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金剛經》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經中透過世尊與弟子的對談,闡述空性的教義,強調對事物真實本質的正確認識,達到超越煩惱的境地。空性的理解對於掌握佛教核心教義、培養智慧和實踐慈悲有著深遠的影響,並對佛教徒的修行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導性的價值。
‧本書為雪歌仁波切於2017年在台灣舉辦的《金剛經》觀修營講記
全書共有35講,講解主要以玄奘法師所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主,參照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引用世親菩薩《金剛經七義》的科判,再根據經中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分段,逐段講解,同時也參考蓮花戒大師的《金剛經》注釋,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脈絡。
‧運用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深入剖析、探究《金剛經》
本書引用科判、對談、分類,內容看似龐大,但也因為如此,能夠讓讀者用最具系統、邏輯和思辨的方式認真深讀《金剛經》。只要跟著本書的章節,好好觀想、思惟、學習,便能抓住《金剛經》前後脈絡中的道理。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經中透過世尊與弟子的對談,闡述空性的教義,強調對事物真實本質的正確認識,達到超越煩惱的境地。空性的理解對於掌握佛教核心教義、培養智慧和實踐慈悲有著深遠的影響,並對佛教徒的修行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導性的價值。
‧本書為雪歌仁波切於2017年在台灣舉辦的《金剛經》觀修營講記
全書共有35講,講解主要以玄奘法師所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主,參照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引用世親菩薩《金剛經七義》的科判,再根據經中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分段,逐段講解,同時也參考蓮花戒大師的《金剛經》注釋,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脈絡。
‧運用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深入剖析、探究《金剛經》
本書引用科判、對談、分類,內容看似龐大,但也因為如此,能夠讓讀者用最具系統、邏輯和思辨的方式認真深讀《金剛經》。只要跟著本書的章節,好好觀想、思惟、學習,便能抓住《金剛經》前後脈絡中的道理。
- 編者說明
- 前言
-
第一座│觀修營前行 / 正講經文 緣起
-
前行──六加行
-
正行
-
正講經文 緣起
-
-
第二座│正講經文
-
甲一、種性不斷
-
甲二、發起行相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一、發心
-
-
第三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二、波羅蜜相應行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三、欲得色身
-
-
第四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四、欲得法身 / 丙一、言說法身
-
-
第五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四、欲得法身 / 丙二、 證得法身 / 丁一、智相法身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四、欲得法身 / 丙二、證得法身 / 丁二、福相法身
-
-
第六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乙五、於修道得勝中無慢 / 遠離增上慢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六、不離佛出時 / 遠離雖無增上慢,然聽聞鮮少
-
甲三、行所住處 乙七、願淨佛土 / 遠離雖聞多,但所緣乏小,作意而修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八、成熟眾生 / 遠離雖非所緣乏小,作意而修,然於有情散漫而捨棄
-
-
第七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乙九、遠離隨順外論散亂 / 遠離不因彼散漫而捨棄,然於外(道)典籍隨貪而趣入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色及眾生身摶取中觀破相應行 / 遠離雖於彼不趣入,但於事物(法)相所映蔽,於方便無善巧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一、供養給侍如來 / 遠離於彼雖具方便善巧,然福德資糧未積聚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二、遠離因利養、疲乏、熱惱故,而不起精進及退失等 / 遠離於福德資糧雖積聚,然因懈怠及利養、恭敬、化緣等而領受
-
-
第八座│複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二、遠離因利養、疲乏、熱惱故,而不起精進及退失等 / 遠離福德資糧雖積聚,然因懈怠及利養、恭敬、化緣等而領受
-
-
第九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三、忍苦 / 遠離於彼領受雖未作,然於苦不忍
-
-
第十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四、離寂靜味 / 遠離於苦雖不想,但智慧資糧未積聚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五、於證道時遠離喜動 / 遠離雖智慧資糧已積聚,然於我堅執
-
-
第十一座│複習觀修
-
甲一、種性不斷
-
甲二、發起行相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一、發心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二、波羅蜜相應行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三、欲得色身
-
-
第十二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四、欲得法身 / 丙一、言說法身
-
-
第十三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四、欲得法身 / 丙二、證得法身 / 丁一、智相法身
-
-
第十四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四、欲得法身 / 丙二、證得法身 / 丁二、福相法身
-
甲三、行所住處 乙五、於修道得勝中無慢 / 遠離增上慢
-
-
第十五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六、不離佛出時 / 遠離雖無增上慢然聽聞鮮少
-
甲三、行所住處 乙七、願淨佛土 / 遠離雖然多聽聞,但所緣乏少,作意而修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八、成熟眾生 / 遠離雖然非所緣太小的作意而修,但是於有情散漫而捨棄
-
-
第十六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乙九、遠離隨順外論散亂 / 遠離雖不因彼散漫而捨棄,然於外道典籍隨貪而趣入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色及眾生身摶取中觀破相應行 / 遠離或雖於彼不趣入,但於事物(法)相所映蔽,於方便無善巧
-
-
第十七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一、供養給侍如來 / 遠離或於彼雖具方便善巧,然福德資糧未積聚
-
-
第十八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二、遠離因利養、疲乏、熱惱故,而不起精進及退失等 / 遠離或於福德資糧雖積聚,然因懈怠及利養、恭敬、化緣等而領受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三、忍苦 / 遠離或於彼領受雖未作,然於苦不忍
-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四、離寂靜味 / 遠離或於苦雖不想,但智慧資糧未積聚
-
-
第十九座│複習觀修 / 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複習觀修 乙十五、於證道時遠離喜動 / 遠離或雖智慧資糧已積聚,但不具足教授
-
正講經文 甲三、行所住處 乙十六、求教授 / 遠離或雖於我未堅執,但不具足教
-
-
第二十座│複習觀修 / 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複習觀修 乙十六、求教授 / 遠離或雖於我未堅執,但不具足教授
-
正講經文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七、證道
-
-
第二十一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一、國土淨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道 / 丙二、無上見智淨具足
-
-
第二十二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道 / 丙三、福自在具足
-
-
第二十三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四、相身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四、相身具足 / 丁一、隨好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四、相身具足 / 丁二、大人相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五、語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一、為念處
-
-
第二十四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二、為正覺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三、為施設大利法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四、為施設大利教授
-
-
第二十五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七、證道
-
-
第二十六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五、為攝取法身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六、為不住生死涅槃 / 戊一、不住涅槃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六、為不住生死涅槃 / 戊二、不住輪迴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一、威儀行住
-
-
第二十七座│正講經文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二、名色觀破自在行住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三、不染行住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三、不染行住 / 己一、說法不染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三、不染行住 / 己二、流轉不染
-
複習觀修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一、國土淨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二、無上見智淨具足
-
-
第二十八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三、福自在具足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四、相身具足
-
-
第二十九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五、語具足
-
-
第三十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一、為念處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二、為正覺
-
-
第三十一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三、為施設大利法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四、為施設大利教授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五、為攝取法身
-
-
第三十二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六、不住生死涅槃 / 戊一、不住涅槃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六、不住生死涅槃 / 戊二、不住輪迴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一、威儀行住
-
-
第三十三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二、名色觀破自在行住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三、不染行住 / 己一、說法不染
-
-
第三十四座│複習觀修
-
甲三、行所住處 / 乙十八、上求佛地 / 丙六、心具足 / 丁七、為行住淨 / 戊三、不染行住 / 己二、流轉不染
-
四個道理
-
- 第三十五座│結行迴向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