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介紹】
圭峰宗密大師,唐朝果州人,華嚴宗五祖;世稱圭峰禪師、圭山大師。元和二年(公元八○七年),赴京師應貢舉,途經遂州,聽聞道圓禪師說法,乃隨其出家,從拯律師受具足戒。太和二年(八二八年)徵入宮中講經,文宗賜紫方袍,贈以「大德」稱號。相國裴休與朝野之士多受其教。大師初承荷澤宗的禪法,精研《圓覺經》,深達義趣,後又從澄觀學《華嚴》,從而融會教禪,對內提倡教禪一致,對外力圖調和儒釋道三教,為開佛教三教合一思潮的先河。
大師著作等身,先後著作《原人論》、《注華嚴法界觀門》、《圓覺經大疏》等二百多卷,尤以《禪源諸詮集都序》一書,實記載中朝禪史,影響後世甚鉅。
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坐化於興福塔院,諡號「定慧禪師」。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
高僧的行誼風采不再是遙遠的記憶,《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親切的風貌, 再一次溫渥現代人的心靈。這是一套現代小說版的高僧全集,內容忠於經典傳記的基本精神,形式則以創新的小說體裁,具體呈現出歷代高僧的道範佛心,引領讀者身歷其境,去體會感受其至情至性的生命情境。平凡中見偉大,堅毅處見婉約。
【作者簡介】
徐湘靈,一九四八年生,四川成都人。
現為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四川中華文化學會佛學中心理事、四川社科院特約研究員。《淨域奇葩─佛教藝術》、《太平經譯注》等書,發表有〈從知性思辨到感性體驗〉、〈敦煌偈讚歌辭特點及其流變〉等十餘篇論文。
圭峰宗密大師,唐朝果州人,華嚴宗五祖;世稱圭峰禪師、圭山大師。元和二年(公元八○七年),赴京師應貢舉,途經遂州,聽聞道圓禪師說法,乃隨其出家,從拯律師受具足戒。太和二年(八二八年)徵入宮中講經,文宗賜紫方袍,贈以「大德」稱號。相國裴休與朝野之士多受其教。大師初承荷澤宗的禪法,精研《圓覺經》,深達義趣,後又從澄觀學《華嚴》,從而融會教禪,對內提倡教禪一致,對外力圖調和儒釋道三教,為開佛教三教合一思潮的先河。
大師著作等身,先後著作《原人論》、《注華嚴法界觀門》、《圓覺經大疏》等二百多卷,尤以《禪源諸詮集都序》一書,實記載中朝禪史,影響後世甚鉅。
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坐化於興福塔院,諡號「定慧禪師」。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
高僧的行誼風采不再是遙遠的記憶,《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親切的風貌, 再一次溫渥現代人的心靈。這是一套現代小說版的高僧全集,內容忠於經典傳記的基本精神,形式則以創新的小說體裁,具體呈現出歷代高僧的道範佛心,引領讀者身歷其境,去體會感受其至情至性的生命情境。平凡中見偉大,堅毅處見婉約。
【作者簡介】
徐湘靈,一九四八年生,四川成都人。
現為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四川中華文化學會佛學中心理事、四川社科院特約研究員。《淨域奇葩─佛教藝術》、《太平經譯注》等書,發表有〈從知性思辨到感性體驗〉、〈敦煌偈讚歌辭特點及其流變〉等十餘篇論文。
- 【總序】佛光與慧燈 星雲
- 【卷首語】教禪一致的弘法先驅◆徐湘靈
- 一、苦悶的青年
- 二、歸佛明心志
- 三、襄漢演華嚴
- 四、洛陽徒斷臂
- 五、長安拜四祖
- 六、結茅草堂寺
- 七、封賜震唐宮
- 八、偶歷政海波
- 九、祭祖化俗情
- 十、著述證五祖
- 十一、功德終圓滿
- 【後記】聽經聞法開啟禪心
- 【附錄◆主要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543/816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