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合作或衝突:防共問題糾結下的中日關係(1931-1945)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5784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1931年後中日兩國關係發展陷入困境,並日趨惡化,終而導致戰爭的爆發。此段歷史糾葛的本質是「防共」,這是眾所周知,卻概念含糊;不容忽視,但未曾系統性分析的重要議題。日本為了對蘇備戰與防範共產主義滲透,以中國大陸為基地推動防共國防;中國則基於國家統一,國民政府以中共為對象展開武力清剿。雙方雖同為防共,但概念不同、認識亦異,合作防共因此有一番折衝與對立。本書嘗試從中日糾結交錯的防共議題出發,考察兩國關係曲折變化過程,並探討因防共問題引發中日蘇三角錯綜關係,同時注意到由此牽動德、英、美等國和戰動向,擾亂東亞國際局勢,觸發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之中日外交戰變遷歷史。
  • 民國論叢|總序
  • 緒論
  • 第一章 日本防共國防與九一八事變
    • 第一節 日本陸軍對總體戰的理解與事變
    • 第二節 中國對事變的認識
  • 第二章 防共議題與中日「調整國交」會談
    • 第一節 中日和談氛圍與防共構想
    • 第二節 華北「防共協定」與日本防共政策的制定
    • 第三節 中日會談下的防共外交
  • 第三章 中蘇日三角關係與互不侵犯條約
    • 第一節 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的交涉
    • 第二節 中蘇復交的交涉
    • 第三節 日本對中蘇復交的觀察
  • 第四章 中日戰爭初期雙方的因應
    • 第一節 「瞻俄顧日」下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 第二節 日本對「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關注
    • 第三節 日本的防共條件與陶德曼調停
  • 第五章 汪政權與日汪共同防共
    • 第一節 汪政權的成立與日本防共駐軍
    • 第二節 汪政權的強化與清鄉活動
    • 第三節 華北防共國防圈與治安強化運動
  • 第六章 戰爭末期中日對防共問題的調整
    • 第一節 日本的南進政策與「日蘇中立條約」
    • 第二節 日本聯蘇構想的推動與共同防共的拋棄
    • 第三節 中國的防共策略與戰後日俘的處置
  • 結論
  • 徵引書目
  • 表次
    • 表4-1:陶德曼調停初次條件表
    • 表4-2:陶德曼調停新條件表
    • 表5-1:董道寧與高宗武密訪日本試探議和條件表
    • 表5-2:香港會談與重光堂密約議和條件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