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余英時政論集(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5981_2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如何從文化知識的角度,反駁「中國傳統不適合西方民主」的論點?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任至今的做法,與毛澤東有何異同?
  閱讀余英時先生對當權者的批判,對異議人士的評價,對世界局勢的思考

  《余英時政論集》收錄余先生於2001年起,於自由亞洲電台擔任評論員期間發表的政治評論,展現深刻的思考,廣泛的關懷,還有他作為知識人的犀利觀察:五四運動的精神該如何繼承?劉曉波、方勵之等異議者何以可貴?中國的農民、工人又面對怎樣的問題?這又曝露出共產黨怎麼樣的缺點?

  全書共為上、下兩冊,以主題方向分有九輯,內容批判中共建立的秩序,剖析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作風、中國社會層面的諸多議題,並評論中國與美國、北韓、日本等國的互動;另外也關切台港的民主與自由,評價中國異議人士以及當局對異議的打壓,思考世界的局勢、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異變,以及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反省。
  • 封面
  • 書名頁
  • 目次
  • 輯五 台灣與香港
    • 談小布希公開表明反對台灣單方改變現狀
    • 反分裂法立法:沒有必要且不明智
    • 介紹台灣學者劉兆玄有關中國崛起的看法
    • 大陸打壓台灣 導致甲骨文申遺失敗
    • 談台灣民主選舉成熟說明什麼?
    • 台灣的抗議和中共的態度
    • 談談「馬習會」
    • 民進黨執政以後 台灣民主的發展和兩岸關係
    • 川普和蔡英文的電話交談
    • 民主制度和美中台三邊關係
    • 香港五十萬人遊行的啟示
    • 香港是中國自由民主的燈塔
    • 緬懷司徒華先生
    • 香港老百姓要提高警覺了
    • 香港和緬甸選舉的對比
    • 共產黨在香港實行國民教育 實質就是洗腦
    • 評香港七一大遊行
    • 香港的立法會選舉
    • 香港出版商姚文田被捕 當局收緊言論出版自由
    • 共產黨壓制新聞自由延伸到香港
    •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面臨危機
    • 五十萬港人七一遊行爭普選
    • 香港將來是不是要繼續抗爭下去?
    • 談香港公民運動
    • 審判黎智英 香港法律受考驗
    • 香港政改失敗的原因
    • 談香港「銅鑼灣事件」
    • 中國的周邊:台灣和香港
  • 輯六 民主與異議
    • 談黨內退休高幹民主追求
    • 談俞可平所謂的體制內改革
    • 解讀《人民日報》鄭青原評論
    • 談中國大陸近十年內發生巨大變化的可能性
    • 談烏坎村選舉與中國政治改革的前景
    • 中共政權轉移的困難
    • 言論自由與鞏固政權
    • 中共控制言論登峰造極
    • 中共壓制人民自由愈演愈烈
    • 談中共因恐懼而強化對維權人士的打壓和迫害
    • 中國官方大力打擊網路言論
    • 習近平強化對維權人士的打壓
    • 新聞自由日的反思
    • 民族主義取代了民主嗎?——「六四」十年的反思
    • 談「六四」記憶和中國人對民主的追求不可扼殺
    • 談「五四運動」和「六四事件」的異同
    • 共產黨對六四的恐懼已超乎常情
    • 《零八憲章》與劉曉波案
    • 中國官方在劉曉波一案上 應學習孔子的恕道
    • 談劉曉波事件
    • 廖亦武身上所體現的「見義勇為」
    • 方勵之的卓越成就
    • 科學與民主相結合:方勵之、許良英等知識人
    • 談中國的政治文化、維穩和對付盲人維權者陳光誠的手法
    • 談陳光誠事件的意義
    • 談陳光誠案
    • 論王宇等維權律師懺悔的真假
    • 談中國大陸一些重大民眾抗議事件的看法
    • 百姓的力量可以戰勝強權
    • 中國民間的憲政運動和反腐運動
  • 輯七 中國與世界
    • 暴風雨過去以後
    • 文明與野蠻——中國和伊斯蘭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
    • 尋求自由與安全之間的平衡點
    • 今年諾貝爾獎評選特點
    • 介紹今年諾貝爾獎情況及有關提名的背景
    • 從中共對劉曉波獲獎的反應引申開來
    • 中共為何阻止各方人士參加諾貝爾和平獎典禮
    • 中共對劉曉波獲獎的強硬反應 損害了在世界上的形象
    • 評中共反對諾貝爾和平獎 急頒「孔子和平獎」成為笑柄
    • 「孔子和平獎」鬧劇收場
    • 評普丁獲「孔子和平獎」
    • 當局對茉莉花聚會為什麼那樣緊張?
    • 中共對茉莉花行動的反應說明其政權的虛弱
    • 茉莉花在中國是香片不是反抗
    • 談茉莉花行動引起當局的極度恐懼
    • 北韓為什麼有恃無恐?
    • 伊朗抗議與天安門事件相比
    • 介紹翁山蘇姬
    • 埃及抗議如八九天安門廣場重現
    • 章家敦評埃及的抗議運動
    • 越南政府發布七十二號令 箝制網路自由
    • 李光耀的治國理念
    • 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慶典
    • 二十國峰會的反思
  • 輯八 學術與文化
    • 「王道」在今天的世界
    • 新年話「心」
    • 構建「和諧社會」與儒家價值
    • 談孔子對中國人精神上的貢獻
    • 共產黨真的尊敬孔子嗎?
    • 談「禮」與「仁」
    • 共產黨與孔孟之道背道而馳
    • 談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學院
    • 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豎起孔子像
    • 中國人文研究的困境
    • 圍繞「三代工程」的爭論
    • 重修清史:沒必要且荒謬
    • 談談季羨林、任繼愈等「大師」
    • 六十年來大陸人文學界一片荒涼
    • 中國在意識形態控制下 缺乏對歷史的研究
    • 給農民提供健康的文化娛樂
    • 北京藝術家集體抗議強制拆遷事件
    • 用流氓手段統治的大國怎能崛起
    • 談談艾未未事件
    • 談《甲申文化宣言》
    • 上海新編高中世界史教科書的反響
    • 中共文化改革的目的是加緊控制
    • 北京國家博物館及其展覽安排
    • 談故宮失竊案引發的問題
    • 談中國大學發展
    • 「海龜(歸)」引出的問題
    • 從夏業良被解聘看中國的學術自由
    • 回顧中國大陸的學術趨向
    • 中國的高校思想控制新招
    • 中國需要公平競爭的道德
    • 世界盃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化
    • 談中國學者聯手欺騙國際期刊
    • 法蘭克福書展上的中共表演
    • 介紹《上海生與死》與《一滴淚》兩本書
    • 從余杰要出版《中國影帝溫家寶》而受到警方約談有感
    • 可喜回憶錄和自傳增多
    • 《李鵬日記》為何取消出版
    • 談建黨九十年紅歌會及電影《建黨偉業》
    • 再談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 談二○一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 著作被禁,因一次講話?
  • 輯九 歷史的再思考
    • 甲申三百六十年 中國往何處去?
    • 談共產黨現在對辛亥革命的禁與忌
    • 對辛亥革命爆發原因的看法
    • 藉「五四」八十五周年機會再談民主與科學
    • 應該如何繼承五四精神
    • 講講張學良
    • 宋美齡一生反映中國近代側影
    • 從魯迅到胡適
    •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有感
    • 從維吾爾人歷史宗教文化挖掘新疆事件根源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