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思想史精要:先秦至南北朝

出版日期
2023/09/2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66480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析論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想,兼顧歷時性與共時性,選取重要思想家與著作,依時序分章論述,著重文獻,深入各個哲人的心靈。先秦諸子面對禮壞樂崩,各自提出相應的論述,試圖使社會回復秩序。本書不以「家」稱之,還原諸子的思想樣貌,呈現爭論的內容。漢初盛行黃老思想,為道法合流,西漢董仲舒將儒學陰陽化,東漢王充則批判天人感應。兩漢流行陰陽五行與氣化論,深入經、緯之學,是漢人的世界觀與生命論。魏晉盛行玄學,王弼以「本/末」建立儒道會通的架構,嵇康、阮籍探究生命的自然之道,郭象則以獨化玄冥之論,消解儒道差異。魏晉南北朝為佛教與道教興起時期,兩教各有教義,相互影響。佛教在傳法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思想碰撞交融,道教也在發展中吸收儒佛思想,建立獨特教法,兩教皆成為中國思想的重要內容。從先秦至南北朝,各個思想螺旋交錯,動態發展,涓滴匯為中國思想史長流。
  • 自序
  • 凡例
  • 緒論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與中國思想史
      • 第二節 中國思想史的分期
      • 第三節 中國思想史的起源
      • 小結
  • 先秦
    • 第二章 仁禮合一 ──孔子
      • 第一節 仁
      • 第二節 禮
      • 第三節 道德政治
      • 小結
    • 第三章 由仁義行──孟子
      • 第一節 性善
      • 第二節 孟學三辨
      • 第三節 仁政
      • 小結
    • 第四章 性惡善偽──荀子
      • 第一節 人之性惡
      • 第二節 知道之心
      • 第三節 天人之分
      • 第四節 仁義之政
      • 小結
    • 第五章 道法自然──老子
      • 第一節 有無相生
      • 第二節 有生於無
      • 第三節 道法自然
      • 第四節 無為而無不為
      • 第五節 小國寡民
      • 小結
    • 第六章 逍遙乎無為之業──莊子
      • 第一節 得意忘言
      • 第二節 無所逃於天地
      • 第三節 道通為一
      • 第四節 物我兩忘
      • 第五節 死生一體
      • 第六節 逍遙乎無為之業
      • 小結
    • 第七章 兼愛交利──墨子
      • 第一節 三表法
      • 第二節 兼以易別:兼愛與非攻
      • 第三節 天之欲義:天志與明鬼
      • 第四節 上下齊同:尚同與尚賢
      • 第五節 興天下之利:節用、節葬與非樂
      • 小結
    • 第八章 正名實以化天下──惠施與公孫龍
      • 第一節 惠施:合同異
      • 第二節 公孫龍:離堅白
      • 第三節 墨辯
      • 小結
    • 第九章 因道全法──韓非子
      • 第一節 因道全法
      • 第二節 人性「好利惡害」
      • 第三節 重「法」、「術」以立「勢」
      • 第四節 明主「不道仁義」
      • 小結
  • 兩漢
    • 第十章 秦漢之際思想趨勢
      • 第一節 「定於一」的期望
      • 第二節 諸子思想合流
      • 第三節 諸子思想興衰
      • 小結
    • 第十一章 黃老學──《黃帝四經》
      • 第一節 「黃老」釋義
      • 第二節 治身與治國合一
      • 第三節 道體法用
      • 第四節 審其形名
      • 第五節 陽德陰刑
      • 第六節 「因天」與「尊君」
      • 小結
    • 第十二章 陰陽儒學──董仲舒
      • 第一節 天人相應(人副天數)
      • 第二節 天正王政
      • 第三節 三綱五紀
      • 第四節 仁貪兩性
      • 小結
    • 第十三章 經學、讖緯與孝道
      • 第一節 兩漢博士與經學
      • 第二節 今古文經學之別
      • 第三節 讖緯學
      • 第四節 《孝經》之「事君」同「事父」
      • 小結
    • 第十四章 辨偽疾虛之學──王充
      • 第一節 疾虛妄
      • 第二節 證驗實然
      • 第三節 天道自然
      • 第四節 生死與鬼神
      • 第五節 性成命定
      • 小結
    • 第十五章 兩漢死亡觀、鬼神信仰與神仙方術
      • 第一節 兩漢死亡觀
      • 第二節 鬼神信仰
      • 第三節 長生成仙
      • 小結
  • 魏晉南北朝
    • 第十六章 魏晉玄學釋義與分期
      • 第一節 玄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分期
      • 第三節 魏晉玄學的論題
      • 小結
    • 第十七章 以無為本的崇本息末之學──王弼
      • 第一節 詮釋方法──「崇本息末」
      • 第二節 得意忘言
      • 第三節 仁義本於自然
      • 小結
    • 第十八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玄風──嵇康、阮籍
      • 第一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觀
      • 第二節 音聲論
      • 第三節 養生論
      • 小結
    • 第十九章 適性逍遙的玄冥之境──郭象
      • 第一節 自生獨化
      • 第二節 性各有分
      • 第三節 適性逍遙
      • 第四節 迹冥圓融
      • 小結
      • 附論:裴頠〈崇有論〉
    • 第二十章 道教興起、傳播與清整
      • 第一節 道教的興起與發展
      • 第二節 成仙理論與方術
      • 第三節 道教戒律:出世與入世的辨證
      • 第四節 道佛交涉
      • 小結
    • 第二十一章 佛教東傳與中國化
      • 第一節 原始佛教發展與概念
      •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 第三節 佛教傳法中國的挑戰
      • 小結:佛教與儒道的交流與會通
  • 引用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