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馬克思:從共和主義到共產主義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7368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窺劇變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卡爾.馬克思
論析深遠影響世界的革命政治思想發展脈絡

「在耶穌之外,馬克思是20世紀最頻繁被引用的作者,沒有之一。」

  1818年,一個新生命誕生於萊茵蘭的古城特里爾。這位最初立志成為詩人的男子,就是20世紀的一股巨大革命力量、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思想家之一──卡爾.馬克思。
研究偉大思想家的重磅之作
  費時數年,學者陳宜中個人專著,結合政治理論與思想史研究,緊扣動盪時代背景、思潮洪流,更完整的論析馬克思的政治思想,剖析其重要概念起源、演變,爬梳形塑這位偉大思想家思想的諸多因素。
馬克思如何成為馬克思
  從馬克思初次嶄露頭角開始寫起,書中詳細闡述青年黑格爾派為何是其思想的重要參照,論其與時代思潮與思想家,諸如:青年黑格爾派、自由主義、共和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諸如鮑威爾、費爾巴哈、恩格斯等人錯綜交纏的思維碰撞、相互作用,並明晰梳理馬克思重要的無產階級革命論,如何在1843-1844年之間產生?「政治解放」與「人類解放」內涵為何?「唯物史觀」從何而來?他如何在1844年轉向共產╱社會主義,又為何於1848年德國革命時力主締建民主共和國?革命失敗後,他怎樣轉投入政治經濟學批判、積極介入國際工人協會運作?從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乃至馬克思晚期的革命思想變化,及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本書提出一套別開生面的整合性分析。
20世紀之最
  說到20世紀最被廣泛傳播的思想家,馬克思當之無愧。他的思想在德國社民黨、蘇共、中共等政治力的強力推送下,或產生截然不同的涵義,或扭曲變形,甚至被所謂的「馬克思主義者」推上教主或門神的高位,但實際探究,會發現這些高度政治化的刻板印象多是「後真相」或「另類事實」。本書試圖撥開籠罩馬克思的迷霧,還其本來面目,並探詢其在多個世代之中為何影響力與魅力始終不墜。
▍本書特色
★看劇變中的大時代、狂暴搖擺的歐洲政治思潮,如何影響、催生、培育出馬克思。
★清楚論析《資本論》關鍵概念、無產階級革命的源起。
★了解大思想家的思想起源、演變脈絡。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凡例
  • 自序
  • 第一章 在專制的陰影下
    • 一、萊茵之子
    • 二、普魯士:夭折的政治改革
    • 三、異軍突起的青年黑格爾派
    • 四、向共和主義轉進
    • 五、市民社會的私人性
    • 六、初出茅廬的馬克思
  • 第二章 從共和主義到人類解放
    • 一、青年馬克思的激進化
    • 二、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
    • 三、「每個人都代表其他人」
    • 四、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
    • 五、高盧公雞才是德國救星
  • 第三章 人本共產主義的時刻
    • 一、聖日耳曼的德國人
    • 二、社會主義的源流
    • 三、現代共產主義的抬頭
    • 四、恩格斯與英國因素
    • 五、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登場
    • 六、勞動與共產主義
    • 七、超越共和主義
  • 第四章 生產力和階級鬥爭
    • 一、布魯塞爾:理論與政治
    • 二、關於《德意志意識型態》
    • 三、生產力的普遍發展
    • 四、每個人的自由發展
    • 五、個人交換的終結
    • 六、革命策略、路線鬥爭
    • 七、「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
  • 第五章 1848年革命的起落
    • 一、世紀中葉的革命
    • 二、革命的政經輪廓
    • 三、《新萊茵報》的進擊
    • 四、不間斷的革命
    • 五、波拿巴的復辟政變
    • 六、何為「無產階級專政」
  • 第六章 反動年代:歷史與政治
    • 一、政治反動和經濟成長
    • 二、布爾喬亞與政治
    • 三、東方專制:印度和中國
    • 四、〈序言〉與亞細亞生產方式
    • 五、三種社會形式
    • 六、未來的勞動和自由
    • 七、沙俄:反動勢力的強大支柱
  • 第七章 《資本論》和後資本社會
    • 一、關於《資本論》
    • 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難產
    • 三、商品、價值和勞動(I)
    • 四、商品、價值和勞動(II)
    • 五、剩餘價值和資本積累
    • 六、利潤率下降、生產過剩(I)
    • 七、利潤率下降、生產過剩(II)
    • 八、從資本到後資本社會
    • 九、勞動時間和計畫生產
  • 第八章 國際工人協會、巴黎公社
    • 一、新時代和新政治
    • 二、國際工人協會的興起
    • 三、黃金年代:從日內瓦到巴賽爾
    • 四、普法戰爭與巴黎公社
    • 五、公社之後:協會的分崩離析
    • 六、《法蘭西內戰》的虛與實
    • 七、從革命過渡到政治終結
  • 第九章 馬克思與社會民主
    • 一、關於晚期馬克思
    • 二、農村公社與資本主義(I)
    • 三、農村公社與資本主義(II)
    • 四、〈哥達綱領批判〉:經濟與政治
    • 五、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
    • 六、晚期馬恩的政治進路
    • 七、政治拒絕終結
  • 後記
  • 參考書目
  • 索引
    • 人名索引
    • 主題索引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