篇幅域外学说介绍,只介绍域外已达成共识的最新民诉法概念及理论,能够满足法学本科阶段民诉法学习需求;从读者视角出发,以真实案例、图、表、脚注与正文相结合,尽可能在不失严谨之下将措辞用语通俗化,重要概念“一句话”归纳,力求做到轻松阅读、快速理解,准确记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穿插实务。可作为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工具书使用。
本书内容与最新法律、司法解释同步更新,司法解释已更新至2021年3月。常用知识点附法律文件名称及条文序号。力求一书在手,别无他求。
本书内容与最新法律、司法解释同步更新,司法解释已更新至2021年3月。常用知识点附法律文件名称及条文序号。力求一书在手,别无他求。
- 封面
- 版权
- 本书常用法律文件缩略语
- 作 者 简 介
- 内 容 简 介
- 实话“石”说
- 目录
-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绪论
-
第一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
-
一、民事纠纷
-
二、民事纠纷处理机制
-
-
第二节 民 事 诉 讼
-
一、民事诉讼概述
-
二、民事诉讼的特点
-
-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
-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
五、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方法
-
-
-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
-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
-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
-
-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
-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事实
-
第四节 法院的职权
-
第五节 诉 讼 模 式
-
-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
第二节 共 有 原 则
-
一、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
-
二、人民法院依法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
-
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
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
五、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
六、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变通或补充规定原则
-
-
第三节 特 有 原 则
-
一、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对等原则
-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三、自愿和合法调解原则
-
四、辩论原则
-
五、处分原则
-
六、诚实信用原则
-
-
第四节 其 他 原 则
-
一、支持起诉原则
-
二、人民调解原则
-
-
-
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
第一节 合 议 制 度
-
一、合议制度概述
-
二、合议庭组织形式
-
三、合议庭中的审判长
-
四、合议庭评议案件规则
-
五、审判委员会
-
-
第二节 回 避 制 度
-
一、回避制度概述
-
二、回避的主体、情形、方式及程序
-
三、回避决定及法律后果
-
-
第三节 公开审判制度
-
一、公开审判概述
-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
-
第四节 两审终审制度
-
一、两审终审概述
-
二、第二审程序审理模式
-
-
-
第五章 诉 权 与 诉
-
第一节 诉 权
-
一、诉权概述
-
二、滥用诉权的规制
-
-
第二节 诉
-
一、概述
-
二、诉的要素
-
三、诉的种类
-
四、诉的利益
-
五、诉的合并
-
六、诉的变更
-
-
第三节 反 诉
-
一、反诉概述
-
二、提起反诉的条件
-
三、反诉的审理
-
四、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
-
-
第六章 主管与管辖
-
第一节 民事案件的主管
-
一、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
-
二、不属于法院主管的民事纠纷
-
-
第二节 民事案件的管辖
-
一、管辖概述
-
二、确定民事案件管辖的原则
-
三、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
-
-
第三节 级 别 管 辖
-
一、级别管辖概述
-
二、《民诉法》规定的各级法院管辖标准
-
三、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标的额管辖标准
-
四、管辖权的转移
-
-
第四节 地 域 管 辖
-
一、地域管辖概述
-
二、一般地域管辖
-
三、特殊地域管辖
-
-
第五节 协 议 管 辖
-
一、明示协议管辖
-
二、默示协议管辖
-
-
第六节 管辖中的基本制度
-
一、专属管辖
-
二、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
三、合并管辖
-
四、移送管辖
-
五、指定管辖
-
六、管辖恒定原则
-
-
第七节 管辖权异议
-
一、管辖权异议概述
-
二、管辖权异议的排除适用
-
三、管辖权异议的审查与救济
-
-
-
第七章 诉讼当事人
-
第一节 当 事 人
-
一、当事人概述
-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
-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
四、当事人适格
-
五、当事人的变更
-
六、原告与被告的确定
-
-
第二节 共 同 诉 讼
-
一、共同诉讼概述
-
二、必要共同诉讼
-
三、普通共同诉讼
-
-
第三节 公 益 诉 讼
-
一、公益诉讼概述
-
二、公益诉讼的诉讼程序
-
-
第四节 诉讼代表人
-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
-
二、诉讼代表人
-
三、起诉时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
-
-
第五节 诉讼中的第三人
-
一、第三人概述
-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
第六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
-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
-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起诉与受理
-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审理
-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裁判
-
五、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的协调
-
六、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执行异议的协调
-
-
-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
-
第一节 诉讼代理人概述
-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及分类
-
二、民事诉讼代理的作用
-
三、诉讼代理人的特征
-
-
第二节 法定诉讼代理人
-
一、法定诉讼代理人概述
-
二、法定代理人的确定
-
三、法定代理人的诉讼地位
-
四、法定代理权的终止
-
-
第三节 委托诉讼代理人
-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概述
-
二、委托代理的分类
-
三、委托代理人的资格
-
四、委托代理权的终止
-
-
-
第九章 期间与送达
-
第一节 期 间
-
一、期间概述
-
二、期间的分类
-
三、期间的计算
-
四、期间的耽误
-
-
第二节 送 达
-
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
-
二、送达的方式
-
三、送达的效力
-
四、送达回证
-
-
-
第十章 证 据
-
第一节 法官裁判案件的方法
-
一、神明裁判
-
二、现代法官裁判方法
-
-
第二节 证据、证据能力、证明能力
-
第三节 证 据 制 度
-
一、法定证据制度
-
二、自由心证制度
-
-
第四节 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
一、证据的客观性
-
二、证据的关联性
-
三、证据的合法性
-
-
第五节 证据的理论分类
-
一、本证与反证
-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
-
第六节 证据的种类
-
一、当事人陈述
-
二、书证
-
三、物证
-
四、视听资料
-
五、电子数据
-
六、证人证言
-
七、鉴定意见
-
八、勘验笔录
-
-
第七节 证 据 保 全
-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
-
二、证据保全的申请
-
三、证据保全的方法
-
-
第八节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
一、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证据
-
二、依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
-
-
第九节 律师调查令
-
一、律师调查令概述
-
二、广东省律师调查令的申请、签发与持令调查
-
-
-
第十一章 证 明
-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概述
-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及特征
-
二、民事诉讼证明的要素
-
三、民事诉讼证明的分类
-
-
第二节 证 明 对 象
-
一、证明对象概述
-
二、法律要件事实与主要事实、间接事实、辅助事实
-
三、证明对象
-
-
第三节 无需证明的事实
-
第四节 证 明 责 任
-
一、证明责任概述
-
二、客观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
-
三、客观证明责任的负担
-
四、客观证明责任与当事人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关系
-
-
第五节 证明责任的分配
-
一、证明责任分配概述
-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
-
第六节 证明责任的倒置
-
第七节 证 明 标 准
-
一、证明标准概述
-
二、证明标准的分类
-
三、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
-
第八节 举 证 时 限
-
一、举证时限概述
-
二、《民诉法》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
-
三、举证期限的确定与延长
-
四、新证据的认定与提交时间
-
-
第九节 证 据 交 换
-
一、证据交换概述
-
二、证据交换的启动与操作
-
-
第十节 质 证
-
一、质证概述
-
二、质证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
三、质证的程序
-
-
第十一节 认 证
-
一、认证概述
-
二、认证的方法
-
-
-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的保障机制
-
第一节 保 全
-
一、财产保全
-
二、行为保全及其特别规定
-
-
第二节 先 予 执 行
-
一、先予执行概述
-
二、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
三、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
-
四、先予执行的程序
-
五、被申请人遭受损失的赔偿
-
六、先予执行裁定的时间效力
-
-
第三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
一、概述
-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
-
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
-
四、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
-
五、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采取措施时应注意事项
-
-
第四节 诉 讼 费 用
-
一、概述
-
二、诉讼费用的分类
-
三、收费标准
-
四、诉讼费用的负担
-
五、诉讼费用的交纳与退还
-
六、对诉讼费异议的处理
-
七、诉讼费的缓交、减交、免交
-
-
-
第十三章 诉讼调解与和解
-
第一节 诉 讼 调 解
-
一、诉讼调解概述
-
二、诉讼调解的原则
-
三、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
四、诉讼调解的启动与实施
-
五、调解协议
-
六、民事调解书
-
-
第二节 诉 讼 和 解
-
一、诉讼和解概述
-
二、诉讼和解的结案方式
-
-
-
第十四章 普 通 程 序
-
第一节 普通程序概述
-
第二节 起 诉
-
一、起诉的概念与条件
-
二、起诉的方式与起诉状内容
-
三、先行调解
-
四、审查起诉
-
-
第三节 受 理
-
一、受理的概念及法律效果
-
二、应予受理的特殊情形
-
-
第四节 审理前的准备
-
一、在法定期限内送达诉讼文书
-
二、通知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
三、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义务、合议庭组成人员
-
四、审查有关的证据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
五、民事案件审理程序分流
-
六、证据交换与庭前会议
-
七、处理管辖权异议
-
-
第五节 开 庭 审 理
-
一、庭审准备
-
二、审理开始
-
三、法庭调查
-
四、法庭辩论
-
五、法庭调解
-
六、合议庭评议
-
七、宣判
-
-
第六节 撤诉和缺席判决
-
一、撤诉
-
二、缺席判决
-
-
第七节 延期审理、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
-
一、延期审理
-
二、诉讼中止
-
三、诉讼终结
-
-
-
第十五章 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
-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述
-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
二、简易程序的功能
-
三、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
-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特点及适用
-
一、起诉与答辩
-
二、传唤、送达
-
三、简易程序的审理前准备
-
-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
-
一、小额诉讼程序概述
-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特点
-
四、小额诉讼案件的再审
-
-
-
第十六章 民事判决、裁定与决定
-
第一节 民 事 判 决
-
一、民事判决概述
-
二、民事判决的分类
-
三、民事判决的制作要求
-
四、民事判决书的内容
-
五、民事判决书的效力
-
六、判决的既判力
-
七、民事判决书的补正
-
-
第二节 民 事 裁 定
-
一、民事裁定概述
-
二、民事裁定的适用范围
-
三、民事裁定书的形式、内容与补正
-
四、民事裁定的效力
-
-
第三节 民 事 决 定
-
一、民事决定概述
-
二、民事决定的适用范围
-
三、民事决定书的内容与补正
-
四、民事决定的法律效力
-
-
-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
-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
一、第二审程序的内涵
-
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
-
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
-
-
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
一、上诉的提起
-
二、上诉的受理
-
三、上诉的撤回
-
四、第二审程序中的撤回起诉
-
-
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
-
一、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
四、上诉案件的调解与和解
-
五、第二审程序中增加诉讼请求与反诉
-
-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裁判
-
-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
二、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
-
第二节 当事人、案外人申请再审
-
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内涵
-
二、申请再审的主体
-
三、申请再审的客体
-
四、申请再审的管辖法院
-
五、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
-
六、申请再审的期限
-
七、申请再审的程序
-
八、再审审查的裁定结果
-
-
第三节 法院决定再审
-
一、法院决定再审的概念及条件
-
二、法院决定再审的程序
-
-
第四节 检察院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再审
-
一、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及申诉审查手段
-
二、提起民事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的条件及范围
-
三、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的提出
-
四、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的受理与审理
-
五、检察机关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检察建议
-
-
第五节 再审案件的审理
-
一、再审案件的中止执行
-
二、合议庭的组成及审理程序
-
三、再审案件的裁判与调解
-
-
-
第十九章 特 别 程 序
-
第一节 特别程序概述
-
一、特别程序的概念
-
二、特别程序的法律适用与转化
-
三、特别程序的特点
-
四、特别程序判决、裁定错误的救济
-
-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
-
一、选民资格案件概述
-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
-
第三节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
-
一、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
二、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申请
-
三、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理
-
四、公民失踪的财产代管人与法律后果
-
五、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
-
-
第四节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
-
一、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
二、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
-
三、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
-
四、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
-
五、宣告死亡判决的撤销
-
-
第五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
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概述
-
二、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申请
-
三、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
-
四、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判决
-
五、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
-
-
第六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和意义
-
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条件
-
三、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与判决
-
四、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
-
-
第七节 调解司法确认程序
-
一、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概述
-
二、司法确认案件的申请及受理
-
三、审查程序
-
四、审查结果
-
五、司法确认案件的法律文书
-
六、司法确认裁定的效力
-
七、确认裁定错误的救济
-
-
第八节 实现担保物权程序
-
一、担保物权实现概述
-
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申请
-
三、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审理
-
四、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强制执行
-
-
-
第二十章 督 促 程 序
-
第一节 督促程序概述
-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
-
二、督促程序的特点
-
-
第二节 支付令的申请与受理
-
一、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
二、支付令的申请与管辖法院
-
三、支付令申请的受理
-
-
第三节 支付令申请的审理
-
一、审理程序
-
二、支付令的内容和效力
-
三、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
-
四、督促程序的终结
-
五、支付令的撤销
-
-
第四节 督促程序的后续诉讼
-
-
第二十一章 公示催告程序
-
第一节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
-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
三、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
-
第二节 公示催告的申请与审理
-
一、公示催告的申请
-
二、公示催告程序的审查和受理
-
-
第三节 除 权 判 决
-
一、除权判决的条件
-
二、除权判决的效力
-
三、除权判决的撤销
-
-
-
第二十二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概述
-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内涵
-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及法律渊源
-
-
第二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原则
-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
一、确定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
-
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普通管辖1
-
三、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特殊管辖
-
四、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冲突
-
-
第四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与送达
-
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1
-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
-
-
第五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司法协助
-
一、司法协助的概念及内容
-
二、一般司法协助
-
三、特殊司法协助
-
-
-
第二十三章 涉港澳台民事司法协助
-
第一节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概述
-
一、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
-
二、涉港澳台民事司法协助的内涵
-
三、港澳台法院设置及民事诉讼程序简介
-
-
第二节 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民事司法协助
-
一、内地人民法院向住所地在香港的受送达人送达司法文书
-
二、内地与香港法院之间的委托送达
-
三、内地与香港法院之间代为调查取证
-
四、内地与香港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法院判决
-
五、仲裁裁决的认可与执行
-
-
第三节 内地与澳门之间民事司法协助
-
一、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
-
二、内地与澳门之间相互委托调取证据
-
三、内地与澳门法院之间相互承认与执行民商事判决
-
-
第四节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民事司法协助
-
一、送达方式
-
二、海峡两岸司法互助
-
三、人民法院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
-
四、人民法院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仲裁裁决
-
五、台湾地区法院认可和执行大陆民事判决及仲裁裁决
-
-
-
第二十四章 执行程序总论
-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述
-
一、执行概述
-
二、执行的特征
-
三、执行程序和审判程序的关系
-
四、执行的分类
-
-
第二节 执行机构、执行管辖与执行依据
-
一、执行机构
-
二、执行管辖
-
三、执行依据
-
-
第三节 执 行 救 济
-
一、执行异议
-
二、案外人异议
-
三、执行回转
-
-
第四节 财产分配及分配方案异议之诉
-
一、参与分配概述
-
二、参与分配的条件
-
三、参与分配的程序
-
四、对分配方案的异议
-
五、分配方案异议之诉
-
-
第五节 执行担保、执行承担与执行和解
-
一、执行担保
-
二、执行承担
-
三、执行和解
-
-
第六节 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
-
一、委托执行
-
二、协助执行
-
-
第七节 执 行 监 督
-
一、执行监督概述
-
二、执行监督的内容和程序
-
三、执行异议、案外人异议与执行监督的竞合及其处理
-
四、申请变更执行法院
-
-
-
第二十五章 执行程序分论
-
第一节 执行的开始
-
一、执行程序的启动
-
二、执行的准备工作
-
-
第二节 金钱债权的执行
-
一、对被执行人存款的执行
-
二、对被执行人收入的执行
-
三、对被执行人非现金财产的执行
-
四、对特殊财产权的执行
-
-
第三节 非金钱债权的执行
-
一、对强制迁出房屋和退出土地的执行
-
二、对指定交付财物、票证和完成行为的执行
-
-
第四节 特殊的执行措施与制度
-
一、财产报告制度
-
二、悬赏查找被执行人财产
-
三、责令支付迟延履行利息或迟延履行金
-
四、代位执行
-
五、执行转破产
-
六、对妨害执行行为强制措施的适用
-
-
第五节 不予执行、执行中止与执行终结
-
一、不予执行
-
二、执行中止
-
三、执行终结
-
四、终结本次执行
-
-
- 参 考 文 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