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如果说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是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的过程,那么无疑民国时期是一个重要阶段。本书正是在社会转型和近代化的大背景下,对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南经济进行了全面论述,其中也包括中共苏维埃区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全面抗战时期的日伪沦陷区的经济,涉及内容包括每个时段的农业、工业、商业、财政、金融、畜牧业、林业等。全书资料基础扎实,内容全面,丰富了民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绪论
-
一 河南经济的地理基础
-
二 民国时期政权和行政区划的演变
-
三 民国时期河南人口
-
四 民国时期河南经济研究现状
-
-
第一编 北洋政府时期
-
第一章 传统农业的延续与嬗变
-
一 农业政策与农政机关
-
二 粮食作物的种植
-
三 经济作物的种植
-
四 园艺作物的种植
-
五 农田水利
-
六 养殖业
-
七 农业经济的变化
-
-
第二章 财政、税收与金融的变化
-
一 财政体制的演变
-
二 省县级财政
-
三 省县财政支出
-
四 田赋与田赋附加
-
五 1918年减漕案
-
六 金融业的变化
-
-
第三章 工矿业与手工业
-
一 工矿业
-
二 主要行业与企业
-
三 手工业及其变化
-
四 列强在河南设立的工厂
-
五 工人阶级的生活与政治参与
-
-
第四章 交通与商业贸易
-
一 新式交通、通信事业的兴起
-
二 邮政的兴起与发展
-
三 商业政策与商人组织
-
四 商业都市的兴起和变迁
-
五 乡村市场及其类型
-
-
-
第二编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第五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
-
一 农业政策与农政机关
-
二 地权分配与租佃关系
-
三 农业技术及改良
-
四 农田水利的兴修
-
五 粮食作物产量
-
六 经济作物的种植
-
-
第六章 林牧业及主要林产品
-
一 林政机关与政策
-
二 林业推广及其成就
-
三 山货与林业特产
-
-
第七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
-
一 政府奖助工业的政策
-
二 私营工业
-
三 官办工厂
-
四 手工业
-
五 矿藏与矿业
-
-
第八章 财政制度、赋税与农民负担
-
一 财政机关的演变
-
二 财政制度改革
-
三 田赋及其整理
-
四 工商税的演变
-
五 公债与公产
-
六 财政收入与支出
-
-
第九章 新旧并存的金融业
-
一 传统金融业的延续
-
二 河南农工银行
-
三 信用合作社
-
四 货币流通的变迁
-
-
第十章 现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
一 陇海铁路河南段的建设
-
二 路政机关与管理法规
-
三 国道、省道与县道
-
四 汽车运输业的建立
-
五 现代通信事业
-
-
第十一章 豫东南苏区的经济(上)
-
一 苏区的建立
-
二 地权分配与剥削关系
-
三 土地政策及其实施
-
四 灾荒与救灾
-
五 农业生产
-
-
第十二章 豫东南苏区的经济(下)
-
一 工业
-
二 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
三 财政与问题
-
四 金融业
-
-
-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
-
第十三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上)
-
一 农业与农村经济
-
二 工矿业
-
三 商业
-
-
第十四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下)
-
一 财政与税收
-
二 金融业
-
三 交通运输业
-
-
第十五章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
-
一 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
二 女权运动
-
三 教育
-
四 公共卫生事业
-
五 灾荒与荒政
-
-
第十六章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上)
-
一 土地问题
-
二 农业政策
-
三 农贷与农业
-
四 农业互助运动
-
五 农业技术改良
-
六 大生产运动
-
-
第十七章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下)
-
一 工业
-
二 商业与贸易
-
三 合作社
-
四 财政与税收
-
五 金融业
-
-
第十八章 沦陷区的经济
-
一 农业生产
-
二 工矿业
-
三 交通运输业
-
四 商业
-
五 财政
-
六 金融
-
-
-
第四编 解放战争时期
-
第十九章 国共力量在河南的消长
-
一 国民党政权的重建
-
二 社会政策
-
三 善后救济
-
四 国民党政权的败亡
-
-
第二十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上)
-
一 农业
-
二 畜牧业的消长
-
三 农村经济
-
四 农村借贷关系
-
五 农村副业
-
六 开发河南黄泛区
-
-
第二十一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下)
-
一 国民政府的经济接收
-
二 工矿业与手工业
-
三 商业
-
四 交通运输业
-
五 财政与税收
-
六 金融与通货膨胀
-
-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的经济(上)
-
一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
-
二 农业生产
-
三 农村副业的发展
-
-
第二十三章 解放区的经济(下)
-
一 工商业的破坏、恢复与发展
-
二 财政与税收
-
三 金融业
-
-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453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