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吳明益專文推薦。寫詩、也寫散文的作家阿布;在精神科診療病人,並返看自我的醫者阿布。
內容簡介:
吳明益推薦:
「一個能思考死亡,而不只是對抗死亡的醫師,也有可能接近哲學家與詩人的。」
我們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另一個人的苦痛,只能試著接近。
[這世界像極了一艘巨大的「瘋人船」,在正常與瘋狂之間,飄蕩。]
有時我會錯亂,
究竟病房裡面是精神疾患的世界,
還是現實社會反而是妄想與幻覺的樂園?
精神科病房永遠大門深鎖。似乎在這裡時間有不同的流向。或許鐵門的存在不是防止他們外出擾亂這個世界,而是讓這個粗暴的世界不至於輕易地傷害到他們。
/
你有一指幅的自由,但當你抵抗,拘束只會愈來愈緊。面對約束帶最好的方式是全身放鬆。
/
用肉體的傷驅除心裡的痛,好像生活到了最低最底,只剩下自己的痛自己的血,是整個失控的生命裡,唯一能掌握的東西。
精神科醫師似路又似橋,承接著眾多「卡住」的微渺心靈,無法代其受苦,但願盡己所有地貼近。
傾力收小自己,將他人的地獄融成了自己,清晰聽見病徵在泣訴,這是身為醫者對患者的虔誠敬意,也是一名寫作者之於苦痛經驗的溫柔自省。
還是住院醫師時,曾聽學姊說:「精神科的訓練能給你一次機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成為主治大夫的自己,如今有變得更好嗎?
光探入了裂隙,答案就在那裡。
本書特色:
◎吳明益推薦:「萬物都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這是加拿大歌手柯恩(Leonard Cohen)的歌詞,當然,對我來說也是詩。阿布以此為標題,寫了從受苦者、醫學知識、醫師不同角度所觀看的精神問題。阿布的文字不再像過去一樣單純地熱情,而多了節制以及博雜的援引。那些援引讓身為讀者的我,有時迷惘,有時若有啟發,有時則純然地沉浸在他的敘事和那些病徵發生的可能原因裡。」(──節錄自推薦序〈作為凡人,聆聽凡人〉)
◎「有時候覺得好像有兩個我,鏡像似的。一個是醫學中心裡的醫師,一個是穴居的寫作者。」──寫詩、也寫散文的作家阿布;在精神科診療病人,並返看自我的醫者阿布……萬物皆有裂縫,他細細探入,那光照進的地方。
◎我們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另一個人的苦痛,只能試著接近。
學習將自己的腳縮小、變形,塞進那雙自己不曾穿過、但另一個人必須天天面對的破鞋,學習同理他鞋子裡的小石頭與腳臭。
這裡不是最後一站,多數人只是在此換車,休息,備妥份量足夠的糧食與水,準備轉運往下一個(希望是)更好的地方。而身為一個精神科醫師,遇到因為種種原因卡住而走不下去的人們,或許是能夠提醒自己慢一點,在困頓的時光裡,陪他們走一小段。
或許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一直都在某些極端之間游移著:貧與富之間,保守與開放之間,光與暗之間,出生與死亡之間。
在這之間的某處,一定有我們安放自己生命的位置。
共鳴推薦:
吳明益專文推薦:「這是一本新的阿布,也是為下一個新的阿布出現做準備的一本書。我相信讀者一定能在這本書裡,讀到台灣別有面目的醫療寫作。」(──節錄自推薦序〈作為凡人,聆聽凡人〉)
吳妮民(醫師‧作家)
蔡伯鑫(醫師‧作家)
內容簡介:
吳明益推薦:
「一個能思考死亡,而不只是對抗死亡的醫師,也有可能接近哲學家與詩人的。」
我們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另一個人的苦痛,只能試著接近。
[這世界像極了一艘巨大的「瘋人船」,在正常與瘋狂之間,飄蕩。]
有時我會錯亂,
究竟病房裡面是精神疾患的世界,
還是現實社會反而是妄想與幻覺的樂園?
精神科病房永遠大門深鎖。似乎在這裡時間有不同的流向。或許鐵門的存在不是防止他們外出擾亂這個世界,而是讓這個粗暴的世界不至於輕易地傷害到他們。
/
你有一指幅的自由,但當你抵抗,拘束只會愈來愈緊。面對約束帶最好的方式是全身放鬆。
/
用肉體的傷驅除心裡的痛,好像生活到了最低最底,只剩下自己的痛自己的血,是整個失控的生命裡,唯一能掌握的東西。
精神科醫師似路又似橋,承接著眾多「卡住」的微渺心靈,無法代其受苦,但願盡己所有地貼近。
傾力收小自己,將他人的地獄融成了自己,清晰聽見病徵在泣訴,這是身為醫者對患者的虔誠敬意,也是一名寫作者之於苦痛經驗的溫柔自省。
還是住院醫師時,曾聽學姊說:「精神科的訓練能給你一次機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成為主治大夫的自己,如今有變得更好嗎?
光探入了裂隙,答案就在那裡。
本書特色:
◎吳明益推薦:「萬物都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契機。(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這是加拿大歌手柯恩(Leonard Cohen)的歌詞,當然,對我來說也是詩。阿布以此為標題,寫了從受苦者、醫學知識、醫師不同角度所觀看的精神問題。阿布的文字不再像過去一樣單純地熱情,而多了節制以及博雜的援引。那些援引讓身為讀者的我,有時迷惘,有時若有啟發,有時則純然地沉浸在他的敘事和那些病徵發生的可能原因裡。」(──節錄自推薦序〈作為凡人,聆聽凡人〉)
◎「有時候覺得好像有兩個我,鏡像似的。一個是醫學中心裡的醫師,一個是穴居的寫作者。」──寫詩、也寫散文的作家阿布;在精神科診療病人,並返看自我的醫者阿布……萬物皆有裂縫,他細細探入,那光照進的地方。
◎我們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另一個人的苦痛,只能試著接近。
學習將自己的腳縮小、變形,塞進那雙自己不曾穿過、但另一個人必須天天面對的破鞋,學習同理他鞋子裡的小石頭與腳臭。
這裡不是最後一站,多數人只是在此換車,休息,備妥份量足夠的糧食與水,準備轉運往下一個(希望是)更好的地方。而身為一個精神科醫師,遇到因為種種原因卡住而走不下去的人們,或許是能夠提醒自己慢一點,在困頓的時光裡,陪他們走一小段。
或許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一直都在某些極端之間游移著:貧與富之間,保守與開放之間,光與暗之間,出生與死亡之間。
在這之間的某處,一定有我們安放自己生命的位置。
共鳴推薦:
吳明益專文推薦:「這是一本新的阿布,也是為下一個新的阿布出現做準備的一本書。我相信讀者一定能在這本書裡,讀到台灣別有面目的醫療寫作。」(──節錄自推薦序〈作為凡人,聆聽凡人〉)
吳妮民(醫師‧作家)
蔡伯鑫(醫師‧作家)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 作為凡人,聆聽凡人──關於阿布的《萬物皆有裂縫》
- 自序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1 愛是被棄者的幻覺
-
失眠記事
-
肉身的神殿
-
幻覺的行列
-
妄想之世
-
紅色快樂腳踏車
-
相忘於江湖
-
癮是生活裡的洞穴
-
之間
-
生活的渣滓
-
疼痛也是活著的證明
-
細節綻放如花
-
黑太陽
-
臨終之甬道
-
魔鏡魔鏡
-
世界存在於我們的編織中
-
有病
-
瘋人船
-
漫步在診斷的森林
-
病至安靜無聲
-
-
2 時間是沒有解藥的
-
當自己也走過這一段
-
鑰匙
-
成為靜物
-
病房
-
被留下來的人
-
現在的你,與未來的你
-
那些不再出現的臉孔
-
此時此地
-
-
3 關於如何成為一個人
-
醫師作家
-
封城之日
-
重複使我幸福
-
道歉的方式
-
而立
-
足夠少的人生
-
空中花園
-
浪人行
-
烹飪之必要
-
神都在這裡
-
- 後記 值班室內的囈語
- 致謝
- 延伸閱讀書目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