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前《申報》編輯.《時事新報》總編輯.戰時首都唯一報紙《重慶各報聯合版》總經理.報業新時代的開創者──黃天鵬!
黃天鵬之女黃佩珊蒐羅日記.公文祕件.未公開自述.近150張珍貴照片等大量第一手資料撰寫之黃天鵬傳記,並首次公布黃天鵬60個筆名及從未公開之自述,見證民初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及報業發展的歷史!
「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新聞記者等同古代的史官,應具有史才、史學、史識和史德。」──黃天鵬
黃天鵬,曾任《申報》編輯、《時事新報》總編輯、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等職。著作多達二十餘本,為中國新聞界著作最豐富之人,對中國近代新聞及學術界影響深遠。
1927年,大學時期,創辦《新聞學刊》,為中國新聞界有專門刊物之始。1928年,入《申報》任職,將《新聞學刊》擴大改版成《報學月刊》,儼然成為中國新聞學最權威之刊物。1929年,入東京新聞研究所就讀。1930年,留學歸國後,受邀至復旦大學擔任教授並創立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室。1931年,任《時事新報》編輯,改革報紙編寫方式,首創報紙頭版為國內外要聞版,開創中國報業新時代。一路由訪員、編輯晉升至總編輯,推升《時事新報》規模與《申報》、《新聞報》並駕齊驅,內容與水準卻遠遠超越此兩大報。
1938年,對日抗戰期間,他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籌劃《時事新報》復刊一事。1939年,日軍進行大轟炸,十大報在蔣中正指示下聯合發行,他擔任《重慶各報聯合版》總經理,為戰時首都惟一報紙的總舵手。
1947年,當選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951年,在戒嚴時期的臺灣,與總統府資政張知本、黨政要員鄭彥棻創辦「中國憲法學會」,發行刊物《憲政時代》,凝聚修憲共識,鼓吹民主與憲政。1954年,捐出家產創辦「大同教養院」收容婦孺。先後擔任政治大學、文化大學、師範大學新聞系教授。
作者黃佩珊為黃天鵬么女,擁有詳盡的資料、照片、文件、日記、史料、公文及祕件等第一手原件。本書從黃天鵬家世淵源及求學開始,到報壇發光、轉向政壇、推行憲政,直至去世,分章撰寫,並特別收錄近150張珍貴照片。另外,更首次公布黃天鵬60個筆名及黃天鵬未公開之自述、黃天鵬曾祖五代將軍府莊起鳳家族介紹。除了見證一代報人的風骨,更為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中國報業發展保留了重要的研究史料。
黃天鵬之女黃佩珊蒐羅日記.公文祕件.未公開自述.近150張珍貴照片等大量第一手資料撰寫之黃天鵬傳記,並首次公布黃天鵬60個筆名及從未公開之自述,見證民初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及報業發展的歷史!
「今日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新聞記者等同古代的史官,應具有史才、史學、史識和史德。」──黃天鵬
黃天鵬,曾任《申報》編輯、《時事新報》總編輯、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等職。著作多達二十餘本,為中國新聞界著作最豐富之人,對中國近代新聞及學術界影響深遠。
1927年,大學時期,創辦《新聞學刊》,為中國新聞界有專門刊物之始。1928年,入《申報》任職,將《新聞學刊》擴大改版成《報學月刊》,儼然成為中國新聞學最權威之刊物。1929年,入東京新聞研究所就讀。1930年,留學歸國後,受邀至復旦大學擔任教授並創立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室。1931年,任《時事新報》編輯,改革報紙編寫方式,首創報紙頭版為國內外要聞版,開創中國報業新時代。一路由訪員、編輯晉升至總編輯,推升《時事新報》規模與《申報》、《新聞報》並駕齊驅,內容與水準卻遠遠超越此兩大報。
1938年,對日抗戰期間,他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籌劃《時事新報》復刊一事。1939年,日軍進行大轟炸,十大報在蔣中正指示下聯合發行,他擔任《重慶各報聯合版》總經理,為戰時首都惟一報紙的總舵手。
1947年,當選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951年,在戒嚴時期的臺灣,與總統府資政張知本、黨政要員鄭彥棻創辦「中國憲法學會」,發行刊物《憲政時代》,凝聚修憲共識,鼓吹民主與憲政。1954年,捐出家產創辦「大同教養院」收容婦孺。先後擔任政治大學、文化大學、師範大學新聞系教授。
作者黃佩珊為黃天鵬么女,擁有詳盡的資料、照片、文件、日記、史料、公文及祕件等第一手原件。本書從黃天鵬家世淵源及求學開始,到報壇發光、轉向政壇、推行憲政,直至去世,分章撰寫,並特別收錄近150張珍貴照片。另外,更首次公布黃天鵬60個筆名及黃天鵬未公開之自述、黃天鵬曾祖五代將軍府莊起鳳家族介紹。除了見證一代報人的風骨,更為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中日戰爭、中國報業發展保留了重要的研究史料。
- 序 父親與我/黃佩正
- 自序 生.報.業.戀.緣/黃佩珊
-
第一章 江夏黃家 千年傳承
-
蓬萊仙境 山環水抱 龍馬之鄉
-
鯤化鵬程 存救世心 書錦繡文
-
葉落九洲 貧賤富貴 同是一家
-
孤兒寡母 歷半世紀 鐘鳴鼎食
-
簪纓世家 革命黨人 姻緣天定
-
護宋功臣 身歿於野 魂還於溪
-
武能定國 將略家傳 潛心老莊
-
-
第二章 篤學好古 闡幽發微
-
扎根舊學 偶獲報章 視為珍寶
-
閩南飄泊 北上求學 一生丕變
-
謁見孫文 文章報國 參與革命
-
慎終追遠 建雲曹祠 念祖父德
-
巧遇千葉 報界隱士 助鵬展翅
-
春雷乍響 新聞學刊 醍醐灌頂
-
文字獄興 時輟時耕 命運多舛
-
粵變鬼城 燒殺擄掠 血流成河
-
歸弔故園 慘遭浩劫 流離失所
-
軍閥追補 倉皇逃亡 浪跡天涯
-
-
第三章 改革創新 報壇發光
-
執筆申報 易知先知 樂趣無窮
-
蜉蝣撼樹 報學月刊 聲勢浩大
-
赴日深造 著述立論 創新聞社
-
復旦滬江 作育英才 設研究室
-
革新版面 創要聞版 洛陽紙貴
-
東北採訪 急電示警 日軍侵略
-
日俄覬覦 山雨欲來 提十對策
-
哀痛瀋陽 淪為異域 慈烏反哺
-
淞滬戰役 主持午刊 鼓舞士氣
-
青光閃閃 隨筆心至 佳潮如潮
-
-
第四章 成家立業 哀樂相隨
-
識得佳麗 南歸大婚 雙親大喜
-
省港蜜月 訪胡漢民 為談世局
-
黃父離世 岳父母亡 子女誕生
-
中樞阢隉 西安事變 統一抗日
-
主持筆政 凌駕各報 南報問世
-
中日大戰 搖五嶽筆 掃千人軍
-
-
第五章 出生入死 筆軍統帥
-
升總編輯 聲望銷路 登峰造極
-
名校遷渝 獻身杏壇 弦歌不輟
-
速戰速決 用細菌戰 建新政權
-
五四紀念 彈如雨下 民族祭日
-
掌聯合版 無懼生死 與彈共眠
-
重慶精神 浴血奮戰 不朽傳奇
-
-
第六章 投筆從戎 轉向政壇
-
進軍委會 階同少將 軍報得益
-
整頓出版 指揮若定 主席嘉勉
-
寓飛來寺 烽火錫婚 集詩紀念
-
虛妄同盟 號召青年 從軍救國
-
發行南風 記錄抗戰 輯憲政書
-
國共衝突 物價飛漲 民不聊生
-
仗義執言 扮黃衫客 敲警世鐘
-
國代提名 一波三折 高票當選
-
讜言偉論 為民請命 戰局逆轉
-
-
第七章 擬聚共識 推行憲政
-
重整學術 春風化雨 任教各校
-
催生成立 憲法學會 普及法治
-
巨擘演講 研究交流 月月登場
-
大義凜然 提案制頒 創制複決
-
蔣反修憲 國大何從 智慧化解
-
-
第八章 低調行善 收容婦孺
-
撫育孤兒 協助婦女 自力更生
-
首開風氣 循環教養 無畏煩難
-
俾垂永遠 購地興建 永久院址
-
發英雄帖 組董事會 同聲相應
-
院女工藝 重現顧繡 普及抽紗
-
-
第九章 濟弱扶傾 成效卓著
-
預定計劃 漸次實現 府院贊揚
-
通令警局 全省棄嬰 逕送大同
-
大同平劇 動心娛目 各界同樂
-
育幼十年 天鵬義賣 傳家瑰寶
-
創辦院刊 兒女英雄 躍然紙上
-
-
第十章 赴東南亞 考察僑情
-
情勢詭譎 九叔安排 密會美英
-
報社開講 深入僑界 親友重逢
-
孤鵬獨飛 班禪開釋 利樂眾生
-
海外聚首 相約回鄉 痛飲黃龍
-
訪問合艾 四字贈言 忍和親誠
-
至星馬菲 華族政商 大放異彩
-
攜策歸航 面見陳誠 改革僑務
-
-
第十一章 緣起緣滅 生生不息
-
諸相非相 再結情緣 絕技家傳
-
為難以易 創制複決 終獲行使
-
千人祝壽 黃母訓子 胸懷天下
-
總統肯定 弘揚法治 歷久不渝
-
國代立委 汰舊換新 刻不容緩
-
憲政期刊 鵬字標記 畢生菁華
-
-
第十二章 穹蒼無限 紅塵夢碎
-
傾囊投入 艱辛跨過 財務關卡
-
獻給臺灣 天鵬孩子 逾一萬人
-
喜獲新生 復興文化 漸入佳境
-
晴天霹靂 市府強行 徵收土地
-
政治牽連 大同原址 荒廢七年
-
放舟江湖 人海沈浮 心願未了
-
獲金鼎獎 年高德劭 瓊章祝壽
-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自強不息
-
魂兮歸來 蓬萊仙境 樂無央兮
-
人生如夢,為什麼忙碌也?
-
- 後記
-
專文 遺稿
-
展翅天鵬—二五自述
-
半生回顧—天廬自述
-
寶戒題記
-
-
專文 考據
-
謎樣身世—己酉年出生
-
六十個筆名
-
-
專文 壽序
-
黃公毓才百齡誕辰序
-
普寧黃母莊太夫人九豒晉一壽序
-
普寧黃母莊太夫人九秩大壽序
-
黃母莊太夫人九秩晉一壽序
-
黃公成議八袠開六冥壽序
-
- 浮光掠影 天廬年譜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