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刊为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文摘丛书之第二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五个栏目,以“学术文摘”和“论点摘编”两种形式对2021年以来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优秀论文予以转载和推荐,并以栏目专家撰写的“主持人语”作综述与导读。入选论文经过栏目组初审、主编复审和同行专家的外审评议,力求在宏富丰硕的年度学术成果中,略其繁博,集其清英,摘选最具问题意识与原创思想的成果汇于一刊,展现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本辑“学术文摘”转载论文67篇,“论点摘编”转
本辑“学术文摘”转载论文67篇,“论点摘编”转
- 封面
- 书名页
- 编委会
- 目录
-
学术文摘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
主持人语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原发性问题
-
“天籁”与“作者”:两种文本生成观念的形成
-
《尧典》何以为“典”
-
公共性与早期文本的作者问题
-
汉魏六朝诗文文本的流动与变异
-
李白对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
-
韩愈古诗中的“性情面目”与人物百态
-
新《春秋》学与柳宗元古文的论辩艺术
-
范文教材印本化与晚唐体在宋初的传承
-
王安石文集在宋代的编撰、刊刻及流传再探
-
商业化运作与南宋古文评点的演变
-
明前期台阁诗学与《诗经》传统
-
清代自然灾难事件的诗体叙事
-
《儒林外史》的副文本与叙述时间
-
论满蒙八旗子弟的原乡疏离感
-
-
·文艺学·
-
主持人语
-
影响的焦虑
-
论想象:从哲学到艺术
-
中国文艺高峰传统的品格
-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
先秦“书写”神圣性观念研究
-
追寻中国文体学的向上一路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百年发展道路
-
“审美特性”的凸显
-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与唯物史观的拓展
-
从空间观念稽考到空间批评理论
-
“西方”如何作为方法
-
数字时代中的国家记忆危机及其未来
-
走向交往诗学:弹幕文化与社交时代的文艺变革
-
使命与钳制: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境况思考
-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主持人语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书写
-
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
国体散文与观念变革
-
《祝福》:“祥林嫂之问”与“鲁迅思想”的发生
-
如何重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类属
-
中国新文学少年儿童形象塑造的价值旨归
-
探寻与创造
-
论中国当代文学稀见史料开掘的意义与方法
-
另类知识、离题书写与人文限度
-
走向活文学观:中国网络文学与次生口语文化
-
从“刺客”到人群:当代先锋诗歌写作的“个体”与“群体”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潮流化”问题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主持人语
-
能否信任黑箱?
-
《黑暗之心》的目标读者与康拉德的“理想读者”
-
变异与创新:帕斯捷尔纳克自传体随笔研究
-
瑞普为何沉睡:《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政治焦虑
-
《日瓦戈医生》的主导动机:“把一代人归还给历史”
-
镜头·语言·遮蔽
-
抒情诗形式的历史化:格丽克对美国当代诗歌的批评与改造
-
“你用写作开出一条血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黑暗的事》中的历史、童话与刚果问题
-
科学与文学理念之现代性转型
-
“我不属于大世界,我属于小世界”:贝克特作品中的自然意象溯源
-
“卡昂尼的鸽子”
-
自爱与慷慨:欧里庇得斯《阿尔刻斯提斯》中的道德困境
-
“奇情”美学的现实批判
-
亚里士多德《诗学》“卡塔西斯”概念寻绎
-
-
·语言学·
-
主持人语
-
从出土文献看秦统一后的用字规范
-
从“凌晨”谈汉语时间词的同步构词
-
甲骨虚词中有关时空观念的一些语法规则
-
试谈同形与递归
-
量词的功能扩张
-
汉藏语系语言的评价性形态
-
汉语方言将来时表达的区域性探析
-
青海甘沟话的情态表达与相关形式的来源
-
上蔡话“俺俩给张三VP”句式中的代词词项错配现象
-
来华留学汉语教育70年:回顾与展望
-
-
-
论点摘编
-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
《“两创”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建构》
-
《尊经与重文: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两个思想维度》
-
《两个场域中的中国古代“性灵”文学思想之分合际遇》
-
《〈毛诗〉较安大简〈诗经〉文本的存古之处——句式整齐性的视角》
-
《散文研究去向何方——以东西方〈孟子〉研究为视角》
-
《“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说平议——兼论西汉文章存录方式的演变》
-
《汉晋四言赋的文体鉴定》
-
《消失的碑林:〈桥玄庙碑〉与东汉乡里石刻景观》
-
《〈燕然山铭〉传世拓本及相关文本问题》
-
《论古乐府的经典化过程》
-
《从“赞”体的发展看王勃〈观音大士赞〉的真伪》
-
《李白集诗题、题下自注的写卷本原貌与义例》
-
《从陶诗的“率尔”论杜诗的“漫与”》
-
《古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的反思和进境——以韩愈诗为中心》
-
《韩愈的夷夏观及其对古文思想的形塑》
-
《唐石经碑式与中古书册制度关系探微》
-
《唐宋诗学观照下的“野水”意象》
-
《再论宋代公使库的刻书》
-
《四海无人角两雄——辛陆异同论》
-
《南宋华夷观念的转变与梅花象喻的生成》
-
《元刊十卷本〈阳春白雪〉残缺真相探微及相关曲学史问题考论》
-
《元刻孤本〈秋堂邵先生文集〉作者考》
-
《1367年的记忆:吴城之围与元末明初江南诗史的挫折》
-
《弘治诗唱和与明代文学复古的早期形态》
-
《从观念到文本:唐顺之古文与八股文的文体互动》
-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历史建构》
-
《曹寅次婿即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考释》
-
《“现代性”与“科学帝国主义”初体验——论近代早期的火轮船诗》
-
《中国“词史”传统的潜流与特立》
-
《“游词”的生存与清词的演进》
-
《论同光体诗派的词学观——以晚清四大词人为参照》
-
《地缘与词缘:论郑文焯的词学渊源》
-
-
·文艺学·
-
《细读/粗读:生产性文学批评的阅读状况》
-
《论“中国文学阐释学”之义界》
-
《新冠病毒与作为文化病理学的生生美学》
-
《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物叙事与意义世界的形成》
-
《虚构文本与可能现实》
-
《论“美感”:历史演绎与构成分析》
-
《文学与文学研究的未来》
-
《经典之形成及稳定性》
-
《诗与说话:传统文评中的语体与诗体》
-
《明清文章学中的“调法”论》
-
《先秦“象”观念与中国诗歌审美意象论》
-
《从范畴到命题——从文艺美学回望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
《症状阅读、难题性与思想史研究——阿尔都塞的唯物主义阅读观及其启示》
-
《从物化批判到数字资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历程》
-
《流亡的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的文化转向——以〈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1941)为考察中心》
-
《“东风西进”:法国激进左翼文论与毛泽东思想》
-
《作为方法的文学批评——阿多诺“内在批评”试解读》
-
《西方叙事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国因素——以〈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中心》
-
《知觉心理学介入下的图像再现转向——“图像观看经验”的另一视野》
-
《政治无意识:理论构成与阐释实践》
-
《隐喻与真理——论布鲁门伯格的哲学隐喻学》
-
《媒介-特定分析模型下的电子文学文本生成机制研究》
-
《新批评: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文学根源》
-
《文学虚构类型:现实主义、欲望与乌托邦》
-
《重构具身性:后人类叙事的形式与伦理》
-
《文学书像论——语言艺术与书写艺术的图像关系》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鲁迅体味魏晋文脉的方式》
-
《论〈女神〉的诗体创新——为〈女神〉出版100周年而作》
-
《作为社会思潮的国家民族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
-
《民间元素与延安文艺大众化》
-
《类圣经书写、留白与鲁迅的文章写作》
-
《从“国文”回向“中国文学”——从新出癸卯学制稿本看清末文学学科的本土化调适》
-
《1950年代的现实主义“大辩论”——以两部论文资料集为中心》
-
《确定性的显隐——乡村叙述的嬗变与“三农”的再认识》
-
《从“发现”到“创造”——京剧〈红灯记〉原型考论》
-
《解锁未来: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希望”设定》
-
《“边缘”写作的“天真”与“真实”——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
-
《1980年代初文学规范的调整与转换——以〈时代的报告〉(1980—1982)为中心》
-
《“70后”诗人的农村挽歌(2002—2018)》
-
《新时期文学在基层——兼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基层研究》
-
《〈平凡的世界〉中的王满银形象重释》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论艾·辛格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创新》
-
《俄耳甫斯祷歌中的黑夜和宇宙起源传统》
-
《石黑一雄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空景》
-
《拉亚蒙对瓦斯的亚瑟王叙事之改写与英格兰性》
-
《“黑色维纳斯”的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帕克斯戏剧〈维纳斯〉》
-
《科学伦理反思——〈浮士德博士〉以来的西方“科学戏剧”传统》
-
《论加缪戏剧的“残酷性”》
-
《〈米德尔马契〉中的礼物、伦理与经济》
-
《医学人文学视角下〈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中的疾病叙事》
-
《斯丛狄、巴赫金与现代戏剧的“叙事性基本结构”》
-
《〈不为人知的杰作〉与绘画中的“古今之争”》
-
《苏珊·桑塔格论阐释》
-
《利顿·斯特雷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审视与反思》
-
《“你不过是老屋中的追随者”——本雅明〈卡尔·克劳斯〉中的语言与媒介》
-
《想象“他者”与“他者”想象——现当代英国流散文学与英国国家身份构建》
-
《印象/后印象画派与美国现代派小说的生成和流变》
-
《〈辛格顿船长〉中的金子与18世纪英国国家身份的悖论》
-
《现代派诗歌与非个人化理论》
-
-
·语言学·
-
《语学与史学的会通——三十而立,再证“长安论韵开皇六年说”》
-
《〈中原音韵〉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布及其语音分析》
-
《从出土文献看上古汉语对称代词“而”的若干问题》
-
《杏雨书屋藏敦煌〈大般若经〉写本缀合研究》
-
《当代语言学理论的追溯》
-
《浅析“语音隐喻”的有关特性》
-
《语言单位的义项非独立观》
-
《构式三观: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
《表比较的“是”字句和“有”字句》
-
《句法何以构词》
-
《形容词短语结构中的功能投射》
-
《再说山西方言的“支微入鱼”》
-
《晋语和西部官话中表短时貌的语法手段》
-
《湘、赣方言与“儿子”义名词相关的后缀》
-
《“空格”在台语词汇史研究中的作用——以北部台语相关词语为例》
-
《临高语在侗台语谱系中的位置》
-
《汉语人语言和音乐认知的整体领悟性——从宽式语形和宽式音阶说起》
-
《学科建构视角下的语言治理研究》
-
《汉语国际教育应关注与文字、文学、文化的关系》
-
“‘Our Service’:Normalizing CCTV’s 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s through Chunyun discourse”
-
-
- 版权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1788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