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為一貫道史傳之部篇 白陽史紀臺灣(三)韓雨霖老前人 彚編,是一系列編輯《一貫道藏》史傳之部的第七冊
-
上篇 復興真儒運
-
真儒復興——述說發一典範
-
第一章 發一源流
-
一、發源地:天津「同興壇」
-
二、同興道務的開展
-
-
第二章 開荒下種至台灣
-
一、開道先鋒
-
二、台北落腳
-
三、開設同德壇
-
-
第三章 歷經魔難 開展道務
-
一、台北道務的開展
-
二、中部道務的開創
-
三、南部道務的開拓
-
-
第四章 發一學界道場的開拓
-
前言
-
一、崇德學界道場
-
二、慈化青年道場
-
三、大專學生投入道場的原因及影響
-
-
第五章 道德復振(一)——萬法之宗
-
一、白陽易經的由來
-
二、白陽易經的特色
-
三、白陽易經的結構
-
四、白陽易經的內涵
-
五、結論
-
-
第六章 道德復振(二)——百孝經的創造性詮釋
-
前言
-
一、《百孝經聖訓》的結構
-
二、《百孝經聖訓》的解釋模式
-
三、《百孝經聖訓》對孝的詮釋
-
四、結論
-
-
-
下篇 白水聖帝韓老前人語錄選輯
-
壹、求道、辦道經歷
-
綱要
-
孫老先生渡求道
-
北平養病
-
老師顯化指點
-
在北京佛堂
-
與老師見面、仙佛考驗
-
請老師來住
-
辦道躲劫避難
-
民國三十七年來臺辦道
-
斗六發展經過
-
道明假祖師考道
-
現在當點傳師之責任
-
-
貳、求道經過
-
白水老人口述
-
不受魔練,不會成佛
-
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大開普渡男女平權
-
上天不留一佛祖,西天不留一菩薩
-
開創守成
-
除了靈性之外,沒有一樣是真的
-
返回赤子之心
-
道的寶貴
-
-
參、自修自辦自覺自動自強
-
一、三期末劫儒家收圓
-
二、道因劫降
-
三、廿一世紀為中國人世紀
-
四、名人多出身寒微
-
五、原佛子奉命降世
-
六、三教聖人傳上乘大法
-
七、正心修身先由孝道做起
-
八、中、下乘修行法
-
九、得道、立愿、了愿、報答天恩師德
-
十、修道、立德先破除人我相
-
十一、六度波羅蜜
-
十二、認理實修不著形象
-
十三、佛曰「自覺覺他」儒曰「正己成人」
-
十四、「自修、自辦」解
-
十五、「自覺」解
-
十六、「自動」解
-
十七、「自強」解
-
十八、修道、辦道始終如一
-
十九、埔里建安老院、白陽廟
-
二十、報恩了愿、盡己使命
-
二十一、修道不是功就是過
-
二十二、將來龍華會、按功定果
-
二十三、修道修心、辦道盡心
-
二十四、求世界和平定實行孔孟之道
-
-
肆、以三教經典印證明師一點(一)
-
子曰解
-
三寶解說
-
六祖半夜授法印證明師一指點
-
仙佛先說後應的顯化
-
大學印證與開點傳師班因由
-
-
伍、以三教經典印證明師一點(二)
-
王覺一老夫子之事誼
-
王老夫子解說「大學」
-
金剛經首章
-
金剛經第十七分
-
以儒為根本——學而篇第一段
-
民國三十四年的訓文——解愁歌
-
結論
-
-
陸、自己的路自己走
-
一、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
二、修道要飲水思源
-
三、百善孝為先
-
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五、現代文明進步,生活改善?
-
六、再說生活改善,你說那一點改善?
-
七、孔孟之道乃求世界和平唯一方法
-
八、修道入手——正心修身
-
九、何謂「私心偏見」?
-
十、如何「移風易俗」
-
十一、天心用事、自己作主
-
十二、挽回赤子心
-
十三、自己的路自己走
-
十四、善握良機,時存感謝心
-
十五、齊家求道、大家吃素、內外整潔
-
十六、修道人人有份,趕快修趕快辦
-
-
柒、知恩感恩
-
德修謗興,道高毀來
-
修道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富貴貧賤
-
各盡各心,各了各愿
-
道劫並降
-
平收萬教
-
摸著根者成佛祖,摸不著根的瞎修行
-
感恩
-
天開科選
-
-
捌、濟世救人,普渡眾生
-
玖、一句話值千金
-
懺悔
-
道普遍全世界
-
認理實修
-
齊心努力
-
-
拾、老前人闡述見性之道
-
拾壹、開創守成
-
開、創、守、成
-
不能忘本
-
各盡各心,各了各愿
-
不捐不募
-
修修內德
-
真人靜坐
-
五眼六通
-
守住你初學的心,成佛有餘
-
先說後應
-
修道不分前與後,新生竹筍勝過舊竹篙
-
提拔
-
考察你的過
-
財施
-
天機萬事萬物全在老的訓
-
佛規禮節得要演習
-
渡人成全
-
善體人心
-
牙齒保健
-
-
拾貳、修修自己內德
-
一、末後了,該修修自己內德
-
二、道降火宅,在家出家
-
三、化天下為一家、化世界為大同
-
四、求道,正法眼的開啟
-
五、修道修心
-
六、修道最要緊的「感恩」
-
七、天堂地獄在一念之間
-
八、財施以量力
-
九、打鐵要趁熱
-
十、尊師重道、認理實修
-
十一、他不好,才顯出你好
-
十二、盡心了愿
-
十三、環境造就聖人
-
十四、感恩、懺悔
-
十五、惜緣
-
十六、佳期良辰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06131/1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