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国学小辞典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1/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142316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国学小辞典》以经、史、子、集为纲分为四编,每编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其中,各编之后又分别附有《小学问答》《创作家问答》《小说家问答》及《妇女作家问答》《图书总说》五种附编。《国学小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解了国学知识,行文生动,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 封面
  • 再版序
  • 原序
  • 甲编 经部
    • 1 何谓“四部”,其名始于何时
    • 2 “四库”之名何时成立
    • 3 经史子集之略说
    • 4 何谓经书
    • 5 何谓“六艺”
    • 6 试言六艺之功用
    • 7 何谓“六经”、“五经”
    • 8 何谓“七经”、“九经”
    • 9 何谓“十经”、“十二经”
    • 10 何谓“十三经”、“十四经”
    • 11 试举“二十一经”之说
    • 12 纬书产生于何时
    • 13 何谓“三易”
    • 14 问《易》之意义
    • 15 《易》为四圣所作、孔子赞《易》有“十翼”之说
    • 16 “四圣作《易》”试指明其部分
    • 17 试言《易》之内容
    • 18 说《易》家之派别
    • 19 以道教解《易》
    • 20 以释教解《易》
    • 21 以新说解《易》
    • 22 何谓《尚书》
    • 23 《尚书》有今古文之别又有伪《孔传》之说
    • 24 《今文尚书》略说
    • 25 《古文尚书》略说
    • 26 谁传《洪范》,何谓《洪范·九畴》
    • 27 问现今流行本《尚书》何如
    • 28 问《诗》之兴起
    • 29 《诗经》共有几家
    • 30 何谓“四始”、“六义”
    • 31 《风》、《雅》有正有变说
    • 32 《诗序》之作出于何人说者不一,究以谁作为是
    • 33 四家《诗》之传授人
    • 34 鲁、齐、韩三家《诗》之亡
    • 35 礼之起源
    • 36 何谓“三礼”,出于何人所作
    • 37 《周礼》、《仪礼》之分别
    • 38 “三礼”各有若干篇
    • 39 《周礼》“六官”何名
    • 40 “六官”所掌何事
    • 41 《仪礼》篇目有几
    • 42 《仪礼》今、古文之说
    • 43 《礼记》有大、小戴之别
    • 44 汉代注《礼》者何人
    • 45 何谓《礼运》
    • 46 《春秋》“三传”为何
    • 47 《春秋左氏传》
    • 48 左氏明经之义
    • 49 问不读《春秋》之害
    • 50 何谓内传、外传
    • 51 何谓齐学、鲁学
    • 52 《公羊》多新义是否
    • 53 治《穀梁》学者较少于他书
    • 54 《春秋》“三传”评
    • 55 何谓三种《论语》
    • 56 《论语》之撰集
    • 57 《论语》之内容何如
    • 58 《孝经》为何人所作
    • 59 《孝经》今、古文之别
    • 60 流传《孝经》今文乎抑古文乎
    • 61 何谓《尔雅》,共分若干篇
    • 62 问《尔雅》十九篇之名称
    • 63 《尔雅》之撰著
    • 64 孟尊于荀何故
    • 65 《孟子》之撰著
    • 66 读《孟子》之法
    • 67 试列《十三经注疏》
    • 68 问《易》、《书》、《诗》注家之事迹
    • 69 问“三礼”、“三传”注家之事迹
    • 70 问《论语》、《孝经》注家之事迹
    • 71 问《尔雅》、《孟子》注家之事迹
    • 72 读经于作文有益否
    • 73 问文章体制原出于经信乎
  • 附 小学问答
    • 74 何谓六书,能释其义欤
    • 75 六书次第不同,何者为优
    • 76 问指事、象形之区别
    • 77 问会意、形声之区别
    • 78 昔人论转注有:“考字左回,老字右转”,其说是否
    • 79 造字而有假借一法,其用意何在
    • 80 何谓小学
    • 81 《说文解字》作者为谁
    • 82 何谓秦之八体
    • 83 何谓新六书
    • 84 何谓大篆
    • 85 何谓小篆
    • 86 何谓隶书
    • 87 何谓草书
    • 88 何谓真书
    • 89 何谓科斗文
    • 90 何谓石鼓文
    • 91 何谓甲骨文
    • 92 何谓反切
    • 93 何谓双声
    • 94 何谓叠韵
    • 95 谁创四声,其读法如何
    • 96 昔人谓小学为文学之本,何故
    • 97 问治小学之方法
  • 乙编 史部
    • 98 史体大别有几
    • 99 何谓正史
    • 100 何谓编年
    • 101 何谓纪事本末
    • 102 试言正史之名称
    • 103 试述《史记》概略
    • 104 问司马迁之事迹
    • 105 《汉书》之概略
    • 106 问班固之事迹
    • 107 《后汉书》之概略
    • 108 问范晔之事迹
    • 109 《三国志》之概略
    • 110 问陈寿之事迹
    • 111 《晋书》之概略
    • 112 问房玄龄之事迹
    • 113 《宋书》之概略
    • 114 问沈约之事迹
    • 115 《南齐书》之概略
    • 116 问萧子显之事迹
    • 117 《梁书》、《陈书》之概略
    • 118 问姚思廉、魏徵之事迹
    • 119 《魏书》之概略
    • 120 问魏收之事迹
    • 121 《北齐书》之概略
    • 122 问李百药之事迹
    • 123 《周书》之概略
    • 124 问令狐德棻之事迹
    • 125 《隋书》之概略
    • 126 问魏徵之事迹
    • 127 《南北史》之概略
    • 128 问李延寿之事迹
    • 129 新、旧《唐书》之概略
    • 130 问刘昫、欧阳修、宋祁之事迹
    • 131 新、旧《五代史》之概略
    • 132 问薛居正之事迹
    • 133 《宋史》之概略
    • 134 问托克托之事迹
    • 135 《辽金史》之概略
    • 136 《元史》之概略
    • 137 问宋濂之事迹
    • 138 《新元史》之概略
    • 139 问柯劭忞之事迹
    • 140 《明史》之概略
    • 141 问张廷玉之事迹
    • 142 《清史》之概略
    • 143 问赵尔巽之事迹
    • 144 《民国史》之概略
    • 145 问王闿运之事迹
    • 146 编年史之著者
    • 147 《资治通鉴》之优长
    • 148 问司马光之事迹
    • 149 《通鉴纲目》之异例
    • 150 问朱熹之事迹
    • 151 何谓五纪事本末
    • 152 何谓“三通”
    • 153 何谓“九通”
    • 154 问古今注史之著名者
    • 155 古人读史最熟者何人
    • 156 正史浩博,从何入手
    • 157 “六经皆史”信乎
    • 158 《史》、《汉》之外何史最有益于文章
    • 159 史官见于载籍者以何人为先
    • 160 春秋之太史最著者何人
    • 161 问晋、齐、楚三太史之事迹
    • 162 两汉史家除马班外较著者尚有何人
    • 163 问刘、荀二人之事迹
    • 164 晋代发现何种古籍
    • 165 唐人所著除正史外较重要者为何书
    • 166 问刘知几之事迹
    • 167 问《史通》之传本
    • 168 宋人所著除正史外有何重要之书
    • 169 问李焘之事迹
    • 170 明人所著除正史外有何重要之书
    • 171 问柯维骐之事迹
    • 172 清人所著除正史外有何重要之书
    • 173 问徐、毕二人之事迹
    • 174 徐、毕二人所著书外尚有重要之史籍否
    • 175 问王、钱、赵三人之事迹
    • 176 问记载清事较要之书籍
  • 附 创作家问答
    • 177 问饮食类之创作
    • 178 古代钻火之法可得闻欤
    • 179 问衣服类之创作
    • 180 始养蚕者为谁
    • 181 问宫室类之创作
    • 182 问农具类之创作
    • 183 问工具类之创作
    • 184 问兵器类之创作
    • 185 问乐器类之创作
    • 186 问日用类之创作
    • 187 问交通类之创作
    • 188 问游戏器具之创作
    • 189 中华文字创造者为谁
    • 190 笔墨纸之创造者为谁
    • 191 雕板印书始于何时
    • 192 问活字版之始
    • 193 刻书有圈点始于何时
  • 丙编 子部
    • 194 何谓子书,读之何益
    • 195 诸子之派别
    • 196 何谓六家要旨
    • 197 何谓诸子十家
    • 198 何谓儒家
    • 199 何谓道家
    • 200 何谓阴阳家
    • 201 何谓法家
    • 202 何谓名家
    • 203 何谓墨家
    • 204 何谓纵横家
    • 205 何谓杂家
    • 206 何谓农家
    • 207 何谓小说家
    • 208 诸子总论
    • 209 试述儒家源流
    • 210 试述道家源流
    • 211 试述阴阳家源流
    • 212 试述法家源流
    • 213 试述名家源流
    • 214 试述墨家源流
    • 215 试述纵横家源流
    • 216 问儒家孔、孟之事迹
    • 217 问道家老、庄之事迹
    • 218 问阴阳家驺忌、驺衍之事迹
    • 219 问法家李、商之事迹
    • 220 问名家公孙龙、惠施之事迹
    • 221 问墨家墨、禽之事迹
    • 222 问纵横家苏、张之事迹
    • 223 问秦汉三国子学之著者
    • 224 问贾谊、刘安、扬雄之事迹
    • 225 问王充、徐幹之事迹
    • 226 问两晋南北朝子学之著者
    • 227 问葛洪、梁元帝、颜之推之事迹
    • 228 问隋唐子学之著者
    • 229 问王通、张志和、罗隐之事迹
    • 230 问宋元明子学之著者
    • 231 问李纲、刘基、李梦阳之事迹
    • 232 问清代子学之著者
    • 233 问唐甄、俞樾、贺贻孙之事迹
    • 234 何谓《百子全书》
    • 235 百子之书名、卷数以及作者能列举之否
    • 236 何谓《二十二子》
    • 237 何谓《十子全书》
    • 238 著《古今伪书考》者何人,指子部伪者何书
    • 239 问孟、荀学说之不同
    • 240 荀子何以为宋儒所排
    • 241 何谓八儒
    • 242 《老子》之书真欤、伪欤
    • 243 《庄子》之书真伪参半,能略言之欤
    • 244 问墨学之所自出
    • 245 问杨、墨主张之不同
    • 246 清光绪间精于子学者何人
    • 247 何谓理学
    • 248 理学因何而起
    • 249 宋代理学六先生为谁
    • 250 问周、司马、邵、程、张之事迹
    • 251 两宋之理学谁为主要人物
    • 252 何谓濂、洛、关、闽
    • 253 问宋季之三大学派
    • 254 问陆、吕之事迹
    • 255 江西三陆为谁
    • 256 问朱、陆之异同
    • 257 元代理学之著者为谁
    • 258 问许、刘、陈、赵之事迹
    • 259 明代理学之著者为谁
    • 260 问方、陈、王、顾、刘之事迹
    • 261 明末五儒为谁
    • 262 问孙、顾、王、李、黄之事迹
    • 263 清儒能脱离朱陆、汉宋诸派而独树一帜者为谁
    • 264 颜李学派大概如何
    • 265 何谓《四存编》,试言其要旨
    • 266 问颜、李之事迹
    • 267 颜、李之后继起者何人
    • 268 问王、恽、程、戴之事迹
  • 附 小说家问答
    • 269 何谓小说家
    • 270 试言小说之类别
    • 271 何谓传记体
    • 272 何谓章回体
    • 273 何谓诗歌体
    • 274 小说始盛于何时
    • 275 试述两汉小说之著者
    • 276 问虞、东方、班、伶之事迹
    • 277 试述两晋六朝小说之著者
    • 278 问干、陶、王、刘之事迹
    • 279 试述唐代小说之著者
    • 280 问韩、段之事迹
    • 281 试述宋代小说之著者
    • 282 问李、欧阳之事迹
    • 283 试述元代小说之著者
    • 284 问施耐庵、罗贯中之事迹
    • 285 试述明代小说之著者
    • 286 问王世贞之事迹
    • 287 试述清代小说之著者
    • 288 问曹、吴、蒲、纪四人之事迹
    • 289 清之末叶著名小说家为谁
    • 290 问李、吴、刘三人之事迹
    • 291 试言近代小说之趋势
    • 292 问近代译著之小说家
    • 293 问近代自撰之小说家
  • 丁编 集部
    • 294 何谓别集,何谓总集
    • 295 试言别集之益
    • 296 试言总集之益
    • 297 何谓《楚辞》
    • 298 《楚辞》何以不入总集类
    • 299 何谓《离骚经》并言其要旨
    • 300 问屈原之事迹
    • 301 问宋玉之事迹
    • 302 西汉著名之文学家为谁
    • 303 列举以上各家之事迹
    • 304 东汉著名之文学家为谁
    • 305 列举以上各家之事迹
    • 306 建安七子何人
    • 307 问建安七子之事迹
    • 308 竹林七贤为谁
    • 309 问竹林七贤之事迹
    • 310 晋太康中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人为谁
    • 311 问以上各人之事迹
    • 312 晋代文章欧阳修推重何篇
    • 313 《文选》为何人所撰
    • 314 问萧统之事迹
    • 315 治《文选》学何人为先
    • 316 《玉台新咏》因何而作
    • 317 《玉台新咏》之特长
    • 318 问徐陵之事迹
    • 319 试言《文心雕龙》之内容
    • 320 问刘勰之事迹
    • 321 问《诗品》之书如何
    • 322 问钟嵘之事迹
    • 323 钟嵘之后尚有以《诗品》名书者否
    • 324 问司空图、袁枚之事迹
    • 325 隋初有请改革文章、弃华崇实者,其人为谁
    • 326 问李谔之事迹
    • 327 唐初十八学士为谁
    • 328 问初唐四杰
    • 329 问初唐四杰之事迹
    • 330 何谓大手笔
    • 331 问张、苏之事迹
    • 332 唐宋有八大家、十大家之说
    • 333 问八家之事迹
    • 334 问李翱、孙樵之事迹
    • 335 评八家文
    • 336 古来文家必有生平得力之处,试举其著者
    • 337 八家文之专长
    • 338 八家之优劣
    • 339 倡古文不始于昌黎
    • 340 论佛骨表不始于昌黎
    • 341 以文体为诗、为四六
    • 342 何谓台阁体
    • 343 “不读唐以后书”,此何人之语
    • 344 明代前七子
    • 345 明之后七子
    • 346 清初古文家为谁
    • 347 何谓桐城派
    • 348 问方、刘、姚之事迹
    • 349 何谓阳湖派
    • 350 问钱、恽、张之事迹
    • 351 何谓不立宗派古文家
    • 352 问《古文辞类纂》之选辑法
    • 353 问《古文辞类纂》之分类法
    • 354 试述《古文辞类纂》文体之说
    • 355 问《经史百家杂钞》之书如何
    • 356 问曾国藩之事迹
    • 357 试述《经史百家杂钞》文体之说
    • 358 问《续古文辞类纂》
    • 359 王《续古文辞类纂》如何
    • 360 黎《续古文辞类纂》如何
    • 361 评王、黎二家之续纂
    • 362 问王、黎二人之事迹
    • 363 王、黎之后尚有用《古文辞类纂》之名者乎
    • 364 问姚氏《古文辞类纂》之价值
    • 365 清末文体之变如何
    • 366 问新文学之类别
    • 367 何谓欧化文学
    • 368 略述文言、白话之争
    • 369 文学改良之法如何
    • 370 问普罗文学之著者
    • 371 何谓骈文
    • 372 骈文、四六成于何时
    • 373 经书偶句试举一二
    • 374 略举《楚辞》偶句
    • 375 试言属对之法
    • 376 何谓徐庾体
    • 377 问徐庾之事迹
    • 378 试述清代骈文家之著者
    • 379 问陈、吴、章三家之事迹
    • 380 有韵文、无韵文何者先兴
    • 381 古诗与乐府何以区别
    • 382 乐府何时成立
    • 383 问汉之三大乐府
    • 384 宋郭茂倩撰《乐府诗集》分为十二类,能列举之欤
    • 385 问郭茂倩之事迹
    • 386 诗之体制何书为最备
    • 387 试举《毛诗》长短错落之句
    • 388 后世之三言诗起于何人
    • 389 四言起于何人
    • 390 五言起于何人
    • 391 六言起于何人
    • 392 七言起于何人
    • 393 九言起于何人
    • 394 问汉魏迄隋之诗体
    • 395 何谓四唐诗
    • 396 苏门六君子为谁
    • 397 何谓江西诗派
    • 398 试言明初五诗派
    • 399 何谓公安派、何谓竟陵派
    • 400 清初之诗家为谁
    • 401 问王、朱二人之事迹
    • 402 试言江左三大诗家
    • 403 清高宗赐诗最多者为谁
    • 404 问近代诗家之著者
    • 405 问樊、易二人之事迹
    • 406 问二陈之事迹
    • 407 问黄、梁二人之事迹
    • 408 清人选诗何书为善
    • 409 问十八家为谁
    • 410 问魏晋曹、阮、陶之事迹
    • 411 问宋齐谢、鲍、谢之事迹
    • 412 问唐代王、孟、李、杜、韩、白、李、杜之事迹
    • 413 问宋金苏、黄、陆、元之事迹
    • 414 何谓诗之五法
    • 415 何谓诗之九品
    • 416 试言诗之极致
    • 417 何谓诗之八病
    • 418 何谓平头
    • 419 何谓上尾
    • 420 何谓蜂腰
    • 421 何谓鹤膝
    • 422 何谓大韵
    • 423 何谓小韵
    • 424 何谓正纽
    • 425 何谓旁纽
    • 426 何谓古诗
    • 427 何谓律诗
    • 428 何谓绝诗
    • 429 试举五律诗式(平起仄收者)
    • 430 试举五律诗式(仄起平收者)
    • 431 试举七律诗式(平起仄收者)
    • 432 试举七律诗式(仄起平收者)
    • 433 何谓词
    • 434 何谓小令
    • 435 何谓中调
    • 436 何谓长调
    • 437 试言唐代词家著者
    • 438 问李、刘、温三人之事迹
    • 439 试言五代词之著者
    • 440 问韦、冯、二李之事迹
    • 441 试言宋代词家之著者
    • 442 问以上六人之事迹
    • 443 试言清代词家之著者
    • 444 问以上各家之事迹
    • 445 现代词家之著者为谁
    • 446 问朱、况二人之事迹
    • 447 词书种类甚多,何者较优
    • 448 清人所撰词书何者较优
    • 449 评论词学何书为优
    • 450 讲词法之书何者为优
  • 附 妇女作家问答
    • 451 妇女能歌咏初见于载籍者为何人
    • 452 妇女之学何代最为完备
    • 453 左氏记载妇女以学术著称者厥为何人
    • 454 问《毛诗》中关于妇女之作品
    • 455 《毛诗》中有可知某篇为某人作品否
    • 456 《扊扅歌》为何人所作
    • 457 试举《扊扅歌》之辞句
    • 458 《黄鹄歌》为何人所作
    • 459 试举《黄鹄歌》之辞句
    • 460 《乌鹊歌》为何人所作
    • 461 试举《乌鹊歌》之辞句
    • 462 何为安世乐,此乐为何人作
    • 463 《安世乐》有若干,试举其一二章
    • 464 班倢伃为何如人,有何著名撰作
    • 465 班昭为何如人,有何著名撰作
    • 466 《胡笳十八拍》为何人所作
    • 467 试举《胡笳十八拍》之乐章
    • 468 《笔阵图》为何人所作
    • 469 问《咏絮》为何人事
    • 470 问左九嫔之身世及其作品
    • 471 何谓回文诗,为谁所创作
    • 472 武后《璇玑图序》试举之以见其概
    • 473 刘氏三妹为谁
    • 474 《孤燕诗》为何人所作
    • 475 破镜重圆为何人事,能举其诗否
    • 476 徐贤妃为何如人,有何撰作
    • 477 唐代五宋为谁,试举其名
    • 478 问唐女冠之著者
    • 479 薛涛为何如人,试举其诗
    • 480 花蕊夫人为谁,试举其作品
    • 481 宋代才女朱子最推重者为谁
    • 482 刺血诗为谁作,能举之否
    • 483 姑苏薛氏二女为谁,并举其作品
    • 484 吴门二女诗家为谁,所著集何名
    • 485 明代文氏以何种文见长
    • 486 问叶氏诸女特秀何故
    • 487 明季二张氏为谁、有何事迹
    • 488 清初风尘中女子多以文学擅长,略举其人
    • 489 蕉园七子为谁
    • 490 问随园女弟子之著者
    • 491 袁氏三妹为何如人
    • 492 吴中十子为谁
    • 493 清代女子选诗较著者为谁
  • 附 图书总说
    • 494 《永乐大典》撰成之经过
    • 495 清代重视《永乐大典》
    • 496 《古今图书集成》撰集之经过
    • 497 略言《图书集成》之内容
    • 498 《四库全书》编纂之意何在
    • 499 试言四库书搜集之方法
    • 500 四库书内容及贮藏法
  • 附录
    • 一 治国学杂话
    • 二 历代文学概论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