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1世紀,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迷信的發展經歷許多轉折,但從文明之初延續至今,背後始終有個一致的脈絡。本書前半部主要介紹迷信的歷史,如同書中所呈現的,過去人之所以迷信的理由,大部分在今日依然可見。人類對迷信如此著迷,部分原因在於迷信難以理解,以及伴隨著迷信的矛盾。
本書後半部則進入現代社會,除了列舉一些最常見的迷信並簡述其由來,也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探討:在這個科學成果無所不在的世界,為何仍然有人相信魔法的力量?最後一章是迷信的未來,以及迷信對我們的社會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
當我們懂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趙恩潔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迷信的發展經歷許多轉折,但從文明之初延續至今,背後始終有個一致的脈絡。本書前半部主要介紹迷信的歷史,如同書中所呈現的,過去人之所以迷信的理由,大部分在今日依然可見。人類對迷信如此著迷,部分原因在於迷信難以理解,以及伴隨著迷信的矛盾。
本書後半部則進入現代社會,除了列舉一些最常見的迷信並簡述其由來,也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探討:在這個科學成果無所不在的世界,為何仍然有人相信魔法的力量?最後一章是迷信的未來,以及迷信對我們的社會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
當我們懂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趙恩潔
- 作者簡介/譯者簡介
- │前言│
- │致謝│
-
第一章│迷信的由來│
-
古代世界的魔法、預言及占卜
-
詛咒與束縛咒語
-
過度虔誠是迷信
-
異邦邪教是迷信
-
-
第二章│迷信的宗教內涵│
-
多神信仰(是迷信)
-
克理索vs.俄利根、馬特爾努斯vs.馬特爾努斯
-
民間魔法(是迷信)
-
黑魔法與巫術(是迷信)
-
-
第三章│迷信的世俗化│
-
法師時代
-
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迷信
-
天主教儀式是迷信
-
異教徒、戰爭與女巫的時代
-
壞科學是迷信
-
-
第四章│現代世界的迷信│
-
十九世紀的唯靈論
-
唯靈論與科學
-
迷信在今日
-
迷信「不是」什麼
-
迷信「是」什麼
-
常見迷信及其由來
-
更精細的迷信體系
-
-
第五章│迷信心理學│
-
迷信的普遍程度
-
迷信的人口組成
-
相信運氣
-
迷信與人格
-
學會迷信
-
迷信思維
-
迷信有益或有害?
-
-
第六章│迷信的未來│
-
研究迷信
-
迷信與社會
-
- 參考資料
- 延伸閱讀
- 名詞對照表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