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文学研究文摘(2022年.总第2辑)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281788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刊为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文摘丛书之第二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五个栏目,以“学术文摘”和“论点摘编”两种形式对2021年以来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论文予以转载和推荐,并以栏目专家撰写的“主持人语”作综述与导读。入选论文经过栏目组初审、主编复审和同行专家的外审评议,力求在宏富丰硕的年度学术成果中,略其繁博,集其清英,摘选最具问题意识与原创思想的成果汇于一刊,展现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本辑“学术文摘”转载论文67篇,“论点摘编”转
  • 封面
  • 书名页
  • 编委会
  • 目录
  • 学术文摘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 主持人语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原发性问题
      • “天籁”与“作者”:两种文本生成观念的形成
      • 《尧典》何以为“典”
      • 公共性与早期文本的作者问题
      • 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的流动与变异
      • 李白对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
      • 韩愈古诗中的“性情面目”与人物百态
      • 新《春秋》学与柳宗元古文的论辩艺术
      • 范文教材印本化与晚唐体在宋初的传承
      • 王安石文集在宋代的编撰、刊刻及流传再探
      • 商业化运作与南宋古文评点的演变
      • 明前期台阁诗学与《诗经》传统
      • 清代自然灾难事件的诗体叙事
      • 《儒林外史》的副文本与叙述时间
      • 论满蒙八旗子弟的原乡疏离感
    • ·文艺学·
      • 主持人语
      • 影响的焦虑
      • 论想象:从哲学到艺术
      • 中国文艺高峰传统的品格
      •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 先秦“书写”神圣性观念研究
      • 追寻中国文体学的向上一路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百年发展道路
      • “审美特性”的凸显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唯物史观的拓展
      • 从空间观念稽考到空间批评理论
      • “西方”如何作为方法
      • 数字时代中的国家记忆危机及其未来
      • 走向交往诗学:弹幕文化与社交时代的文艺变革
      • 使命与钳制: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境况思考
      •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主持人语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书写
      • 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 国体散文与观念变革
      • 《祝福》:“祥林嫂之问”与“鲁迅思想”的发生
      • 如何重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类属
      • 中国新文学少年儿童形象塑造的价值旨归
      • 探寻与创造
      • 论中国当代文学稀见史料开掘的意义与方法
      • 另类知识、离题书写与人文限度
      • 走向活文学观:中国网络文学与次生口语文化
      • 从“刺客”到人群:当代先锋诗歌写作的“个体”与“群体”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潮流化”问题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主持人语
      • 能否信任黑箱?
      • 《黑暗之心》的目标读者与康拉德的“理想读者”
      • 变异与创新:帕斯捷尔纳克自传体随笔研究
      • 瑞普为何沉睡:《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政治焦虑
      • 《日瓦戈医生》的主导动机:“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
      • 镜头·语言·遮蔽
      • 抒情诗形式的历史化:格丽克对美国当代诗歌的批评与改造
      • “你用写作开出一条血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黑暗的事》中的历史、童话与刚果问题
      • 科学与文学理念之现代性转型
      • “我不属于大世界,我属于小世界”:贝克特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溯源
      • “卡昂尼的鸽子”
      • 自爱与慷慨:欧里庇得斯《阿尔刻斯提斯》中的道德困境
      • “奇情”美学的现实批判
      • 亚里士多德《诗学》“卡塔西斯”概念寻绎
    • ·语言学·
      • 主持人语
      • 从出土文献看秦统一后的用字规范
      • 从“凌晨”谈汉语时间词的同步构词
      • 甲骨虚词中有关时空观念的一些语法规则
      • 试谈同形与递归
      • 量词的功能扩张
      • 汉藏语系语言的评价性形态
      • 汉语方言将来时表达的区域性探析
      • 青海甘沟话的情态表达与相关形式的来源
      • 上蔡话“俺俩给张三VP”句式中的代词词项错配现象
      • 来华留学汉语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
  • 论点摘编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 《“两创”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建构》
      • 《尊经与重文: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两个思想维度》
      • 《两个场域中的中国古代“性灵”文学思想之分合际遇》
      • 《〈毛诗〉较安大简〈诗经〉文本的存古之处——句式整齐性的视角》
      • 《散文研究去向何方——以东西方〈孟子〉研究为视角》
      • 《“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平议——兼论西汉文章存录方式的演变》
      • 《汉晋四言赋的文体鉴定》
      • 《消失的碑林:〈桥玄庙碑〉与东汉乡里石刻景观》
      • 《〈燕然山铭〉传世拓本及相关文本问题》
      • 《论古乐府的经典化过程》
      • 《从“赞”体的发展看王勃〈观音大士赞〉的真伪》
      • 《李白集诗题、题下自注的写卷本原貌与义例》
      • 《从陶诗的“率尔”论杜诗的“漫与”》
      • 《古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的反思和进境——以韩愈诗为中心》
      • 《韩愈的夷夏观及其对古文思想的形塑》
      • 《唐石经碑式与中古书册制度关系探微》
      • 《唐宋诗学观照下的“野水”意象》
      • 《再论宋代公使库的刻书》
      • 《四海无人角两雄——辛陆异同论》
      • 《南宋华夷观念的转变与梅花象喻的生成》
      • 《元刊十卷本〈阳春白雪〉残缺真相探微及相关曲学史问题考论》
      • 《元刻孤本〈秋堂邵先生文集〉作者考》
      • 《1367年的记忆:吴城之围与元末明初江南诗史的挫折》
      • 《弘治诗唱和与明代文学复古的早期形态》
      • 《从观念到文本:唐顺之古文与八股文的文体互动》
      •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历史建构》
      • 《曹寅次婿即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考释》
      • 《“现代性”与“科学帝国主义”初体验——论近代早期的火轮船诗》
      • 《中国“词史”传统的潜流与特立》
      • 《“游词”的生存与清词的演进》
      • 《论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以晚清四大词人为参照》
      • 《地缘与词缘:论郑文焯的词学渊源》
    • ·文艺学·
      • 《细读/粗读:生产性文学批评的阅读状况》
      • 《论“中国文学阐释学”之义界》
      • 《新冠病毒与作为文化病理学的生生美学》
      • 《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物叙事与意义世界的形成》
      • 《虚构文本与可能现实》
      • 《论“美感”:历史演绎与构成分析》
      •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未来》
      • 《经典之形成及稳定性》
      • 《诗与说话:传统文评中的语体与诗体》
      • 《明清文章学中的“调法”论》
      • 《先秦“象”观念与中国诗歌审美意象论》
      • 《从范畴到命题——从文艺美学回望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 《症状阅读、难题性与思想史研究——阿尔都塞的唯物主义阅读观及其启示》
      • 《从物化批判到数字资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历程》
      • 《流亡的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的文化转向——以〈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1941)为考察中心》
      • 《“东风西进”:法国激进左翼文论与毛泽东思想》
      • 《作为方法的文学批评——阿多诺“内在批评”试解读》
      • 《西方叙事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国因素——以〈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中心》
      • 《知觉心理学介入下的图像再现转向——“图像观看经验”的另一视野》
      • 《政治无意识:理论构成与阐释实践》
      • 《隐喻与真理——论布鲁门伯格的哲学隐喻学》
      • 《媒介-特定分析模型下的电子文学文本生成机制研究》
      • 《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文学根源》
      • 《文学虚构类型:现实主义、欲望与乌托邦》
      • 《重构具身性:后人类叙事的形式与伦理》
      • 《文学书像论——语言艺术与书写艺术的图像关系》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鲁迅体味魏晋文脉的方式》
      • 《论〈女神〉的诗体创新——为〈女神〉出版100周年而作》
      • 《作为社会思潮的国家民族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
      • 《民间元素与延安文艺大众化》
      • 《类圣经书写、留白与鲁迅的文章写作》
      • 《从“国文”回向“中国文学”——从新出癸卯学制稿本看清末文学学科的本土化调适》
      • 《1950年代的现实主义“大辩论”——以两部论文资料集为中心》
      • 《确定性的显隐——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
      • 《从“发现”到“创造”——京剧〈红灯记〉原型考论》
      • 《解锁未来: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希望”设定》
      • 《“边缘”写作的“天真”与“真实”——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
      •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以〈时代的报告〉(1980—1982)为中心》
      • 《“70后”诗人的农村挽歌(2002—2018)》
      • 《新时期文学在基层——兼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基层研究》
      • 《〈平凡的世界〉中的王满银形象重释》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论艾·辛格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创新》
      • 《俄耳甫斯祷歌中的黑夜和宇宙起源传统》
      • 《石黑一雄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空景》
      • 《拉亚蒙对瓦斯的亚瑟王叙事之改写与英格兰性》
      • 《“黑色维纳斯”的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帕克斯戏剧〈维纳斯〉》
      • 《科学伦理反思——〈浮士德博士〉以来的西方“科学戏剧”传统》
      • 《论加缪戏剧的“残酷性”》
      • 《〈米德尔马契〉中的礼物、伦理与经济》
      • 《医学人文学视角下〈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的疾病叙事》
      • 《斯丛狄、巴赫金与现代戏剧的“叙事性基本结构”》
      • 《〈不为人知的杰作〉与绘画中的“古今之争”》
      • 《苏珊·桑塔格论阐释》
      • 《利顿·斯特雷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审视与反思》
      • 《“你不过是老屋中的追随者”——本雅明〈卡尔·克劳斯〉中的语言与媒介》
      • 《想象“他者”与“他者”想象——现当代英国流散文学与英国国家身份构建》
      • 《印象/后印象画派与美国现代派小说的生成和流变》
      • 《〈辛格顿船长〉中的金子与18世纪英国国家身份的悖论》
      • 《现代派诗歌与非个人化理论》
    • ·语言学·
      • 《语学与史学的会通——三十而立,再证“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
      • 《〈中原音韵〉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布及其语音分析》
      •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汉语对称代词“而”的若干问题》
      • 《杏雨书屋藏敦煌〈大般若经〉写本缀合研究》
      • 《当代语言学理论的追溯》
      • 《浅析“语音隐喻”的有关特性》
      • 《语言单位的义项非独立观》
      •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 《表比较的“是”字句和“有”字句》
      • 《句法何以构词》
      • 《形容词短语结构中的功能投射》
      • 《再说山西方言的“支微入鱼”》
      • 《晋语和西部官话中表短时貌的语法手段》
      • 《湘、赣方言与“儿子”义名词相关的后缀》
      • 《“空格”在台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北部台语相关词语为例》
      • 《临高语在侗台语谱系中的位置》
      • 《汉语人语言和音乐认知的整体领悟性——从宽式语形和宽式音阶说起》
      • 《学科建构视角下的语言治理研究》
      • 《汉语国际教育应关注与文字、文学、文化的关系》
      • “‘Our Service’:Normalizing CCTV’s 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s through Chunyun discourse”
  • 版权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