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當火車遇到古典詩
日本治臺灣始於1895年5月,當時活躍於臺灣社會的領導階層,多半受過傳統漢文教育,甚至參加過科舉。日本統治臺灣之後,他們擔心漢學被消滅,於是紛紛籌組詩社,藉由聚會吟詩相互取暖,抒發精神苦悶,而日本官方為了攏絡臺灣人,也默許甚至鼓勵詩社的成立。因此日治時期的臺灣,詩社非常盛行,寫詩更成為時髦而流行的事,甚至是身分的表徵。
有趣的是,古典漢詩來自中國,有淵遠流長的發展歷程,而當時來臺的日本人,不論是官員、記者、教授、警察也都會寫「漢詩」,雖然他們是以名為「訓讀」的日語發音來朗讀漢詩,但文字卻同樣是漢字,也都遵守漢字古典詩的格律。
雖然古典詩是舊的文學表現形式,但當全新的事物或前所未有的經驗出現時,不論是臺灣人或日本人,自然會觸發詩人的寫作動機,甚至成為集體創作的題材,因此當時描寫鐵道或火車的臺灣古典詩,為數相當可觀,內容非常豐富而多元,這些古典詩不但是生動的時代切片,也是我們觀看當時鐵路沿線風景的精采視窗。
在臺灣火車鐵道史料的保存,除了硬體物件外,臺灣火車鐵道古典漢詩,因其混合著時空現象巨變、現代感覺生成、殖民經濟辯證,使其作為同樣刻不容緩,必須予以有意識進行收集、整編、詮釋的精神文件。
面對如此重要,帶現代/古典/殖民多重辯證意義的日治時期鐵道主題古典漢詩,如何進行收集,披沙瀝金,以至咀英嚼華,正是「日治時期鐵道古典詩輯注」計畫之源起。本計畫試圖透過有系統的收集、編輯、譯注、賞析的計畫,主題式的呈現臺灣日治時期火車鐵道之歷史、地理種種事件——如何被詩語言賦予當時主體的心理感受,以及思索。
日本治臺灣始於1895年5月,當時活躍於臺灣社會的領導階層,多半受過傳統漢文教育,甚至參加過科舉。日本統治臺灣之後,他們擔心漢學被消滅,於是紛紛籌組詩社,藉由聚會吟詩相互取暖,抒發精神苦悶,而日本官方為了攏絡臺灣人,也默許甚至鼓勵詩社的成立。因此日治時期的臺灣,詩社非常盛行,寫詩更成為時髦而流行的事,甚至是身分的表徵。
有趣的是,古典漢詩來自中國,有淵遠流長的發展歷程,而當時來臺的日本人,不論是官員、記者、教授、警察也都會寫「漢詩」,雖然他們是以名為「訓讀」的日語發音來朗讀漢詩,但文字卻同樣是漢字,也都遵守漢字古典詩的格律。
雖然古典詩是舊的文學表現形式,但當全新的事物或前所未有的經驗出現時,不論是臺灣人或日本人,自然會觸發詩人的寫作動機,甚至成為集體創作的題材,因此當時描寫鐵道或火車的臺灣古典詩,為數相當可觀,內容非常豐富而多元,這些古典詩不但是生動的時代切片,也是我們觀看當時鐵路沿線風景的精采視窗。
在臺灣火車鐵道史料的保存,除了硬體物件外,臺灣火車鐵道古典漢詩,因其混合著時空現象巨變、現代感覺生成、殖民經濟辯證,使其作為同樣刻不容緩,必須予以有意識進行收集、整編、詮釋的精神文件。
面對如此重要,帶現代/古典/殖民多重辯證意義的日治時期鐵道主題古典漢詩,如何進行收集,披沙瀝金,以至咀英嚼華,正是「日治時期鐵道古典詩輯注」計畫之源起。本計畫試圖透過有系統的收集、編輯、譯注、賞析的計畫,主題式的呈現臺灣日治時期火車鐵道之歷史、地理種種事件——如何被詩語言賦予當時主體的心理感受,以及思索。
- 封面
- 作者簡介
- 導讀:現代火車與臺灣古典詩的相遇
-
鐵道印象與全通式詩作
-
火車
-
汽車
-
竹枝詞
-
輕便車‧二首其二
-
臺灣雜詠‧六首其六
-
臺灣雜詠‧四十首其十九、二六
-
過古隧道
-
戒嚴令後往觀鐵道開通式
-
祝鐵道全通式
-
宜蘭線開通式誌慶
-
臺東鐵路全通感賦
-
下淡水工事中鐵橋
-
-
現代乘車經驗
-
為開畫會夜車北上值五月十三賽會車中人滿苦無立錐之地二首
-
自鹿港乘小鐵輪即事
-
抵家
-
角板山途上
-
歸自羅山赴汽車不及
-
笨港進香詞‧五首其四
-
打貓竹枝詞‧十四首之七、八
-
車站握別
-
偕內子於臺中驛送金追內弟從軍
-
樟腦寮
-
過下淡水溪
-
夜行車北上
-
自臺南至嘉義車中口占
-
-
產業經濟活動
-
旗後作‧四首其三
-
花蓮港竹枝詞‧十首其十
-
員林途上示加藤廳長
-
打貓竹枝詞‧十四首其二、三
-
夜往井仔腳路上即吟
-
金瓜石竹枝詞‧九首其一
-
重遊宜蘭雜詠‧二十四首其五、六、八、九
-
送梅生之瑞芳
-
臺灣蔗枝詞
-
採蔗七絕限陽韻‧二首其一
-
蕭壠竹枝詞‧十首其八
-
向高雄驛
-
阿里山二首
-
過阿里山雜詠‧五首其四
-
八仙山即景
-
-
鐵道沿線觀光
-
基隆驛前即事
-
松山驛二首
-
汽車過圓山驛
-
北投星之家旅館題壁
-
桃園驛即景
-
午次新竹驛有懷
-
香山驛望海
-
至番仔田驛
-
旅行紀略‧十首其一、二、三
-
由苗栗至銅鑼灣
-
初秋暮過通霄
-
赴臺北天籟吟社歸途經海岸線雜詠
-
自臺北至臺中車中作‧十首其八、九
-
二八水村
-
偕如松庚兄歸鄉自員林驛向社頭遊及許厝藔山麓拜訪蕭金英君陳安政先生一堂敘舊雜詠‧八首其一
-
濁水溪三首
-
臺斗坑區雜詠‧二首其一
-
阿里山車中口占拈各驛
-
奮起湖
-
過曾文溪橋
-
遊關子嶺途上口吟
-
南行道上什詠‧十首錄六
-
高雄途中
-
發屏東驛車中所見
-
潮州驛
-
重遊宜蘭雜詠‧二十四首錄十
-
宜蘭即事
-
發花蓮港驛赴壽村車中所見
-
過馬太鞍驛
-
過末廣驛
-
東臺紀遊雜詠有序‧十四首其一、二、六、九
-
- 編後記:鐵道帶給臺灣古典詩的重層現代性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