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732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黑暗停滯的時代,抑或近代文明的曙光?

穿越百年迷思與爭論,
重探一個被誤解朝代的價值與意義。

長期以來,明代總被認定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代:君主專制、宦官干政、特務荼毒;終致民變四起,朝代覆滅。近代史家比較中西近代化,又認為明朝「閉關自守」,發展停滯,是近世中國衰落和中西消長的關鍵。
然而,近年來對明代深入研究的成果,傳統的負面論點受到強力挑戰與反駁。對明太祖的評價,不再停留在殘暴專制,轉而注重其開國宏規,短期內使人民安居田里。
討論明代歷史地位,不再說明代閉關鎖國、重農輕商,轉而突顯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社會經濟形態轉型,手工業與市場經濟蓬勃,對外貿易空前擴展,經濟規模為當代之巔峰,而且為世界市場的中心,並不落後於正在興起的西歐。社會多元發展,階層間流動率高,為近代以前世界之最。陽明思想興起,注重啟迪個人心性良知,並透過出版、講學及小說、戲曲,重塑儒家思想文化,普及民間。城市繁榮,言論開放,批評時事戲曲小說盛行,市民運動蜂起,敢於挑戰朝廷惡政。晚明江南士人文化的發展,更是璀璨優雅,為今人所嚮往。
本書由六位學者共同執筆,綜觀百年來正反各異的各類評價,結合最新研究成果,描繪出明代兩百多年盛衰起落的基調與變奏、危機挑戰與克難奮發;呈現明代多元發展及轉型,「大明終始」,生生不息地再造華夏文明的歷程。


▍【聯經中國史】簡介
 聯經出版公司五十週年鉅獻
 戰後臺灣中國歷史研究的總整理
 亞洲視野,國際視角,全新解讀
 終於,我們有一套新的中國通史

過去幾十年,臺灣的歷史學者們在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嶄新成果。對於這些學術成果的積累,我們認為有必要展開一項全面的整理工作,因此有了「聯經中國史」的出版計劃。
這套書有以下幾項特點:
第一、寫作對象是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一般讀者與學生,因此採用敘事性的手法,而非僅僅純粹的史學論述或理論解釋。
第二、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呈現新的視角,讓讀者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有新的瞭解與認識。
第三、敘述的重心放在社會經濟、日常生活與文化發展,減少對宮廷政治的詳細描述。
第四、不再將漢族或漢字視為中國歷史的唯一中心,更加強調自古至今中國歷史與周邊不同族群的互動和交融。
第五、強調中國歷史與亞洲和世界的緊密聯繫,從更廣大的視野中突顯中國歷史的特色。

▍【聯經中國史】預定書目與作者
主編/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已出版:
《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遼金元史》/陳昭揚(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華夏再造與多元轉型:明史》/徐泓編(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徐泓、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唐立宗(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合著
《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葉高樹(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跨國交織下的帝國命運:近代史》/吳翎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陸續出版:
《上古史》/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秦漢史》/李訓詳(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隋唐五代史》/陳登武(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史》/梁庚堯(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總序
  • 目次
  • 導言 告別惡評——明代的歷史地位
    • 一、近百年來多惡評
    • 二、傳統史評對明代的肯定
    • 三、近年來正面論述漸多
    • 四、明代的歷史特色與地位
    • 五、存在的歧見:評價問題
    • 六、結語
  • 第一章 大明一統——元末革命與明太祖起兵及大明皇朝的創建
    • 一、生長於天災頻仍的淮西貧農朱重八
    • 二、元末革命:從社會革命到民族革命
    • 三、白蓮教、明教與紅巾軍起義
    • 四、朱元璋建立革命根據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 五、掃平群雄,驅逐蒙元,統一天下
    • 六、創建大明皇朝,興建都城
  • 第二章 創業維艱——明太祖的治國方略與大明的立國宏規(上)
    • 一、明太祖的建國理念:「大明終始」「民安田里」
    • 二、「民安田里」的經濟基礎:社會生產力的恢復與發展
    • 三、「民安田里」的安全保證:鞏固的國防
    • 四、「民安田里」的實現:〈教民榜文〉的理想世界
    • 五、實現「民安田里」的管治體制: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政府
  • 第三章 創業維艱——明太祖的治國方略與大明的立國宏規(下)
    • 一、禮法並用:社會與國家管治體制的工具
    • 二、恐怖鎮懾功臣與官吏:掃除皇權的威脅
    • 三、薦舉、科舉、貢監與吏員:人才薦舉培養與官員的選拔
    • 四、「同生天地之間」的民族政策與「不征之國」的天下秩序
    • 五、「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明太祖的功過
  • 第四章 基調與變奏——洪武體制的持續調整
    • 一、打造永樂體制
    • 二、政治文化建構與文化政治操作
    • 三、強人主導的軍事體制的終結:仁宣之治
    • 四、幼帝老臣與野心太監:正統帝、三楊與王振
    • 五、正統土木堡之變與景泰、天順政權
    • 六、從海禁到下西洋:亞洲國際秩序變動及其重建
    • 七、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由永樂變奏到正統年間重歸基調
    • 八、「湖廣熟,天下足」:明代前半期的農業發展
    • 九、盛世的政治社會危機:從基調到變奏
    • 十、洪武體制的鬆動與社會矛盾
  • 第五章 守成不易——明代中期的政治格局與社會變遷
    • 一、常被忽視的時代
    • 二、宦官用事的開端
    • 三、成化朝的內政問題
    • 四、短暫的弘治中興
    • 五、正德帝寵信劉瑾
    • 六、縱樂荒嬉的天子
    • 七、明代中期的經濟發展
    • 八、明代中期的社會變遷
    • 九、社會矛盾下的民變
    • 十、陽明心學的興起
  • 第六章 東邊晴來西邊雨——危機時代的新變革
    • 一、大禮議
    • 二、嘉靖前期的朝政變革
    • 三、嘉靖後期的內閣紛爭
    • 四、海禁政策與倭寇大起
    • 五、北虜問題的嚴重化
    • 六、隆慶朝局與邊患底定
    • 七、張居正登場
    • 八、張居正改革:田土清丈的措施
    • 九、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的推行
    • 十、明代的火器革命
  • 第七章 夕陽無限好?——早期全球化下的晚明社會文化結構轉型
    • 一、社會文化結構轉型
    • 二、農業部門的三大變動
    • 三、商業與手工業部門的變動
    • 四、商人社團興起及商貿政策與法律調整
    • 五、庶民文化與城市生活空間的發展
    • 六、傳教士與中西交流
  • 第八章 帝國的末日——明末清初的紊亂與掙扎
    • 一、明亡述論
    • 二、黨爭誤國
    • 三、萬曆反礦稅使民變
    • 四、天啟開讀之變:政治民變
    • 五、十七世紀的危機:氣候變遷與銀荒
    • 六、從民變到流產的「革命」
    • 七、努爾哈赤與建州女真的崛起
    • 八、南明政權的悲歌
    • 九、清初民間的抗清運動
    • 十、鄭氏在臺灣的抗清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