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田野」不只是一種研究工具。

「田野」更是不確定年代的處世技藝!



田野是什麼?「田野」一直在改變。

今日,在許多意想不到的空間,越來越多人在「做田野」。不論是在紐約華爾街,西方與非西方的科學實驗室,世界各地的電子工廠,醫院診所,瀕臨絕種的紅毛猩猩棲地,「第二人生」的線上虛擬遊戲,甚至是殘酷的戰場邊緣。有越來越多領域伸臂擁抱「田野」,期待「田野」能帶來更正確的市場評估,更精準的受眾認識,協助解決更多社會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不只強調演算法的大數據夯;與大數據精神完全相反,強調「純手工,親體驗」的田野工作,也正夯。

反觀已經強調「田野工作」一百年的人類學者,卻丟出了一個個對「田野」的疑惑。什麼是田野的典範?傳統田野強調的長期浸淫,在今日高度破碎化的社會中還有什麼意義?對田野又愛又恨的人類學者,在田野裡沮喪受傷,卻依然痴心不悔,只因為田野帶她/他們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遇見愛。

《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是一本非典型卻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的田野故事集。書裡不會給你「什麼是田野」的定義,或「如何做田野」的SOP,但會娓娓道來田野工作者如何與國家機器,綠能,小農,原運,社運,移工,科學家,乃至動物植物真心地相遇。

田野如何與國家,體制「對話」?旁聽立法院開會,參與發展計畫,甚至介入決策機構與當地居民的風電爭議,這些「非典型田野」獲得了什麼?人類學者回饋了什麼?

怎麼拿捏與「報導人」的關係?用臉書做田野是不得不為,但也因而見到報導人更真實的一面?進入工廠也要畫親屬圖?人類學者在香港菲傭的選美大賽中扮演什麼角色?都蘭阿美族跟峇里島華人社群,人類學者在哪裡才是局內人?部落長老說,外來者更適合記錄傳統儀式禁忌,為什麼?

宗教,科學,人類學可以產生怎樣的互動?於是,人類學者與穆斯林科學家,一起探詢伊斯蘭清真戒律如何進入自然科學實驗室。人類學一定得研究「人」嗎?可不可以賦予「他者」更寬廣的定義?

「辶反」是反對,反思,也是奔赴與回返。多義的書名,層層翻轉的世界觀。

「反田野」,是對人類學古典田野工作範式與大眾想像的「反對」及「反思」,同時也帶出田野這門技藝之於當代的回應。「返田野」,是人類學者們關於「返回」田野的思考,並透過不同田野的對比與反差,不同田野的斷裂與承接,探問田野工作的本質。「辶」有忽走忽停與奔走的流動意涵,「辶反田野」因而帶入更多時間性的思考:田野可以如何回應人生不同階段的困惑與陰影;田野中的互動醞釀了什麼?生成了什麼?

書中的思考承接了過往人類學反省的基本精神,但更強調從空間的反思進入時間的反思,並迎向非生產性導向的另類時間觀,裡面有學習,醞釀,與等待,更有驚喜,頓悟與啟發。這一切看似缺乏「效率」與浪費「時間」,卻正有助於捕捉複雜繽紛的動態真實。

原來,田野不只是研究工具,更會改變生命,甚至是面對當代生活種種危機,災難,創傷,與不確定性的人生必備技藝。

10位人類學家,10個田野故事,讓你對田野的想像更上層樓。

歡迎光臨,田野異托邦。



【你是抽到哪位人類學者的簽/籤???】

《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每一本都有不同的作者簽名~~

#買到哪個作者是緣分
  • 反田野,返田野:給這一輪田野盛世的備忘錄/蔡晏霖、趙恩潔
  • 「反做」田野:一個人類學家研究「國家」的難題/郭佩宜
  • 多重倫理交織下的能源困局:穿梭於綠電叢林的田野經驗/呂欣怡
  • 平行的田野,交錯的技藝:我在香港與埔里發現農田的故事/容邵武
  • 從村莊到工廠:田野中的魔幻與隙縫/方怡潔
  • 擺盪於異己之間:來自都蘭和峇里島的田野反思/羅素玫
  • 「跟老人家出發,帶年輕人回來」:記憶復返的村落歷史調查/李宜澤
  • 無處不田野:穿梭在發展計畫和臉書中的人類學家/邱韻芳
  • 田野中的圓滿:你那個研究還沒做完嗎?/陳如珍
  • 療癒的熱帶:一位人類學者跨宗教與科學之旅/趙恩潔
  • 找福壽螺拍片:邁向去人類中心的人類學田野技藝/蔡晏霖
  • 辶反田野後記:迎向更多的開始/蔡晏霖、趙恩潔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