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吳忠信自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顧問時開始逐日撰寫日記,至1959年因肝硬化逝世為止,共有34年的日記。期間貫穿了國民政府自北伐統一、訓政建國、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以及政府遷台初期的幾個重要階段。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1952-1953年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國共和黨上台,蘇聯史達林過世,而僵持數年的韓戰則在1953年7月簽字停戰,使得台灣的局勢日漸穩定。吳忠信於公於私大有進展,私的方面,1952年吳忠信在中山堂舉辦其子吳申叔的畫展,隔年又將他送往巴黎留學,了卻多年一樁心願。公的方面,吳忠信1953年7月接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生平首次正式擔任黨職。1953年也是吳忠信的七十大壽,因此該年日記中載有成惕軒所作之壽敘,以及于右任等好友祝壽詩詞。
吳忠信曾任安徽、貴州省政府主席等方面大員,是蔣中正的重要左右手。也曾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的身分入藏辦理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後又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故對蒙古、西藏、新疆等邊政與邊事亦關注。他與桂系的關係頗佳,也多次擔任溝通中央(蔣中正)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間的橋樑。因此日記中除了個人私事,對地方建設、邊政、國民政府內部的勢力折衝也皆有提及。這批日記的出版,足以開拓民國史研究的新視角。
1952-1953年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美國共和黨上台,蘇聯史達林過世,而僵持數年的韓戰則在1953年7月簽字停戰,使得台灣的局勢日漸穩定。吳忠信於公於私大有進展,私的方面,1952年吳忠信在中山堂舉辦其子吳申叔的畫展,隔年又將他送往巴黎留學,了卻多年一樁心願。公的方面,吳忠信1953年7月接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生平首次正式擔任黨職。1953年也是吳忠信的七十大壽,因此該年日記中載有成惕軒所作之壽敘,以及于右任等好友祝壽詩詞。
- 總序/呂芳上
- 導言/王文隆
- 編輯凡例
-
1952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1953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