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孝道西遊:孝經翻譯與歐洲漢學的源起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36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部文本解釋和翻譯史的極佳範例。」
——鐘鳴旦(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系教授)

《孝道西遊》以十八至十九世紀的六個《孝經》翻譯為個案,
依時序解析西方傳教士與漢學家如何在不同譯本中各自表述,
並隨著相異的時代背景,展現出對於中國文化多樣的詮釋,
由此探索中歐雙方的學術變化與相互迴響的文化效應,
也為歐洲漢學的源起與流衍提供了新穎的理解視角。

兩百年間,《孝經》經典以不同語言和不同詮釋方式,在其他文化中出版與流傳。「被翻譯的孝道」彷彿具有新生命一般,以「新作」之姿,引導不同時期的西方讀者探入該經典所欲傳達的深層理念。
本書藉在不同脈絡中被翻譯的譯本,追溯出一個西方重新建構中國禮儀的核心——孝道——的知識體系,並以此翻譯史的研究為基底,建構了具共時性與歷時性的經典翻譯研究模式。
而基於近代傳教士對中國的研究與翻譯,進而建立起來的國際漢學,作者也就其方法論與學科性質提出反思,並倡議一種作為「第二序」的國際漢學研究。
書中收錄六種譯本全文與中文原文的對照表,在這些跨文化的翻譯歷程中的譯本,可一覽其內容與進路各自的傳承性和衍異性。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序言 鐘鳴旦
  • Preface Prof. Nicolas Standaert
  • 導論 一部《孝經》,各自表述
  • 第一章 翻孔子、譯孝道:命名與中西角力
    • 一、文人傳統:中國也有哲學家——孔子
    • 二、帝國傳統:哲學家皇帝的典範——康熙
    • 三、左圖右史:國王數學家的前行者與後繼者
  • 第二章 中國禮儀之爭脈絡中的《孝經》翻譯:衛方濟譯本(1711)
    • 一、中國禮儀的辯護者衛方濟:生平與著作簡介
    • 二、翻譯聖治:衛方濟的人罪說與聖治新詮
    • 三、翻譯聖孝:文人文獻脈絡中的西方首見《孝經》譯本
  • 第三章 孝道詮釋的帝國轉向與共和徘徊:韓國英譯本(1779)與普呂凱再譯本(1786)
    • 一、帝國文獻的脈絡
    • 二、天子之孝:愛與敬的義務
    • 三、帝/國的孝道:家國脈絡下的宇宙性大家庭
    • 四、文人與帝國之間的立法者:衛方濟譯本的再譯者普呂凱
  • 第四章 中西教育脈絡中的《孝經》翻譯:裨治文譯本(1835)
    • 一、裨治文與中西教育
    • 二、裨治文的《孝經》譯本與晚清民間教材:版本的探索與比較
    • 三、裨治文《孝經》翻譯:文本與比較分析
  • 第五章 比較宗教脈絡中的《孝經》翻譯:理雅各譯本(1879)
    • 一、譯名問題與《孝經》英譯:理雅各與耶穌會
    • 二、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東方聖書中的孝道書寫
    • 三、比較宗教脈絡中的孝道:宗教與倫理之間
  • 第六章 和漢交流的法國視野:東方學者羅尼的《西譯孝經》(1889/1893)
    • 一、羅尼生平與研究概況
    • 二、羅尼的《孝經》翻譯:底本、和刻本、章節重構
    • 三、羅尼的孝道詮釋:幾個關鍵詞、黃種人與孝道
  • 第七章 結論
    • 一、兩代傳教士漢學的臍帶關係
    • 二、被翻譯的孝道:《孝經》翻譯史與翻譯策略
    • 三、漢學學科方法論的再思
  • 後記
  • 徵引書目
  • 附錄
    • 附錄一:《孝經》不同譯本關鍵字詞翻譯對照表
    • 附錄二:《孝經》原文與譯本全文對照表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