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出版日期
2023/06/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081824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与程应镠等著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再现了他们在时世剧变下的人生轨迹与学术生涯及其历史观与方法论,既多方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辉煌业绩与曲折走向,也真实还原了这些史学大家的命运遭际与心路历程,为后来者在历史的回望中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自序
  • 前编
    • 吕思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
      • 一、吕思勉史学的构成背景
      • 二、吕思勉的史学思想
      • 三、吕思勉史学及其方法论
      • 四、放在新史学的序列中
      • 附:写在《吕思勉全集》的边上
    • 陈垣:不为乾嘉作殿军
      • 一、参用乾嘉清儒考证方法
      • 二、得预新史学的潮流
      • 三、“有意义之史学”的新探索
    • 世间已无陈寅恪
      • 一、史学范式:“传人难遇又如何”
      • 二、文化托命:“续命河汾梦亦休”
      • 三、余论: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 陈寅恪史学方法论
      • 一、历史观对史学方法的决定性影响
      • 二、治学方法的继承和借鉴
      • 三、史料处理的全新方法
      • 四、治史特点与方法举隅
      • 五、从诗文证史到人格心态史学
      • 六、结语:把人文学术从传统带进了现代
    • 史坛南北二陈论
      • 一、史界双星:从初晤到深契
      • 二、抗日战争时期:“未树新义,以负如来”
      • 三、在沧桑剧变前:“感受痛苦”和“恍然觉悟”
      • 四、在历史大变局后:“立身处世,各走极端”
      • 五、学术异同:“蹊径大同,差异也很大”
    • 顾颉刚:古史辨“剿袭”案的再辩谳
      • 一、公案的缘起
      • 二、白鸟古史批判的双重标准
      • 三、章太炎古史观及其对古史辨派的误判
      • 四、插一个参照系:梁启超“新史学”的日本媒介
      • 五、顾颉刚古史辨的价值取向
      • 六、顾颉刚古史辨的学术渊源
  • 后编
    • 吴晗三调
      • 一、吴晗逸札的本事钩沉
      • 二、吴晗自述语境中与胡适关系的蜕变
      • 三、《吴晗全集》自传书信的系年与校点
    • 丁则良:进退失据于政治与学术之间
      • 一、清华学子的多重面相
      • 二、联大岁月的学人风采
      • 三、国难当头的入世情怀
      • 四、英伦去来的得失是非
      • 五、鼎革初期的政学取径
      • 六、史坛新星的遽然陨落
    • 丁则良史学的发轫与转轨
      • 一、宋史研究:深得张荫麟的神韵
      • 二、史学转轨:“供我们振兴祖国的借鉴”
      • 三、以《李提摩太》为中心:配合时局的政治批判
      • 四、近代亚洲史与苏俄史研究:汇入时代的史学主潮
      • 五、结语:诘问与思考
    • 《学习与批判》里的海上学人
      • 一、旧刊新读说缘起
      • 二、卓然名家的第一代学人
      • 三、第二代学人的众生相
      • 四、初露头角的第三代学人
      • 五、对狼奶的反思
    • 严耕望与他的《治史三书》
      • 一、严耕望:一个坚强纯净的学术人
      • 二、《治史三书》的成书与影响
      • 三、最佳的治史入门书
      • 四、《治史三书》的其他价值
      • 五、《治史三书》的读法
    • 刘子健的学术生涯与故国情怀
      • 一、从燕京大学到东京审判
      • 二、客居美国的学术生涯
      • 三、家国情思与国际襟怀
      • 四、故国异邦与半宾半主
    • 刘子健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 一、历史观:“本人是倾向多元论的”
      • 二、学问:“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 三、“先建议一个分析的格局”
      • 四、模式与类型在分析格局中的作用
      • 五、史料批判与历史写作
  • 外编
    • 张家驹三题
      • 一、燕园岁月:尚余春梦足清谈
      • 二、顾颉刚与谭其骧笔下的张家驹
      • 三、张家驹与他的《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
    • 程应镠的命运与史学
      • 一、斗争文字疾风雷:1949年以前
      • 二、报国谁知白首心:1949年以后
      • 三、历史教育家的成功实践
      • 四、历史学家的丰硕成果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