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本書討論人類的古老問題,也針對現今的現象加以探討,那便是表達出一個人如何透過適切的信仰而活得歡喜自在。
佛陀在他的教誨中,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為的準則。他認為,人雖然生活在無常的痛苦中,但是只要我們學會了認清自我,並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和喜樂。
佛法不是要人拿來做學問的,而是要人在尋常生活中引導自己,發覺生命的意義及目的。
佛陀在他的教誨中,提供了我們道德行為的準則。他認為,人雖然生活在無常的痛苦中,但是只要我們學會了認清自我,並依循佛法去自我持守,便能體會到實質的幸福和喜樂。
佛法不是要人拿來做學問的,而是要人在尋常生活中引導自己,發覺生命的意義及目的。
- 致謝詞
- 序
-
第一篇 憂慮及其來源
-
第一章 恐懼和憂慮
-
第二章 我們的困擾
-
第三章 我們為何受苦
-
第四章 精神虐待與健康的心靈
-
-
第二篇 如何克服憂慮
-
第五章 抑制怒氣
-
第六章 自私的隱憂
-
第七章 克服嫉妒及私心
-
第八章 應付敵手及批評
-
第九章 控制不穩定的情緒
-
第十章 養兒育女的重擔及喜悅
-
第十一章 對死亡的恐懼
-
第十二章 何必為未來憂心
-
-
第三篇 快樂的要素
-
第十三章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
-
第十四章 在鬥爭和衝突間找尋平和
-
第十五章 道德:生命中的神聖和尊嚴
-
第十六章 你創造了自身的運氣和命運
-
-
弟四篇 快樂、成功生活的技巧
-
第十七章 為他人的福祉犧牲自我
-
第十八章 有禮貌的言談
-
第十九章 慈愛的價值
-
第二十章 容忍、耐心和滿足
-
第廿一章 為愛所挫
-
第廿二章 愉快的婚姻生活
-
第廿三章 你的美貌
-
第廿四章 累積自身的福祉
-
第廿五章 與他人和諧相處
-
第廿六章 人可以改善週遭環境
-
第廿七章 人性的尊嚴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