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全面梳理了1500-1800年间中国和欧洲早期相遇后在思想上交流与汇通,分别介绍欧洲文化、科技、宗教、哲学思想的在中国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和哲学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影响。全书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和欧洲早期的思想文化交流与融通,揭示了中国和欧洲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是在相互影响下发生的,纠正了长期以来仅仅从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角度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在文明互鉴中说明了任何文化都无法独自成圣,从世界史的角度强调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当代意义。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16世纪末以后中欧思想文化的交流互鉴及影响
- 序言二 在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中展开儒学研究
-
导论 重新回到平等对话的元点上
-
第一章 站在全球化的起点上
-
第一节 马可·波罗时代
-
第二节 《马可·波罗游记》的思想文化意义
-
第三节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
第四节 耶稣会士入华
-
-
-
上编 欧洲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第二章 明清间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一节 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
-
第二节 西方语言学的传入
-
第三节 西方文学艺术的传入
-
-
第三章 入华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介绍
-
第一节 入华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介绍
-
第二节 入华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介绍
-
第三节 入华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介绍
-
-
第四章 入华传教士对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的介绍
-
第一节 对托马斯·阿奎那著作的翻译
-
第二节 对托马斯·阿奎那哲学思想的介绍
-
第三节 阿奎那哲学的传入对中国思想界的意义
-
-
第五章 入华传教士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介绍
-
第一节 上帝论
-
第二节 基督论
-
第三节 灵魂论
-
第四节 道德论
-
-
第六章 入华传教士所介绍的基督教神学
-
第一节 应重视入华传教士的译经活动
-
第二节 唐代景教的译经活动
-
第三节 罗明坚的《祖传天主十诫》
-
第四节 利玛窦的《天主教要》
-
-
第七章 天主教哲学与理学、佛学的理论争辩
-
第一节 天学与理学
-
第二节 天学与佛学
-
-
第八章 利玛窦儒学观的困境与张力
-
第一节 利玛窦关于儒家非宗教性的论述及其评判
-
第二节 利玛窦对中国儒学发展分期的论述及其评判
-
第三节 利玛窦儒学观的文化意义
-
-
-
下编 中国思想文化在欧洲的早期传播
-
第九章 明清间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
第一节 中国器物的西传
-
第二节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西传
-
第三节 中国历史的西传
-
第四节 中国语言文字的西传
-
第五节 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
-
第六节 17—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
-
-
第十章 罗明坚与中国宗教和哲学的西传
-
第一节 罗明坚的汉学生涯
-
第二节 编写第一部汉外辞典《葡汉辞典》
-
第三节 第一次将儒家经典译成西方语言
-
第四节 写出西方人的第一部中文著作《天主圣教实录》
-
第五节 在西方绘编出第一幅中国地图集
-
-
第十一章 利玛窦与中国宗教和哲学的西传
-
第一节 利玛窦对儒家学说的介绍
-
第二节 利玛窦对佛教的介绍
-
第三节 利玛窦对道教的介绍
-
第四节 利玛窦对明代哲学的介绍
-
-
第十二章 礼仪之争与中国哲学的西传
-
第一节 礼仪之争的始末
-
第二节 礼仪之争与西方早期汉学的兴起
-
第三节 礼仪之争与中国宗教习俗的西传
-
-
第十三章 儒、释、道在西方的早期传播
-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西传
-
第二节 《易经》在西方的早期传播
-
第三节 道教及佛教的西传
-
-
第十四章 中国哲学对法国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
-
第二节 培尔与中国
-
第三节 马勒伯朗士与中国
-
第四节 伏尔泰与中国
-
第五节 魁奈与中国
-
第六节 孟德斯鸠与中国
-
-
第十五章 中国哲学对德国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莱布尼茨与中国哲学
-
第二节 莱布尼茨与《周易》
-
第三节 沃尔夫与中国哲学
-
第四节 康德论中国文化
-
第五节 黑格尔与中国哲学
-
第六节 赫尔德与中国文化
-
第七节 歌德与中国文化
-
-
第十六章 中国哲学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
-
第一节 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
-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赞成者
-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反对者
-
-
- 结束语 寻求世界近代思想的起源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